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与马来松香丙烯酸酯防腐共聚膜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1-09-22 05:52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交联剂在6063铝合金上热合成了一种共聚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别对共聚膜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63铝合金上已合成了AM与EGMRA的共聚膜。在NaCl质量分数3.5%的溶液中测试了不同EGMRA浓度下合成的聚合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EGMRA的浓度为0.04~0.06 mol./L时,共聚膜显示出较高的防腐蚀性能。制备的共聚膜对铝合金的保护效率达95.2%。同时也比较了单独的AM聚合膜与共聚膜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共聚膜能更高效地保护铝合金。
【文章来源】:热固性树脂. 2020,3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由图3(a)得到的Ecorr,icorr及PE数值
从图4(a)可以看出,随着热聚合温度增加(75~95℃),聚合膜的腐蚀电流开始时减小幅度比较大,从1.25μA/cm2降至0.30μA/cm2,保护效率从80.1%升到95.2%,但达到85°C以后,减小幅度较小,腐蚀电流从0.30μA/cm2降至0.29μA/cm2,保护效率从95.2%升至95.4%,说明开始时温度还没有达到丙烯酰胺与交联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热聚合温度,聚合度也较低。但温度升到85℃后,聚合度变化较小,聚合膜的腐蚀电流变化也较小。交流阻抗谱Nyquist图4(b)也有类似规律,随着热聚合温度的增加(75~95℃),聚合膜的交流阻抗谱Nyquist图的半圆弧开始时增加的幅度比较大,从45 kΩ·cm2升至128 kΩ·cm2,然后幅度增加较小,从128 kΩ·cm2升至132 kΩ·cm2,说明85℃已经达到了丙烯酰胺的热聚合温度,因此,选择85℃为制备丙烯酰胺与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热聚合温度。表2 由图4(a)得到的Ecorr,icorr及PE数值
单体丙烯酰胺(AM)的浓度为0.5 mol/L,交联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的浓度为0.06 mol/L(溶剂为无水乙醇),然后滴涂20μL在6063铝合金片上,在85℃下热聚合60 min。6063铝合金、不含及含有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的丙烯酰胺聚合涂层(PAM)电极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有涂层的图2(b)及图2(c)与没有涂层的图2(a)有显著区别,这表明已经在6063铝合金表面上制备了一层PAM基聚合性涂层。还可发现含有EGMRA的聚合涂层表面小孔较少,并且更平整、均匀,这表明由于丙烯酰胺聚合涂层(PAM)与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聚合涂层存在交联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材料。因些扫描电镜结果支持前面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论。
本文编号:3403253
【文章来源】:热固性树脂. 2020,3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由图3(a)得到的Ecorr,icorr及PE数值
从图4(a)可以看出,随着热聚合温度增加(75~95℃),聚合膜的腐蚀电流开始时减小幅度比较大,从1.25μA/cm2降至0.30μA/cm2,保护效率从80.1%升到95.2%,但达到85°C以后,减小幅度较小,腐蚀电流从0.30μA/cm2降至0.29μA/cm2,保护效率从95.2%升至95.4%,说明开始时温度还没有达到丙烯酰胺与交联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热聚合温度,聚合度也较低。但温度升到85℃后,聚合度变化较小,聚合膜的腐蚀电流变化也较小。交流阻抗谱Nyquist图4(b)也有类似规律,随着热聚合温度的增加(75~95℃),聚合膜的交流阻抗谱Nyquist图的半圆弧开始时增加的幅度比较大,从45 kΩ·cm2升至128 kΩ·cm2,然后幅度增加较小,从128 kΩ·cm2升至132 kΩ·cm2,说明85℃已经达到了丙烯酰胺的热聚合温度,因此,选择85℃为制备丙烯酰胺与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热聚合温度。表2 由图4(a)得到的Ecorr,icorr及PE数值
单体丙烯酰胺(AM)的浓度为0.5 mol/L,交联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的浓度为0.06 mol/L(溶剂为无水乙醇),然后滴涂20μL在6063铝合金片上,在85℃下热聚合60 min。6063铝合金、不含及含有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的丙烯酰胺聚合涂层(PAM)电极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有涂层的图2(b)及图2(c)与没有涂层的图2(a)有显著区别,这表明已经在6063铝合金表面上制备了一层PAM基聚合性涂层。还可发现含有EGMRA的聚合涂层表面小孔较少,并且更平整、均匀,这表明由于丙烯酰胺聚合涂层(PAM)与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聚合涂层存在交联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材料。因些扫描电镜结果支持前面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论。
本文编号:3403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40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