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惰气熔融-程序升温法测定金属及粉末中氧、氮分量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1-01 17:38
  近年来,惰气熔融-程序升温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方法利用不同氧、氮存在形式分解释放温度的不同,可测定金属及粉末中氧、氮分量。然而,吸附峰、本体峰较易区分,而本体峰常因氧、氮的多种存在形式导致峰形重叠,精确解峰困难。目前仅钢中氧分量建立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不仅可以解峰,还可以定量,其他材料的氧分量定量及氮分量定量(包括钢)仍旧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惰气熔融-程序升温法的定义及起源,钢中氧分量的理论体系及应用,同时对其他粉末特别是纳米粉末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氮分量的测定进行了汇总,并展望了该方法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分析试验室.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惰气熔融-程序升温法测定金属及粉末中氧、氮分量的研究进展


轨道钢样品的FGA数据[13]

曲线,样品,曲线,坩埚


Ti C纳米粉体[53]由镍囊包裹,套坩埚加热,从700℃线性升温至2100℃,速率为140℃/min,所得释放曲线见图2,共3个样品,基本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700℃~750℃开始,800℃~850℃达到最高峰,950℃前截止,可归为表面有机化合物氧的释放,借助X射线光电子谱得到确认,第二区,主要为950℃~1400℃,比较难识别,若解释为溶解于Ti C基体的氧,但X射线散射并未探测到相关基体系数,若解释为Ti O2与Ti C的反应,反应起始温度为2600℃,与温度区间不符合,若解释为Ti O2与石墨坩埚的碳热还原反应,反应温度1283℃,在此区间,但是,样品由镍囊包裹,镍囊熔融温度为1400℃(根据Ni-C相图,共熔点为1320℃,因此镍囊应在1320℃熔化,而非1400℃,因此原文有误),因此1283℃时,样品与石墨坩埚无法接触,借助于RC412管式炉定碳仪,测得粉体中有明显的自由碳,因此该峰应为Ti O2与分体本身的自由碳的反应,第三区,1530℃~1560℃开始,基本在1620℃~1650℃范围达到最大,解释为石墨碳饱和熔融物与Ti O2反应,理论起始温度为1525℃,与实验值1530℃相吻合,至于此部分峰形为何为多重峰,该文未做进一步探讨,只是提及与Gruner[52]分析Ti O2粉末现象一致。

曲线,粉末,曲线,X射线


Nb3Al粉末[54]同样由镍囊包裹,套坩埚加热,从800℃线性升温至2200℃,速率为140℃/min,所得释放曲线见图3,同样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820℃之前启动,840℃~850℃之间达到最大,1100℃之前终止,此峰为易分解的表面有机化合物的氧分量,第二区,范围1100℃~1510℃,由于样品由镍囊包裹,因此熔融之前(根据Ni-C相图,共熔点为1320℃),样品与石墨碳无法接触,无分氧释放,计算该体系下的Nb O,Nb2O5,Nb O2,Al2O3的碳还原起始温度,分别为855℃,1055℃,1080℃,1510℃,因此该区域主要对应于NbxOy的氧释放,第三区,大于1510℃,对应于Al2O3氧的释放,X射线电子显微分析确认了Al2O3的存在,至于此部分峰形为何为多重峰,该文也只是提及与Gruner[55]分析Al2O3粉末现象一致,未做进一步探讨。由以上可知,第三区的重叠峰,尚无法分离,谱峰的解析需要自行查询计算热力学相关数据,同时需要借助X射线电子显微分析等材料表征手段,因此,急需建立类似钢中氧夹杂的峰形分离及确认软件,以准确测定氧分量,Khadijah Ransom[56]分析复杂混合氧化物也确认了此观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在无机固态材料气体分析中的应用[J]. 刘攀,杜丽丽,聂富强,李治亚.  冶金分析. 2014(06)
[2]金属中气体分析现状与未来[J]. 朱跃进.  冶金分析. 2014(03)
[3]混合稀土储氢合金中氧和氮的测定[J]. 周海收,王启芳.  分析试验室. 2006(10)
[4]稀土金属钕和镝中氧氮的测定方法研究[J]. 周海收,王启芳.  分析试验室. 2005(03)
[5]氟化钕中杂质氧、氮的测定方法研究[J]. 周海收,王启芳.  稀有金属. 2004(06)
[6]脉冲红外法测定纳米材料中总氧和氧分量[J]. 朱跃进.  冶金分析. 2003(02)
[7]钢中氧化物夹杂差热抽取峰形分离研究[J]. 沈汝美,陈名浩.  分析化学. 2000(03)
[8]脉冲红外法测定金属和陶瓷粉末表面氧的研究[J]. 朱跃进,李素娟.  冶金分析. 1996(04)
[9]金属及非金属粉末中分氧及分氮量的测定[J]. 何永年,林文泉,吴润卿.  冶金分析. 1995(02)



本文编号:2951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51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