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金属纳米片—分子—金属膜三明治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06:13

  本文关键词:金属纳米片—分子—金属膜三明治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金属和介质界面处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与传播电磁波的耦合模式。金属纳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而被广泛研究。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光学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为表面催化反应、光信号探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主要研究了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结构的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第二部分是在第一个工作的基础上对颗粒辅助金属三明治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的研究。论文中,我们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实验与有限时域差分法理论计算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金属纳米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会产生极强的局域电磁场增强,吸附在金属表面的p-aminothiophenol(PATP)或4-nitrobenzenethiol(4NBT)分子在强的电磁场作用下发生耦合生成一种新的分子即p,p'-dimercaptoazobenzene(DMAB)分子,催化结果可以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检测出来。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结构的表面催化反应主要依赖于激光的偏振方向而与分子种类无关。由于激光的偏振方向不同能量聚集的区域就不同,能量高的区域更容易发生表面催化反应。由第一个工作可知,纳米片中心区域由于电磁场增强弱很难检测出分子信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获得金属封装结构的拉曼信号。金属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Au nanoplate-film gap间的电场强度增强了几倍以上,分子拉曼光谱强度明显增大且发生了表面催化反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对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封装结构分子光信号的增强效应与颗粒半径、纳米片厚度密切相关而与分子种类、颗粒形状无关。由于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结构制备简单,该杂化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可以广泛用于表面催化反应、SERS、光探测、传感器、特殊分子样品信息储存等领域。
【关键词】:表面等离激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三明治结构 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 有限时域差分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O48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25
  • 1.1 引言8-9
  • 1.2 表面等离激元9-15
  • 1.2.1 金属中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及其基本特性9-12
  • 1.2.2 表面等离激元的分类12-14
  • 1.2.3 表面等离激元在电磁场增强中的应用14-15
  • 1.3 理论计算-有限时域差分法(FDTD)15
  • 1.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15-16
  • 1.5 等离激元的新运用-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16-17
  • 1.6 等离子体驱动表面催化反应研究背景17-23
  • 1.7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23-25
  • 1.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1.7.2 本文的创新之处24-25
  • 2 实验材料的制备及样品的表征技术25-27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25-26
  • 2.1.1 金纳米三角片和金纳米颗粒的合成25
  • 2.1.2 Au膜的制备25
  • 2.1.3 Au纳米三角片-单分子层-Au膜三明治结构的制备25
  • 2.1.4 Au纳米颗粒-Au纳米片-单分子层-Au膜结构的制备25-26
  • 2.2 样品的表征技术26-27
  • 2.2.1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26
  • 2.2.2 拉曼光谱仪26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6-27
  • 3 Au nanoplate-molecule-film三明治结构的催化反应27-39
  • 3.1 水平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4NBT转化成DMAB)28-30
  • 3.2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4NBT转化成DMAB)30-31
  • 3.3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film结构的催化反应(PATP转化成DMAB)31-33
  •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33-37
  • 3.4.1 水平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 gap间的电场分布34-35
  • 3.4.2 竖直偏振时nanoplate-molecule gap间的电场分布35-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4 金属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39-47
  • 4.1 颗粒辅助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及其电场分布40-41
  • 4.2 不同形状颗粒辅助封装结构的分子光信息选择性获取及其电场分布41-43
  • 4.3 纳米片厚度、颗粒半径对封装结构分子拉曼信号强度的影响43-44
  • 4.4 颗粒辅助不同分子的封装结构信号的获取44-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5 总结与展望47-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5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上)[J];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2年04期

2 董佳敏;宋玉哲;李旭东;刘国汉;韩根亮;李工农;;金纳米片的低温水相还原法制备及表征[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黄涛;李灿;吴静;周忠强;池泉;刘汉范;;四方形钯纳米片的控制合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武慧芳;马艳芸;谢兆雄;;银纳米片的室温合成及其生长机理[J];科学通报;2007年18期

5 罗云清;刘文丛;龚剑;瞿伦玉;;导电聚苯胺纳米片的合成与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赵玉双;马辉;马淑兰;杨晓晶;;带相反电荷无机纳米片胶体稳定存在的溶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上海光机所二维纳米光子学材料研究取得突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6期

8 胡军成;周贤龙;周腾飞;李潇婷;成文戈;;钛酸铋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在降解卟啉类分子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陈婷婷;陈彩凤;王洪玲;赵玉双;杨胜;马辉;杨晓晶;;聚苯胺修饰石墨烯纳米片的分散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吴玉,徐柏庆;单斜相片状纳米TiO_2的合成和表征[J];科学通报;2005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晶;;无机纳米片的制备和再配列的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德宇;叶泽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铜纳米片及其复杂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东阳;丁书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虞梦娜;杜祝祝;林进义;解令海;黄维;;萘酰亚胺基有机纳米片的二维生长和纳米复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崔聪颖;成英文;李文静;邱翠翠;马厚义;;金纳米片的刻蚀过程及其腐蚀机理[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张桥;;银纳米片的胶体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陈圆;丁欢欢;刘天晴;;层状液晶中金属纳米片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杨海丽;刘益江;周鹏;王启光;梁福鑫;杨振忠;;响应性聚合物/无机复合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琬;铋系氧酸盐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文东;BiOBr和C_3N_4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尹莉;氧化钨纳米片与石墨烯基多级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气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李秀万;氧化锰电极的纳米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飞;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薄膜的催化剂辅助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朱金保;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钱红梅;金属、半导体纳米片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胡晨晖;基于层状铌酸钾和α-磷酸锆的光降解和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胡家佳;BiOCI纳米结构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基于氧化钨纳米片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段晓龙;NaInS_2纳米结构的复合体溶剂热分解法制备及其表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程福星;石墨相氮化碳的剥离及其在光催化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赵逢焕;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东潇;二氧化钛基纳米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田雨;二维纳米材料化学修饰及高性能催化剂构建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新军;基于二维纳米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居佃兴;氧化锌/锡纳米片/线气敏元件直接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9 何志伟;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维港;Y/Eu二元系稀土层状氢氧化物纳米片的低温一步合成、层间阴离子交换、热分解行为及其氧化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金属纳米片—分子—金属膜三明治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31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