甘蔗渣基功能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学位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4
【部分图文】: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model 1600, Perkin-Elmer Co.,FTIR)对甘蔗渣和改性后的甘蔗渣的表面官能团进行研究。采用KBr 为背景压片制备测试样品。通过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Thermo Fisher, ESCALAB 250Xi,XPS)在 15 kV/20 mA 条件下利用单色的 Al Kα为 X-射线源进行测试,分析磷酸根吸附过程的机理。样品分散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去离子水中,使用电位测试仪(Malvern Zeta & sizer Nano Series Nano-ZS)分析其ζ和 pH 之间的关系。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 (Hitachi TM3030, SEM)观察冷冻干燥后样品的表面结构与形貌。2.3 结果与讨论2.3.1 吸附试验结果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大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表 2.3 Fe-CB 吸附磷酸根的热力学参数Table 2.3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phosphate removal onto Fe-CBT (K) kl(L/mol) ΔG (kJ/mol) ΔH (kJ/mol) ΔS (kJ/mol K) R2298 2.404 2.174308 2.789 2.626-9.217 -0.038 0.9782318 3.040 2.940再生实验结果分析
章 甘蔗渣基吸附剂的制备及用于水中低溶度磷酸根 cm-1的波段分别表示 C-H 伸缩振动、C;1605、1515、1422、1328 和 834 cm动和 C-O 的伸展振动[57]。与曲线 b 相:在 1150 cm-1波数产生了一个新 C-N 反300 cm-1波数也产生了新的峰,分别表示振动,这些峰都是硝化甘蔗渣的特征峰1300 cm-1波数的峰明显增强,这可能是基之间产生了互相作用,这一结果证明活性位点[59]。然而,在这个改性过程的分析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丽洪;杨文卿;陈庆华;;CO_2活化法制备甘蔗渣活性炭[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年08期
2 韩德承;;滋阴补益话银耳[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11期
3 ;吃剩的水果皮是宝贝[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7年02期
4 ;废弃甘蔗渣可作虾饵料[J];饲料世界;2006年03期
5 ;印度大力推广甘蔗渣发电[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5期
6 张平远;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7期
7 张平远;用甘蔗渣配制低成本虾饵料[J];农村百事通;2003年24期
8 刘道平;菲律宾将建造燃烧甘蔗渣的电厂[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年02期
9 叶红,李家璜,陈彪,欧阳平凯;甘蔗渣的蒸爆及水解技术的研究[J];江苏化工;2000年10期
10 张肇富;新型的甘蔗渣饲料[J];饲料研究;199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轶楠;栽培基质甘蔗渣,玉米芯和木屑发酵时间对黄瓜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李许生;甘蔗渣黑液热解及气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铭杰;甘蔗渣均相化学改性及其材料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文涛;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姚双全;蔗渣半纤维素的热水抽提及其对漂白废水AOX生成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7年
6 江丹;丁酸梭菌的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甘蔗渣和小桐子果壳产氢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于海龙;绿液预处理工业纤维渣酶水解过程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彭志远;基于植物纤维及其组分的水凝胶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甘蔗渣基功能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窦;甘蔗渣的乙醇钠预处理和发酵产乳酸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3 李巨鑫;甘蔗渣的醇解及有机化学品的分离[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张强;球磨辅助甘蔗渣无溶剂化学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柳富杰;甘蔗渣制备青贮饲料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李艳峰;离子液体再生甘蔗渣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7 温键;甘蔗渣降解菌的应用研究及其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D];集美大学;2015年
8 陈庆;改性甘蔗渣吸附水中镉和铅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赵键;改性甘蔗渣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增刚;改性甘蔗渣对含铀废水的吸附机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2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6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