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双频和圆极化共形承载微带天线的研究
【学位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V243.4
【部分图文】: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3) 两个不同波的电场矢量其幅度必须相等。所以实现天线圆极化的关键,需要通过一定的馈电方式,激励出两个极化方向互垂直的电磁波,但是相位相差 90°,并且幅度相等。由于圆极化对于尺寸非常的敏感,因此严格意义上电场矢量完全是一个圆是达不到的,大多是近圆形的椭圆,如图 2-1(b)所示。圆极化轴比的定义为椭圆轨迹的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值,纯圆极化波的波形是一个圆,所以理想的圆极化下其轴比为 0dB,一般认为轴比小于 6dB 时可认为已经符合圆极化要求,目前更严格的要求需要轴比小于3dB 以下。
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模。在双点正交馈电中,T 型接头是最简单的形式。馈电的两个支路之间在长上相差四分之一个波长,以产生 90°的相位差,而两路信号的幅度相等,以此天线辐射圆极化波。其结构如图 2-2(b)所示,激励起的两个模式分别为 TM01和 TM10模,两个支路的输入阻抗分别记为 Ra 和 Rb,并且有 Ra=Rb 。那么段微带线的特性阻抗满足下面的关系:(1) Z1= 0 0; (2) Z2= 0 1; (3)1=2Z0。
0。(a) (b)图 2-2 圆极化实现方式(a)一点馈电;(b)正交馈电辐射元馈电法实现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原理很简单[28],它是利用多个线极元组成的一种天线阵,利用不同辐射单元辐射的线极化波,并通过调整终实现圆极化条件。以二元为例,如图 2-3 所示,两个贴片辐射元辐射幅度相等、但是辐射的电磁波极化成垂直关系,在根据两个辐射元的位成 90°的相位差,最终在边射方向上合成圆极化波。虽然这种方法实化带宽比单片单馈点实现的圆极化带宽要宽,但由于离开边射方向后不0°相位差,所以轴比恶化严重,波束宽度特别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瀚文;;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初探[J];电子测试;2018年Z1期
2 张辉;石树正;徐方良;胡磊;高翔;王二伟;温涛;丑修建;;一种双环型宽频印制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7年04期
3 韩丽萍;沈艳芳;曲美君;;应用于WLAN的小型化差分双频微带天线设计[J];测试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4 崔丽丽;王伟;马铁华;丁永红;;柱面微带天线的分析与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5年02期
5 周修宇;刘继荣;;介电常数对矩形微带天线带宽的影响[J];贵州科学;2015年03期
6 张光生;王玉峰;常雷;;一种低剖面轻型化E形微带天线的研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6期
7 张民;瞿培华;阳松;;演化算法在微带天线优化中的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8 王子浩;石丹;邹新龙;高攸纲;陈亚洲;;一种改进型60GHz双层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J];环境技术;2014年S1期
9 陈欣;胡梦中;潘佳梁;;矩形微带天线的一种快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3年05期
10 唐红艳;骆无穷;杨鹏;;《微带天线》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俊伟;宽带和共形印刷天线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2 张需溥;小型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数值分析[D];上海大学;2004年
3 高式昌;用于有源集成的微带天线单元与双极化阵列[D];上海大学;1999年
4 贺秀莲;微带天线的数学建模理论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斌;毫米波阵列天线技术及其在小型雷达前端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6 何蔚;小型化与宽频带天线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任王;小型微带天线分析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8年
8 陈彭;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叠层宽带微带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9 姚澜;三维纺织复合材料为基础的共形承载微带天线及其基板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于丹;宽带/多频全向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凡萍;小型化多频带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赵宇婷;传输线与天线间耦合消除方法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王希涛;基于多频带微带天线的油中局部放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应芷欣;基于碳纤维的三维织物微带天线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5 俞生海;基于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双频和圆极化共形承载微带天线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6 朱鸿飞;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纱线的三维机织间隔结构微带天线[D];东华大学;2018年
7 张伟圆;UHF频段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张子夜;微带天线辐射与散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9 刘影;基于平面周期结构的高性能微带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蒲兴月;L波段有源接收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5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