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石蜡和聚丙烯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构筑

发布时间:2017-05-24 09:16

  本文关键词:石蜡和聚丙烯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构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超疏水材料在众多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制备了超疏水材料,而多种材料的引入也为超疏水表面引入了新的功能。但是,因为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差,制备方法复杂,材料成本高昂,易产生污染等负面作用而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利用多种有机材料制备超疏水表面方法的发展和工业应用。聚合物材料因良好的加工性能、柔韧、透明、导电、且具有众多可供改性的官能团等特点备受超疏水表面研究者青睐。其中聚烯烃材料成本较低且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加工方便易于构造不同的表面形貌,本文中拟利用成本较低易于获得的聚烯烃材料通过简单环保的物理方法来构建超疏水表面。石蜡是常见的蜡类,属于较为常用的材料,主要成分为短链烷烃,理论上可由小分子烯烃聚合而成,本文中将石蜡划分为低分子量聚烯烃这一类别。对石蜡和棕榈蜡混合物进行溶液分散,棕榈蜡为脆性植物蜡,使得蜡混合物变脆,通过冷却、干燥、研磨脆性混合蜡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水接触角(WCA164°,SA3°)、石蜡含量为70%的超疏水混合蜡粉,对于正己烷具有10倍于自身质量的吸附率,在处理油污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实验中首次发现了石蜡断面的超疏水现象,石蜡断面接触角达到152.4°,比石蜡的外表面高许多。石蜡断面超疏水的原因是其较高的粗糙度,利用DSC和XRD以及偏光显微镜等表征手段我们得出结论,石蜡内部的结晶是在石蜡断裂时产生较高粗糙度的原因。利用铜网成功复制了石蜡断面的形貌,铜网的每个小格都产生出一个小的断面,铜网辅助制备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高达162.4°,滚动角小于3°,对于快速制备低成本大面积的超疏水表面有一定意义。实验中还发现高密度聚乙烯的断面具有微纳粗糙结构,超疏水性能良好,接触角152.4°,滚动角小于2°,而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断面表面形貌光滑,不具备超疏水性能。利用碳纳米管团聚体的微纳粗糙形貌制备了导电超疏水的CNTs/PP复合断面,20%含量的CNTs/PP复合断面接触角为165°,电导率达到5S/cm。利用铜网制备了超疏水聚丙烯表面。首先将铜网用三氯化铁溶液刻蚀,在合适的刻蚀时间下,铜网上产生了纳米尺寸的结构,铜网的疏水性能随之提高。之后将刻蚀过的铜网在110℃C下于聚丙烯基材上压制10min,冷却至室温后揭去铜网,获得的聚丙烯超疏水表面接触角达到162°,滚动角低于3°。
【关键词】:超疏水 混合蜡粉 石蜡 棕榈蜡 断面 铜网 聚烯烃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
【目录】:
  • 致谢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第一章 绪论14-44
  • 1.1 前言14-17
  • 1.2 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应用17-19
  • 1.3 商粗糙度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制备方法19-21
  • 1.4 蜡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21-27
  • 1.5 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制备27-33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33-34
  • 参考文献34-44
  • 第二章 溶液分散法制备超疏水混合蜡粉及其油水分离应用44-60
  • 2.1 引言44-45
  • 2.2 实验部分45-47
  • 2.2.1 实验材料和设备45
  • 2.2.2 溶液分散法制备超疏水混合蜡粉45-46
  • 2.2.3 性能表征46-47
  • 2.3 结果与讨论47-57
  • 2.3.1 混合蜡粉超疏水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及其表面微观结构47-52
  • 2.3.2 混合蜡粉的热力学分析52-53
  • 2.3.3 混合蜡粉的晶体分析53-54
  • 2.3.4 分散剂对于混合蜡粉疏水性能的影响54-55
  • 2.3.5 油水分离以及循环利用效果55-57
  • 2.4 本章小结57-58
  • 参考文献58-60
  • 第三章 石蜡断面超疏水性能探究及其应用60-86
  • 3.1 引言60
  • 3.2 实验部分60-62
  • 3.2.1 实验材料和设备60-61
  • 3.2.2 石蜡断面超疏水现象61
  • 3.2.3 CNTs/PP复合超疏水表面的制备61
  • 3.2.4 性能表征61-62
  • 3.3 结果与讨论62-72
  • 3.3.1 石蜡断面超疏水原理探究62-70
  • 3.3.2 铜网辅助法制备超疏水表面70-72
  • 3.4 油水分离应用72-74
  • 3.4.1 利用石蜡超疏水表面制备连续油水分离器72-73
  • 3.4.2 油水分离73-74
  • 3.5 HDPE、LDPE和PS三种聚合物断面疏水效果探究74-79
  • 3.5.1 HDPE断面疏水性能74-76
  • 3.5.2 LDPE断面疏水性能76-78
  • 3.5.3 PS断面疏水性能78-79
  • 3.6 断面法制备导电超疏水复合表面79-82
  • 3.6.1 CNTs与PP的复合材料断面超疏水研究79-82
  • 3.6.2 导电性能82
  • 3.7 本章小结82-83
  • 参考文献83-86
  • 第四章 铜网刻蚀模版法制备超琉水PP表面86-95
  • 4.1 引言86
  • 4.2 实验部分86-87
  • 4.2.1 实验材料和设备86-87
  • 4.2.2 铜网刻蚀过程87
  • 4.2.3 超疏水PP表面的制备87
  • 4.3 性能表征87-88
  • 4.3.1 接触角表征87
  • 4.3.2 表面形貌表征87-88
  • 4.4 结果与讨论88-92
  • 4.5 本章小结92-93
  • 参考文献93-95
  • 第五章 全文总结95-97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97-98
  • 作者简介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增江;田冬;肖成龙;刘伟良;;超疏水表面:从制备方法到功能应用[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2 潘光;黄桥高;胡海豹;刘占一;;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1期

