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铁酸铋基薄膜磁电效应、光伏效应及其对阻变特性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20:55
   一直以来,多铁性材料由于同时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铁性序参量(如铁电、铁磁、铁弹等)以及各种序参量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如磁电耦合效应),而在信息存储器件、多功能微电子器件以及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多铁性材料潜在的物理特性被人们再次挖掘,比如电阻开关效应,铁电光伏效应等。这些物理特性与多铁性之间通过耦合作用为实现多场调控、高性能器件的设计以及微电子器件的多功能化、微型化提供了新的角度。本论文以单相多铁材料中具有代表性的铁酸铋基薄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外磁场作用下薄膜的磁电耦合性质变化及其调控,然后研究了薄膜的铁电光伏效应及其对阻变特性的调控,实现了电场和光场共同激励下的多态阻变行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结合磁控溅射技术,在Pt/Ti/SiO_2/S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多晶的Co/Bi_(0.9)La_(0.1)Fe_(0.95)Mn_(0.05)O_3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的宏观漏电流相比单相的BiFeO_3得到很大改善并呈现出良好的室温铁电性与铁磁性。测量了复合薄膜电滞回线随外加磁场的变化情况,发现磁场对铁电极化有调控作用,随着磁场的增大,饱和极化强度逐渐减小,对复合薄膜剩余极化的抑制率在1000 Oe时可达~16%。进一步测量了复合薄膜在不同磁场下的I-V曲线,发现随着外磁场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电阻随之增大,即磁电阻变大。最后测量了复合薄膜的电阻开关特性,发现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电阻开关场在阻变过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对于以上物理现象,我们认为Co磁性层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磁致伸缩,产生的应力传递给铁电层后抑制了铁电畴的翻转,从而抑制了铁电极化;在一定的偏压下,薄膜的电导过程由晶界和铁电畴共同主导,由于晶界处的电导在小偏压下很快饱和,所以随着偏压的增大,薄膜的电导过程主要由铁电畴主导,当铁电畴被完全翻转,整个晶粒才变得完全导电,但是由于外加磁场抑制了复合薄膜中铁电畴的翻转,进而抑制了其电导过程,导致导电通道的形成变得艰难。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_2/S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多晶BiFeO_3薄膜,薄膜呈现出较好的铁电性。对薄膜的铁电光伏效应进行了测量,得到薄膜的开路电压V_(oc)=0.28V和短路电流密度J_(sc)=6.83 μA/cm~2,同时观测到薄膜呈现出典型的单极型电阻开关特性。通过对薄膜的电导机制分析,我们认为薄膜的阻变过程主要源于薄膜中导电通道的形成与断裂。进一步地,在测量阻变特性的同时,我们引入光照,发现在低阻态下,无论有无入射光照,薄膜的电阻都没有明显变化;而在高阻态下,在光照时可导致阻值降低近两个数量级,由此实现了薄膜的三态阻变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源于以下物理机制:在光照条件下,薄膜产生光伏效应,在低阻态下薄膜由于呈现出金属电导机制,光伏效应导致的光电流相比薄膜本身的电流非常微弱,因此光照对阻态基本没有影响;而在高阻态下,薄膜由于呈现出半导体电导机制,光伏效应导致的光电流与薄膜本身的电流处在同一量级,因此在光照下会产生新的光阻态。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135.32;TB383.2
【部分图文】:

材料,磁电,效应,晶格常数


钙钛矿型单相多铁性材料,其优点主要在于具有很高的铁电居里温度??(Tc?1103K)和奈尔温度(Tn?643K)[11]。室温下BiFe03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是??R3c,具有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不同的报道有不同的数据,如图1.2(a)所示,??Fiebig等测得的结果其晶格常数为a=b=c=5.63A,键角a=P=y=59.4°,电极化方??向沿着立方晶胞的[111]方向,如图1.2(b)所示[12,?13]。三方钙钛矿结构由立方??结构沿(111)方向拉伸而成,沿此方向Bi3+相对Fe-0八面体位移,使晶体结构??变得不均匀,自旋沿(110)面排列成螺旋结构,周期约为60nm。由于螺旋磁结??2??

