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二维异孔共价有机框架构筑新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1:47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由有机构筑模块通过动态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周期性二维(2D)或三维(3D)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因其在气体存储与分离、电化学与能量存储、药物输送、光电器件、质子传导、传感、离子交换、环境治理和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作为COFs家族的一个新分支,2D异孔COFs材料在其无限延伸的2D层内具有不同类型的孔结构,表现出高度有序的多级/等级孔结构,这使得它们在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对共价有机框架的研究背景与现状作了详细介绍,主要从形成COFs的可逆反应、COFs的合成方法、COFs的实际应用和COFs的拓扑学设计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在第二章,我们设计了多连接位点策略并且精准构筑了含有不同形状和尺寸六边形孔结构的异孔共价有机框架。这一策略是在广泛用于均一孔共价有机框架制备的C_3对称性模块末端引入双聚合位点形成一种新的构筑模块。这一多连接位点策略只形成唯一结构的2D异孔共价有机框架,理论上可推广到其它C_3对称性的模块,这是一种普适性的精准构筑异孔COFs的方法。所得到的两个异孔共价有机框架表现出一些有趣的性质如AB型层层堆积、中空球形貌。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多连接位点与去枝化两种策略组合,发展出了一种构筑带有三种不同孔结构异孔COFs的新方法。基于这种设计理念,将C_3对称性的多连接位点单体去枝化后得到结构更简单的“V”型构筑模块,利用它和C_2对称性单体聚合获得了含有三种不同孔结构的2D COFs,分别是TP-COF-DAB和TP-COF-BZ。我们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理论模拟以及孔径分布结果证实了三孔COFs的拓扑结构。而且在溶剂热条件下将对苯二胺和TP-COF-BZ加热,首次实现了基于连接体交换的一种COF到另外一种COF的转换,利用对苯二胺原位替换TP-COF-BZ中的联苯二胺连接体最终形成了TP-COF-DAB。在第四章中,我们报道了两种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寸六边形孔结构的异孔COFs。这两种双孔COFs通过C_(2v)对称性的单体和D_(3h)对称性的单体聚合形成。我们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理论模拟以及孔径分布结果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在第五章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四条烷基链和两个富电性噻吩基团的不对称HAT衍生物1,并进一步通过光诱导的氧化偶联反应的得到化合物2。我们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电化学以及自组装性质。虽然化合物1和2的区别仅仅在于连接两个噻吩基团的一根单键,但是它们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这些研究揭示了有趣的构效关系。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383.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OFS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COFs材料的研究概况
        1.2.2 用于形成COFs的可逆反应
        1.2.3 COFs的合成方法
        1.2.4 COFs的实际应用
        1.2.5 COFs的拓扑学设计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第2章 多连接位点的策略精准构筑2D异孔共价有机框架
    2.1 背景介绍与课题提出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构筑基元的设计和合成
        2.2.3 SIOC-COF-3和SIOC-COF-4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OFs的结构表征
        2.3.2 理论模拟和结构精修
        2.3.3 气体吸附-脱附实验
    2.4 结论
第3章 含有三种不同孔结构的COFs的构筑新策略以及COFs之间的结构转化
    3.1 背景介绍与课题提出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构筑基元的设计和合成
        3.2.3 TP-COF-DAB和TP-COF-BZ合成条件筛选
        3.2.4 TP-COF-DAB和TP-COF-BZ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OFs的结构表征
        3.3.2 理论模拟和结构精修
        3.3.3 气体吸附-脱附实验
        3.3.4 COF到COF的转化
    3.4 结论
2v和D3h对称性构筑基元的组合构筑2D异孔COFs'>第4章 基于C2v和D3h对称性构筑基元的组合构筑2D异孔COFs
    4.1 背景介绍与课题提出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构筑基元的设计与合成
        4.2.3 COF-TTTA-BPTA和COF-TTTA-TPTA合成条件筛选
        4.2.4 COF-TTTA-BPTA和COF-TTTA-TPTA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OFs的结构表征
        4.3.2 理论模拟和结构精修
        4.3.3 气体吸附-脱附实验
    4.4 结论
第5章 两种六氮杂苯并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5.1 引言
    5.2 课题背景与设计思路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3.2 目标分子的合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光物理性质
        5.4.2 循化伏安(CV)实验
        5.4.3 核磁稀释实验
        5.4.4 自组装性质研究
        5.4.5 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
    5.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部分新化合物谱图
附录C 部分化合物缩写一览表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云川;;On A Defence of Detective Stories[J];好家长;2017年04期

2 Jacques Fourrier;;SWIMMING AGAINST THE TIDE[J];Beijing Review;2017年30期

3 KOU LIYAN;;Five: The Figure to Decod China's Future[J];China Today;2017年08期

4 ;学英语(英文)[J];中学生数学;2017年14期

5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10期

6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1期

7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17期

8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21期

9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27期

10 ;Cover Figur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成;二维异孔共价有机框架构筑新策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Amir Reza Shah Tahmassebi;[D];浙江大学;2011年

3 波里奥;用于电能质量管理的高效率多电平变换器[D];浙江大学;2008年

4 李志念;[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5 Majid Khan;[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Deogratias NURWAHA;[D];东华大学;2013年

7 Amr Ahmed Roshdy Mahmoud;[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8 喻艳华;含三氮唑的荧光分子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魏一;[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Tawatchai Jaruwongwittaya;运用两级喷射式制冷提高客运汽车空调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uhammad Zeeshan Jamal;[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杨金花;宋词女性形象的图形—背景认知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3 薛冬冬;英汉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对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4 瑞兹(Syed Muhammad Faheem Rizvi);[D];东南大学;2017年

5 徐亚婕;从吉尔精力负荷模式看同传数字口译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Kathawach Satianpakiranakorn;[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王婷;[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王辰玲;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ONTIRETSE SBANGO SEBEKEDI;[D];长安大学;2014年

10 Boca Radu Andrei;[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8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88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