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孔氧化硅的磁热双效复合材料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基础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3;O631
【部分图文】:
介孔材料MCM-41结构
图 1-2 介孔氧化硅形成机理示意图:(a)液晶模板机理;(b)协同组装机理gure 1-2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soporous silica: (a)Liquid-Crystal Templating Mechanism(b)Cooperative Formation Mechanism除上述介孔材料合成导向机理外,Davis 等提出了“胶棒组装”机理[22]。余承观/宏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胶体相分离合成机理,日本科学家 Kuroda 等提出理,上述机理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补充,能对介孔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起到一
图 1-3 磁性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分类示意图Figure 1-3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gnetic nano silica materials磁性介孔复合材料的合成一般有 3 种方法,分别是溶胶-凝胶法[50-52]、后灌注法[5354]、纳米浇铸法[55-58]。溶胶-凝胶法主要通过在磁性离子外包裹介孔壳层,得到核-壳结构的磁性介孔材料。后灌注法是将磁性纳米粒子引入至事先已经合成好的介孔孔道内或者向介孔材料注入磁性纳米粒子的前驱体,前驱体通过在孔道内原位转化为所需的磁性纳米粒子。纳米浇铸法是将客体前驱物和磁性纳米粒子混合,填充至硬模板剂孔道中然后原位转化为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复合物,最后去除模板剂,得到磁性介孔复合材料采用以上方法,可合成球状、棒状等不同形貌的磁性介孔材料[59, 60]。Deng 等提出了表面活性剂直接介入的溶胶-凝胶法合成磁性介孔氧化硅微球,所得微球具有典型核-壳结构和均匀规则的球形状,其形貌图如图 1-4,并且磁性介孔氧化硅球易分散于水溶液中,有利于在药物传输方面的应用[59]。Zhang 等利用油酸稳定的磁性纳米粒子为核,成功的合成了具有有序介观结构的磁性纳米氧化硅复合微球[61]。Sanch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勋;杨晶晶;邵乐;李娇娇;赵卫峰;马爱洁;张改;陈卫星;;一种高离子电导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简易热处理制备[J];中国科学:化学;年期
2 费睿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与应用浅析[J];科技展望;2016年23期
3 步爱秀;谭勇;;锂离子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15年04期
4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5 李楠楠;张忠兵;卫慧凯;王宇新;卫国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制备方法[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6 王风彦;屈年瑞;王洪超;;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07期
7 谷芝元;鲁道荣;许明;唐慧;;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黄琳琳;景义军;;锌镍电池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9 魏文英;尹燕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8年03期
10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晓彬;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环糊精—高分子/锂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鲍俊杰;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熊焕明;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电解质[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王严杰;Li_(1.3)Al_(0.3)Ti_(1.7)(PO_4)_3作主相和填料相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邱玮丽;无机-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朝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微孔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10 操建华;锂离子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多孔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2 许裕忠;支化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3 张晓娜;基于介孔氧化硅的磁热双效复合材料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高明昊;锂离子电池用TPU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5 孙仁诣;聚丙烯酸/聚氧化乙烯(PAA/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和改性[D];安徽大学;2018年
6 陈博;全固态锂电池用新型聚环氧乙烷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刘晓晨;新型聚碳酸酯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8 何为盛;新型聚碳酸酯电解质制备及在高性能固态锂电池中的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崔艳艳;高性能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原位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10 邓培林;基于(氟磺酰)(五氟乙基磺酰)亚胺阴离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8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