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与隔膜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TB383.2
【部分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表 1-1 锂离子电池与锂硫电池的参数对比[9]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Li-称 锂离子电池 锂硫电压 3.4-4.0 V 2.15 容量 140-200 mAh g-11675 mA量密度 500-600 Wh kg-1~2600 W量密度 150-200 Wh kg-1200-700 W量密度 ~1800 Wh L-1~2800 W命 300-1000 cycles <200 cy
离子(Li2Sx, x 4),根据理论比容量的计算公式(1-4):q=nF/M 应 1 mol 硫原子可转移的电子数,单位为 mol-1;F 对应法摩尔质量(32 g mol-1);q 则是放电比容量,单位为 mA台阶段的理论比容量为 419 mAh g-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8 2 8S +2Li +2e Li S+ -2 8 2 63Li S +2Li +2e 4Li S+ -2 6 2 42Li S +2Li +2e 3Li S1-1.7 V 阶段对应可溶性的长链多硫阴离子进一步还原成 1 x 4)。根据上式(1-4)可计算得此阶段的理论放电比容电平台阶段理论比容量的 3 倍。因此,低放电平台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际比容量的关键因素。其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反应式所示。+ -2 4 2 2Li S +2Li +2e 2Li S(1-8)+ -2 2 2Li S +2Li +2e 2Li S(1-9)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锂硫电池的充放电机理仍然处在初步阶段,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13-17],如图 1-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思宇;;不燃烧电池 电解液、隔膜是关键[J];新能源汽车新闻;2016年04期
2 ;电池隔膜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J];河南化工;2009年05期
3 林化新,衣宝康,李乃朝,曲天锡,张恩浚,孔连英,程英才;用流铸法制备MCFC隔膜的性能研究[J];电化学;1998年04期
4 李诚芳;电池隔膜[J];电池;1986年02期
5 M·Rychcik ,M·Skyllas-Kazacos ,李喜田;以碳毡为电极的新全钒氧化还原流动电池[J];新型碳材料;1988年04期
6 ;年产2亿平米新能源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8期
7 ;年产2亿平米新能源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9期
8 李香才;;财政部支持电池隔膜产业化 进口替代空间大[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年06期
9 张俊龙;;电池隔膜 非织造领域的新突破[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20期
10 王德安;余兵;;佛塑股份 向动力锂电池隔膜进军[J];证券导刊;2010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钦;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和不燃电解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宋雄;柔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与隔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郑艳萍;基于功能化隔膜材料抑制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宋有志;锂基二次电池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潘俊安;基于海泡石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6 崔彦辉;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杨思勰;锂-空气电池若干复杂寄生反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马连波;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9 刘肖燕;锂硫电池正极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杨伟伟;过渡金属硫化物在高容量与长寿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和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高杰;改性纤维素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2 郑文杰;车用动力电池的挤压力学响应特性研究及碰撞安全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仝雪峰;新型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4 李杰东;聚碳酸酯类固态锂金属电池正极/电解质的界面研究及其改性[D];青岛大学;2018年
5 谢智先;基于海藻酸碳源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夹层在锂硫电池中的储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6 赵首;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对锂—硫电池固硫和催化转化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王汉成;电动物流车电池控制单元的设计、实现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卢越;金属硫化物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伍华丽;基于生物质碳材料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构建、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10 胡转;锌—聚苯胺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装配方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0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89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