示意图,铁材料,颗粒型,圆柱型


它如果用于信息存储中将同时具有磁存储和铁电存储的优点,能够大大推动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从而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图1.4给出的是四态磁电随机存储器件示意图,该器件总共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顶部是磁性自由层,磁矩可以自由翻转,中间是金属间隔层或者隧道势??垒层,底部是多铁层,同时存在铁电序和铁磁序,该层的铁电极化可以上下翻??转,分别记为土P,但是磁矩是不可以翻转的。当磁性自由层的磁矩与多铁层的??磁矩平行时电阻较小,记为r,反平行时电阻较大,记为R。通过翻转磁性自由??层的磁矩和多铁层的铁电极化,就可以出现四种状态,即(r,-P)、(r,+P)、(R,??-P)和(R,+P)[21]。??当然,多铁性材料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磁电效应,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

示意图,铁材料,随机存储器,磁电


(c)?2—2?(d)?3—3??图1.3四种常见的复合多铁材料结构示意图,(a)0-3颗粒型;(b)l-3圆柱型;(c)2-2薄片型;??(d)?3-3?扶梯型[15]。??1.0多铁性材料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宄最多的多铁性材料是铁电性与磁性共存的材料,也就是磁电??材料。我们已经知道磁性材料由于其自发极化可以随外加磁场翻转而标记逻辑??单元的“0”和“r[18],因而铁磁性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存储和电子学器件中,??在现代科技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同铁磁材料一样,铁电材料也可以用于信??息存储,基于铁电材料的铁电随机存储器由于其具有非易失性和读取速度快等??优点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9,?20];多铁性材料同时具有磁有序和铁电有序,??它如果用于信息存储中将同时具有磁存储和铁电存储的优点,能够大大推动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从而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图1.4给出的是四态磁电随机存储器件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玮;;光伏效应的产生原理及其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6年21期

2 詹梦雄,杨士,余荣清,程大典,陈再鸿,郑兰荪;C_(60)-GaAs修饰电极光伏效应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张传忠;铁电材料的光致伸缩效应及其应用[J];压电与声光;1988年04期

4 廖英豪,颜永美,刘士毅;低温下硅的光伏效应(英文)[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5 王树林,黄毓虹,罗维根,程如光;非晶Si/Ti超晶格的横向光伏效应[J];无机材料学报;1989年02期

6 刘忠厚;;PN结光生伏特效应的理论研究[J];半导体光电;1989年03期

7 杨心萌;刘逸玮;王蒙;;基于光伏效应的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J];机电信息;2016年18期

8 周德军;张静;王辉;;硅基纳米金属光刻蚀结构的侧向光伏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宁波材料所在铁电材料的光伏效应调控方面取得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晓生,欧阳世根,佘卫龙;背景光光伏效应对屏蔽-光伏空间孤子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丹峰;铁电基复合薄膜的光伏效应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刘帅;纳米金属—半导体结构中新型光电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武峥;铁酸盐多铁材料光伏及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陈智辉;微纳光子结构中的光子操控与光伏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郭楠;新型低维光电探测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李健生;多金属氧酸盐纳米晶功能材料开发及光伏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林;铁酸铋基薄膜磁电效应、光伏效应及其对阻变特性的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杨晓玉;尖晶石结构AB_2X_4材料的制备及磁性和光伏效应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刘亚男;a-Si:H/c-Si p-i-n结构的侧向光伏效应测试与调控[D];河北大学;2017年

4 陈光毅;铁酸铋基薄膜阻变特性及其磁性和光伏效应的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刘文明;金属有机半导体复合薄膜的横向光伏效应[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岩;有机半导体复合薄膜的输运性质和横向光伏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7 郭兵;铁酸铋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可反向光伏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吕勇;基于掺杂铁酸铋薄膜的铁电场效应和光伏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张彪;侧向光伏效应和双极性电阻效应在Cu_2O/Si结构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黄东骥;铁酸铋薄膜的合成及光伏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