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高效宽带吸收体
发布时间:2017-05-19 20:09
本文关键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高效宽带吸收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吸波材料作为吸收电磁波的一类功能材料,在现代信息时代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太阳能电池、热光伏收集系统等领域,一个高效宽带的吸收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吸波结构因其高效的吸收率和新颖的吸收机理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吸波结构。本文通过对传统窄带吸收体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改良,把表面的金属膜换为了不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层,最终实现了宽谱吸收,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激发了不同波段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本文研究了不同金属纳米颗粒层厚度和不同介质层厚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具体规律为:当保持介质层厚度不变,样品的吸收率随金属纳米颗粒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又减小的趋势;当固定金属纳米颗粒层的厚度,增加介质层厚度时,其吸收峰和吸收谷向长波段移动。此外,本文研究了本底真空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当本底真空度较低时,样品的吸收率反而比高真空度条件下制备的高。通过对以上参数的调节,最终得到了最优的吸收结构,即在低本底真空度下,当金属纳米颗粒层的厚度为6 nm,介质层的厚度为80 nm时,在300~1100 nm波段范围内,样品的总吸收效率可以达到93%,且对角度不敏感。在理论方面,本文应用仿真软件COMSOL进行了模拟计算,当保持介质层厚度不变,只改变纳米颗粒层厚度时,得到了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的吸收规律。值得一提的是,该结构利用磁控溅射自由沉积所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也研究了具有多个周期的金属纳米颗粒层-介质结构的吸收体,当N=4时,样品的总吸收率为90%,且可以实现大角度吸收,在正入射时,样品对偏振不敏感。最后,总结了全文,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吸波结构 表面等离激元 金属纳米颗粒 吸收效率 宽谱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
- 1.2 吸波材料概述9-15
- 1.2.1 吸波材料的吸收原理9-11
- 1.2.2 吸波材料的分类11-12
- 1.2.3 吸收体的研究现状12-15
- 1.3 表面等离激元概述15-17
- 1.3.1 表面等离激元15-16
- 1.3.2 表面等离激元在吸收体中的应用16-17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7-19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仿真软件介绍19-25
- 2.1 实验设备介绍19-22
- 2.1.1 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简介19-21
- 2.1.2 电阻热蒸镀设备的工作原理简介21
- 2.1.3 电子束蒸镀设备的工作原理简介21-22
- 2.2 测试设备介绍22-23
- 2.2.1 宏观角分辨率光谱仪22
- 2.2.2 原子力显微镜22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22-23
- 2.2.4 探针轮廓仪23
- 2.3 仿真方法介绍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单周期金属纳米颗粒层-介质吸收体的性能研究25-41
- 3.1 单周期金属纳米颗粒层-介质结构的高效宽带吸收体的性能研究25-29
- 3.1.1 吸收体的结构及参数25
- 3.1.2 样品的表面相貌表征25-26
- 3.1.3 样品的吸收性能26-29
- 3.2 金属纳米颗粒层厚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29-30
- 3.2.1 正入射时不同MNL厚度的吸收性能29
- 3.2.2 斜入射时不同MNL厚度的吸收性能29-30
- 3.3 本底真空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30-35
- 3.3.1 低真空度时样品的吸收性能30-33
- 3.3.2 低真空度时样品的表面形貌特征33-35
- 3.4 介质层厚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35-36
- 3.4.1 正入射时不同介质层厚度的样品的吸收性能35
- 3.4.2 斜入射时不同介质层厚度的样品的吸收性能35-36
- 3.5 理论模拟36-39
- 3.5.1 金属纳米颗粒-介质结构的仿真结构37
- 3.5.2 金属纳米颗粒-介质结构的光学性能37-39
- 3.6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多周期金属纳米颗粒层-介质吸收体的性能研究41-47
- 4.1 样品的制备41-42
- 4.2 不同周期样品的吸收性能研究42-45
- 4.2.1 正入射时样品的吸收效率42-43
- 4.2.2 吸收谱随入射角变化的研究43-44
- 4.2.3 偏振对吸收性能的影响44-45
- 4.3 机理分析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5
- 硕士阶段科研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松涛,熊贵光;复合金属纳米颗粒多孔硅的光学非线性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5期
2 何武强,何宝林,陈益贤,廖小娟,刘汉范;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杜天伦;杨修春;黄文e
本文编号:379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797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