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直接使用的磁性光热纳米流体
发布时间:2021-01-26 14:28
本文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Fe304-H20磁性纳米流体。该纳米流体可以通过磁分离技术实现纳米颗粒与基液的分离,使得纳米流体基液得以直接使用,同时具有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 s内其光热转化效率高达70.2%,并且经过60次的循环使用后无明显的衰减。此研究结果为实现纳米流体基液的直接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41(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Fe304纳米颗粒SEM图??Fig.?1?SE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
444??工程热物理学报??41卷??20/(°)??图2?Fe304纳米颗粒的XRD图??Fig.?2?The?XRD?of?Fe3〇4?nanoparticles??模拟太阳光)。??3结果与讨论??3.1?Fe304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图1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的Fe304纳米颗粒??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Fe304呈球形??结构,尺寸大小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4〇〇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无团聚交联现象。??图1?Fe304纳米颗粒SEM图??Fig.?1?SE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3.2?Fe304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图2是制备的Fe304纳米颗粒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6*?为?30.2。、35.4。、37.2。、43.5。、??53.7。、57.4。、62.8。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Fe304的??(220)、(311)、(222)、(400)、(422)、(511)和(440)晶??面,且无其他杂峰,与XRD?(PDF#7£)-〇419)卡片相??一致,说明我们制备的样品为Fe304,具有良好的结??晶度。??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髙??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实现纳米流体的直接应用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方案。??1实验部分??1.1原料与仪器??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有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0,分析纯)、尿素(H-MIM,分析纯)、乙二??醇(C2H602,分析纯)、聚乙二醇?4〇0(HO(CH2CO)?H,??分析纯)、乙醇(C2H5OH.分析纯),均来自中国国药??试剂有限公司
uid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图5光热转换测试系统示意图??Fig.?5?Diagram?of?the?photothermal?conversion??experimental?system??图6(a)、(b)分别为不同浓度的Fe304-H20纳??米流体经过1200?s辐照后的温升曲线和光热转化效??率图。由图6(a)可知,在1200?s内,基液水的温度??-10000?-5000??0??5000??10000??H(OE)??图3?Fe304纳米颗粒VSM图??Fig.?3?VS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3.4?Fe304-H20纳米流体的光学性能??图4为不同浓度纳米流体的透射光谱图和辐??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Fe304-H20纳米流体在??200?1400nm都有不同程度的光吸收能力。由图4(a)??可知,随着纳米流体浓度的升高,光的吸收能力逐渐??变强,当Fe304的质量分数为0.01%时,纳米流体的??透过率较基液低60%左右,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图4(b)也进一步证明了随着Fe304质量分数??的升高,Fe304-H20纳米流体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此表征结果在实际光热转化实验??测试中也得以验证???3.5?Fe304-H20纳米流体的光热转化性能评价??为了评价Fe304-H20磁性光热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在一个标准太阳下(1000?W.m-2)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进行了闷晒实验。闷晒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要由太阳光模拟器、样品池、热??电偶、数据采集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电性能研究[D]. 杨万里.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01276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41(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Fe304纳米颗粒SEM图??Fig.?1?SE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
444??工程热物理学报??41卷??20/(°)??图2?Fe304纳米颗粒的XRD图??Fig.?2?The?XRD?of?Fe3〇4?nanoparticles??模拟太阳光)。??3结果与讨论??3.1?Fe304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图1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的Fe304纳米颗粒??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Fe304呈球形??结构,尺寸大小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4〇〇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无团聚交联现象。??图1?Fe304纳米颗粒SEM图??Fig.?1?SE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3.2?Fe304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图2是制备的Fe304纳米颗粒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6*?为?30.2。、35.4。、37.2。、43.5。、??53.7。、57.4。、62.8。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Fe304的??(220)、(311)、(222)、(400)、(422)、(511)和(440)晶??面,且无其他杂峰,与XRD?(PDF#7£)-〇419)卡片相??一致,说明我们制备的样品为Fe304,具有良好的结??晶度。??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髙??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实现纳米流体的直接应用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方案。??1实验部分??1.1原料与仪器??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有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0,分析纯)、尿素(H-MIM,分析纯)、乙二??醇(C2H602,分析纯)、聚乙二醇?4〇0(HO(CH2CO)?H,??分析纯)、乙醇(C2H5OH.分析纯),均来自中国国药??试剂有限公司
uids?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图5光热转换测试系统示意图??Fig.?5?Diagram?of?the?photothermal?conversion??experimental?system??图6(a)、(b)分别为不同浓度的Fe304-H20纳??米流体经过1200?s辐照后的温升曲线和光热转化效??率图。由图6(a)可知,在1200?s内,基液水的温度??-10000?-5000??0??5000??10000??H(OE)??图3?Fe304纳米颗粒VSM图??Fig.?3?VSM?image?of?Fe3〇4?nanoparticles??3.4?Fe304-H20纳米流体的光学性能??图4为不同浓度纳米流体的透射光谱图和辐??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Fe304-H20纳米流体在??200?1400nm都有不同程度的光吸收能力。由图4(a)??可知,随着纳米流体浓度的升高,光的吸收能力逐渐??变强,当Fe304的质量分数为0.01%时,纳米流体的??透过率较基液低60%左右,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图4(b)也进一步证明了随着Fe304质量分数??的升高,Fe304-H20纳米流体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此表征结果在实际光热转化实验??测试中也得以验证???3.5?Fe304-H20纳米流体的光热转化性能评价??为了评价Fe304-H20磁性光热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在一个标准太阳下(1000?W.m-2)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进行了闷晒实验。闷晒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要由太阳光模拟器、样品池、热??电偶、数据采集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电性能研究[D]. 杨万里.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01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00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