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环保法制备含铜微/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5 20:37
微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几年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对于微纳米科技的了解还是初级阶段,不够完善也不够丰富。这也就促使科研工作者们继续对微纳米科技进行创新,进而得到需要的产品。并且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一些微纳米科技的制备工艺和原材料需要重新设计和寻找,期望找到一种对环境没有负担并简单便捷的纳米科技。含铜微纳米材料作为微纳米材料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拟通过绿色环保的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出形貌可控的含铜微纳米材料,并通过对时间、温度、pH等参数的调控,继而阐明其生长机理,并探索产品在生物医学、电化学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室温下,采用绿色环保的液相化学沉淀法,制备截角八面体Cu2O晶体。在此过程中,利用葡萄糖(C6H12O6)作为还原剂,在含有聚乙二醇的乙醇水溶液中,通过研究实验条件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控制并获得其形貌和尺寸的最佳条件,制备出截角八面体氧化亚铜(Cu2O)晶体。通过调节温度、时间、pH、聚乙二醇和不同还原剂等参数探索其晶体的生长机理;此外,为了探讨Cu2O的生物医学性能,研究了Cu2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纳米材料概述
1.2.1 纳米
1.2.2 纳米科技
1.2.3 微纳米材料的特性
1.2.4 微纳米材料的表征方式
1.2.5 微纳米材料的应用
1.3 铜及含铜化合物的性质及分布(铜单质、铜与非金属、铜与金属)
1.4 本课题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色环保法制备截角八面体氧化亚铜及其抗菌抑菌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测试仪器
2.2.3 样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2.3.4 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讨论
2.4 产物抗菌抑菌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截角八面体Cu2O晶体的光电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Cu2O晶体的光电性能研究
3.2.1 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2 Cu2O的电化学性能
3.2.3 Cu2O的光电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银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测试仪器
4.2.3 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u-Ag双金属纳米材料的XRD分析
4.3.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分析
4.3.3 Cu-Ag双金属材料的能谱分析(EDS)
4.3.4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分析
4.5 电化学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4027821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纳米材料概述
1.2.1 纳米
1.2.2 纳米科技
1.2.3 微纳米材料的特性
1.2.4 微纳米材料的表征方式
1.2.5 微纳米材料的应用
1.3 铜及含铜化合物的性质及分布(铜单质、铜与非金属、铜与金属)
1.4 本课题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色环保法制备截角八面体氧化亚铜及其抗菌抑菌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测试仪器
2.2.3 样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2.3.4 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讨论
2.4 产物抗菌抑菌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截角八面体Cu2O晶体的光电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Cu2O晶体的光电性能研究
3.2.1 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2 Cu2O的电化学性能
3.2.3 Cu2O的光电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银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测试仪器
4.2.3 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u-Ag双金属纳米材料的XRD分析
4.3.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分析
4.3.3 Cu-Ag双金属材料的能谱分析(EDS)
4.3.4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分析
4.5 电化学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4027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027821.html
上一篇:TGase催化丝胶-壳寡糖交联及其复合膜材料性能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