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新型氟硅超疏水/疏油自修复材料的高效制备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8:10
  受自然界去润湿现象的启发,对水/油接触角(CA)>150°、滑动角(SA)<10°的超疏水/疏油表面,因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而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就制备与应用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疏水/疏油表面所需的低表面能聚合物因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往往与基材的结合力欠佳。同时,相应的聚合方法也都较为苛刻,高效合成反应性含氟聚合物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基于现有的润湿机理与模型所设计的疏水/疏油表面因由低表面能物质以及多级粗糙结构构成,其多存在制备过程繁琐,结构易被破坏等问题。虽然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如设计微/纳复合结构、引入弹性组分、增加界面附着力、提高交联网络与通过自修复方式等。但是迄今,涂层的机械稳定性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微/纳复合结构在构筑时界面会存在缺陷;自修复的效率也会随着修复次数的增加出现很大程度上的衰减。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经由点击反应高效合成的氟硅树脂为基础,遵循润湿理论,采用多重策略简单有效地构筑了自修复超疏水/疏油表面。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光电子谱(XPS)...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仿生超疏水/疏油表面
    1.2 超疏水/疏油表面的理论模型
        1.2.1 Young’s方程
        1.2.2 Wenzel与Cassie-Baxter模型
        1.2.3 Cassie亚稳态与Wenzel状态转变
        1.2.4 接触角滞后和接触线理论
    1.3 超疏水/疏油表面的制备及稳定性
        1.3.1 超疏水/疏油表面的制备方法
        1.3.2 超疏水/疏油界面应用问题
    1.4 点击化学及其快速高效制备超疏水/疏油表面的应用
    1.5 提高疏水/疏油表面的稳定性的方法
        1.5.1 构造微纳多级结构
        1.5.2 构造高交联网络
        1.5.3 利用有机-无机复合体系
        1.5.4 引入弹性复合体系
        1.5.5 提高界面附着力
        1.5.6 建立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表面
    1.6 超疏水/疏油表面的应用
        1.6.1 自清洁
        1.6.2 防覆冰
        1.6.3 油/水分离
        1.6.4 减阻
        1.6.5 其他功能应用
    1.7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7.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氟硅树脂结构设计与点击化学制备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与分子结构式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lick化学中两种机理的对比
        2.3.2 T-FAS_6组成分析
        2.3.3 凝胶网络的形成与凝胶时间
        2.3.4 后固化时间对涂层机械强度的影响
        2.3.5 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交联网络
        2.3.6 在不同基材上的超疏水涂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FAS_6/PDMS/H-SiO_2互穿网络自修复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疏水涂层结构与组成分析
        3.3.2 混纺织物的超疏水稳定性
        3.3.3 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3.3.4 拉伸强度与弯曲模量
        3.3.5 耐酸碱性与自修复行为
        3.3.6 互穿网络的自修复机理
        3.3.7 耐紫外、耐高温与耐沾污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FAS_6/FOTS自修复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对机械损伤快速自修复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样品制备
        4.2.3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碱蒸汽刻蚀时间对PET纤维的形貌影响
        4.3.2 形貌分析与组成分析
        4.3.3 T-FAS_6/FOTS配比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
        4.3.4 PET织物的超疏水稳定性
        4.3.5 耐摩擦性与自修复行为
        4.3.6 化学稳定性与自修复行为
        4.3.7 耐紫外、耐高温与耐沾污性能
        4.3.8 快速、长效的自修复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FAS_8@FOTS自修复超双疏涂层的制备及其复合结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材料
        5.2.2 样品制备
        5.2.3 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氟硅树脂T-FAS_8的合成与表征
        5.3.2 PET织物的超双疏行为及其稳定性
        5.3.3 形貌分析与成份分析
        5.3.4 耐摩擦性与自修复行为
        5.3.5 化学稳定性与自修复行为
        5.3.6 耐沾污性与自修复行为
        5.3.7 智能双层自修复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胶粘剂+微球”法制备自修复超双疏涂层及其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
        6.2.2 样品制备
        6.2.3 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F-SiO_2溶胶粒径及分布
        6.3.2 PET织物的超双疏性能及其稳定性
        6.3.3 F-SiO_2的添加量与CVD时间对超双疏性能的影响
        6.3.4 形貌分析与成份分析
        6.3.5 耐磨擦性能与自修复行为
        6.3.6 AO刻蚀与自修复行为
        6.3.7 耐紫外、耐化学腐蚀与耐沾污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163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163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