3 牟丹;周奕含;;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和扩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4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取得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4期

5 郭树虎;于志家;罗明宝;孙晓哲;;超疏水表面润湿理论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5期

6 秦亮;刘天庆;;亲/疏水表面上液滴滞后阻力的研究[J];化工进展;2012年08期

7 刘金秋;柏冲;徐文华;张献;刘迎凯;姚金水;刘伟良;;高黏附性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3年07期

8 蒋雄;乔生儒;张程煜;胡海豹;刘晓菊;;疏水表面及其减阻研究[J];化学进展;2008年04期

9 林飞云;冯杰;黄明达;钟明强;;基于不锈钢模板热压微模塑构建聚乙烯超疏水表面[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2期

10 赖跃坤;陈忠;林昌健;;超疏水表面黏附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环;耿信鹏;王保怀;白泉;;变性牛血清蛋白在适度疏水表面上构象变化的盐浓度依赖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瑜;耿信鹏;彭晶晶;郑长征;;盐浓度对天然核糖核酸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稳定性及构象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耿信鹏;郑美荣;王保怀;耿信笃;刘爱玲;;天然溶菌酶在疏水表面置换吸附焓的盐浓度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倩;杨振忠;;利用海胆状复合微球制备超疏水表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胜;崔树勋;;超疏水表面自清洁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6 冯小艳;耿信鹏;周烨;侯海云;;盐浓度对变性α-淀粉酶在疏水表面上吸附及构象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宋付权;武玉海;俞巨高;;疏水-超疏水表面的简易制备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姜程;王齐华;;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及制备[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海豹;陈立斌;黄苏和;鲍路遥;;水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弹跳行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媛怡;王庆军;陈庆民;;不同化学修饰超疏水表面疏冰功能的验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大庆;新面料何以冬暖夏凉[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柏太;金属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晶;多元耦合仿生疏水金属表面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金林;反应性聚硅氧烷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超疏水表面的构筑[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梦蕾;微—纳米二元结构超疏水表面抑冰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伟;镁合金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海燕;铁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红梅;45~#钢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防腐蚀和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刘滨;石蜡和聚丙烯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构筑[D];浙江大学;2016年

7 卢思;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制备和减阻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时庆文;铝合金基体超疏水表面抗冰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9 洪碧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性质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陈胜;超疏水表面自清洁效应的表面力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石蜡和聚丙烯材料超疏水表面的构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390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