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发布时间:2021-01-02 07:07
研究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和失效机制。采用磁控溅射和真空蒸镀法制备出了容量为0.2、1.7和3.6mAh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正极厚度为2μm时,由于正极结构均匀、结构合理,电池可以在室温1 C下循环500次,容量保持率为96.02%;10 C下充放电循环稳定。由于正极扩散系数相对较低,正极膜厚度或尺寸增加会显著降低电池容量发挥率。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循环后正极基本保持稳定,但负极结构会粉化,正极/固态电解质固相界面存在元素的不可逆迁移扩散。这些结果为全固态锂电池体系构建、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失效分析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固态电解质薄膜LiPON性能表征??2.2集流体、正极及固相界面结构表征??要获得较高比容量的电池,需要电池中正极具有较高的??
态电解质界面处电压迥异,使得??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较差;锂元素活性大、易变性,??制备过程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微储能结构中界面结构多、锂离??子传输对薄膜均匀性要求很高,这些问题导致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本文采用磁控濺射法制备电极、??集流体和固态电解质,真空蒸镀法制备金属锂负极,实现了不??同正极厚度和尺寸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分析了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失效行为进行了表征。??1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1)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一层金属钛(Ti)薄膜,然后在其表面原位制备一层铂??(Pt)薄膜,获得正极集流体;(2)制备正极薄膜LiCo02?(LCO),然??后退火处理,获得结晶的正极薄膜;(3)制备固态电解质??UPON;?(4)制备负极集流体,是双层金属薄膜,组分为铜(Cu)和??Pt;?(5)制备金属锂薄膜作为负极,之后进行封装,形成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其中,前4步制备过程采用磁控濺射法,第5步??采用真空热蒸镀法。??正极集流体??正极??LCO??固态电解质?负极集流钵??LiPON?Cu/Pl??电池鈸面??封装层??负极??图1?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流程及样品图??由图1可知,每一步制备的样品表面都光滑、无衍射光??斑,说明样品表面均匀性良好。样品的制备是在不同掩模板的??辅助下进行的,每一批次可以制备30个,每一步的尺寸都进??行了精确设计,避免发生短路现象。??LCO作为经典的锂电池电极材料,其化学扩散系数(D)通??常仅有10—9?l(Tucm2/s'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中,由于没有??辅料
zzzz??专家特约??<a)表丨财SEM阁;(b)?(a>的放大图;(c)断而SEM图;(d)EDSfl;??图3?Ptm集流体的表面、断面SEM图和EDS图??Ti02,而由质量比可知,Pt极少被氧化,可以保证良好的传导??特性。??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正极集流体Pl/Ti膜上制备Li-??C〇02薄膜作为正极。由于磁控濺射制备的介质薄膜是无定形??的,通过验证筛选,将制备好的薄膜放入50(TC的不锈钢炉子??中退火10?h,气氛为空气。??图4为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与断面SEM图,退火??前,薄膜较为致密,由纳米尺度的粒子组成,厚度为1.51?pm,??集流体的厚度为218?nm;退火后,薄膜出现明显的裂痕,组成??的粒子出现长大现象,膜厚度降低为1.43?jmi,值得关注的是??集流体的厚度增加到308?nm,可能是在退火中存在一定的氧??化现象。对比退火前后的断面图可以发现,膜结构整体上是致??密的,晶柱结构在退火前是模糊的,而在退火后能够明显看出??晶柱的界限,说明退火后正极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a)?(c)退火前:退火后??图4?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与断面SEM图??图5为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SEM图以及Raman曲线,退??火前,薄膜呈明显的无定形,颗粒之间界限不明显;退火后,薄??膜的组成粒子显著长大,颗粒尺寸较为均匀,颗粒大小在40???70?rnn左右,具有较高的均匀性,说明正极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Raman图谱显示,退火前膜结构中存在一个属于氧??化钴的峰,退火后消失,说明退火实现了正极薄膜的晶化。??U)退火甜农16丨放大SEMffl;?(1〇退火G表lfl{放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固态锂电池研究进展[J]. 任耀宇. 科技导报. 2017(08)
[2]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J]. 吴勇民,吴晓萌,朱蕾,徐碇皓,田文生,汤卫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5)
[3]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许晓雄,邱志军,官亦标,黄祯,金翼.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3(04)
本文编号:2952895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固态电解质薄膜LiPON性能表征??2.2集流体、正极及固相界面结构表征??要获得较高比容量的电池,需要电池中正极具有较高的??
态电解质界面处电压迥异,使得??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较差;锂元素活性大、易变性,??制备过程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微储能结构中界面结构多、锂离??子传输对薄膜均匀性要求很高,这些问题导致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本文采用磁控濺射法制备电极、??集流体和固态电解质,真空蒸镀法制备金属锂负极,实现了不??同正极厚度和尺寸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分析了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失效行为进行了表征。??1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1)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一层金属钛(Ti)薄膜,然后在其表面原位制备一层铂??(Pt)薄膜,获得正极集流体;(2)制备正极薄膜LiCo02?(LCO),然??后退火处理,获得结晶的正极薄膜;(3)制备固态电解质??UPON;?(4)制备负极集流体,是双层金属薄膜,组分为铜(Cu)和??Pt;?(5)制备金属锂薄膜作为负极,之后进行封装,形成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其中,前4步制备过程采用磁控濺射法,第5步??采用真空热蒸镀法。??正极集流体??正极??LCO??固态电解质?负极集流钵??LiPON?Cu/Pl??电池鈸面??封装层??负极??图1?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制备流程及样品图??由图1可知,每一步制备的样品表面都光滑、无衍射光??斑,说明样品表面均匀性良好。样品的制备是在不同掩模板的??辅助下进行的,每一批次可以制备30个,每一步的尺寸都进??行了精确设计,避免发生短路现象。??LCO作为经典的锂电池电极材料,其化学扩散系数(D)通??常仅有10—9?l(Tucm2/s'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中,由于没有??辅料
zzzz??专家特约??<a)表丨财SEM阁;(b)?(a>的放大图;(c)断而SEM图;(d)EDSfl;??图3?Ptm集流体的表面、断面SEM图和EDS图??Ti02,而由质量比可知,Pt极少被氧化,可以保证良好的传导??特性。??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正极集流体Pl/Ti膜上制备Li-??C〇02薄膜作为正极。由于磁控濺射制备的介质薄膜是无定形??的,通过验证筛选,将制备好的薄膜放入50(TC的不锈钢炉子??中退火10?h,气氛为空气。??图4为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与断面SEM图,退火??前,薄膜较为致密,由纳米尺度的粒子组成,厚度为1.51?pm,??集流体的厚度为218?nm;退火后,薄膜出现明显的裂痕,组成??的粒子出现长大现象,膜厚度降低为1.43?jmi,值得关注的是??集流体的厚度增加到308?nm,可能是在退火中存在一定的氧??化现象。对比退火前后的断面图可以发现,膜结构整体上是致??密的,晶柱结构在退火前是模糊的,而在退火后能够明显看出??晶柱的界限,说明退火后正极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a)?(c)退火前:退火后??图4?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与断面SEM图??图5为正极薄膜退火前后的SEM图以及Raman曲线,退??火前,薄膜呈明显的无定形,颗粒之间界限不明显;退火后,薄??膜的组成粒子显著长大,颗粒尺寸较为均匀,颗粒大小在40???70?rnn左右,具有较高的均匀性,说明正极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Raman图谱显示,退火前膜结构中存在一个属于氧??化钴的峰,退火后消失,说明退火实现了正极薄膜的晶化。??U)退火甜农16丨放大SEMffl;?(1〇退火G表lfl{放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固态锂电池研究进展[J]. 任耀宇. 科技导报. 2017(08)
[2]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J]. 吴勇民,吴晓萌,朱蕾,徐碇皓,田文生,汤卫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5)
[3]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许晓雄,邱志军,官亦标,黄祯,金翼.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3(04)
本文编号:2952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295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