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胶囊包覆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米胶囊包覆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转换发光材料是能够实现长波长(能量低)向短波长(能量高)光波转换的一种发光材料。目前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机制的上转换体系,由于其上转换量子效率高、所需的激发光能量低,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制氢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TTA机制的上转换体系多是将敏化剂和能量受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很难作为一个分子整体使用,使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将其封装和固载化来提高上转换体系的上转换效率,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本论文针对TTA上转换中存在的难题,利用对三重态敏化剂分子的设计和对上转换体系进行包覆的方法,在实现上转换效率提高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TTA上转换体系的封装,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双碘代BODIPY(BDP-1)为研究母体,通过在BDP-1分子结构中引入叠氮为端基的烷基链(-OCH2CH2N3)成功合成了敏化剂BDP-2,有效的改善了三重态敏化剂和受体之间的能量传递,从而将上转换效率提高至9.47%,是母体分子BDP-1的上转换效率(5.40%)的1.7倍。(2)采用细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包覆的TTA-UC体系(以BDP-1作为敏化剂,花作为受体)的纳米胶囊。研究了分别选用大豆油和正十六烷(HD)作为内层溶剂时纳米胶囊的上转换效率,结果表明当选用大豆油作为内层溶剂时,其上转换效率更高,为2.05%。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上转换效率,在选用大豆油作为内层溶剂的条件下,研究了添加不同百分含量的聚异丁烯(PIB)对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5%的PIB时,其上转换量子效率可达2.53%。(3)采用软模板法成功制备了TiO2包覆的TTA-UC体系的纳米胶囊。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种类、钛酸丁酯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纳米胶囊的形貌和其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氨水作为催化剂,钛酸丁酯用量为0.5 mL时,可得到包覆层厚度约为15 nm的纳米胶囊,其效率可达6.60%。
【关键词】:BODIPY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 上转换 纳米胶囊 二氧化钛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Q4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引言10-11
- 1.2 TTA-UC发光机理及上转换效率测定11-12
- 1.3 TTA-UC对敏化剂和受体的要求12
- 1.4 TTA-UC体系封装和固载化12-18
- 1.4.1 纳米胶囊封装TTA-UC体系13-14
- 1.4.2 囊泡封装TTA-UC体系14-16
- 1.4.3 凝胶固载化TTA-UC体系16-18
- 1.5 TTA-UC的应用18-24
- 1.5.1 TTA-UC在光伏领域的应用18-19
- 1.5.2 TTA-UC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19-20
- 1.5.3 TTA-UC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20-24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24-25
- 第2章 基于BODIPY的三重态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研究25-36
- 2.1 引言25
- 2.2 分子设计与合成路线25-26
- 2.2.1 分子设计25-26
- 2.2.2 合成路线26
- 2.3 实验部分26-29
- 2.3.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26-27
- 2.3.2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合成步骤27-28
- 2.3.3 稳态光谱测试方法28-29
- 2.4 结果与讨论29-35
-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9-30
- 2.4.2 荧光发射光谱30
- 2.4.3 TTA-UC的应用研究30-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聚苯乙烯胶囊包覆TTA-UC体系的制备与性能测试36-45
- 3.1 引言36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36-38
- 3.2.1 实验材料36-37
- 3.2.2 实验仪器设备37-38
- 3.3 聚苯乙烯纳米胶囊制备工艺38-39
- 3.3.1 预乳化过程39
- 3.3.2 苯乙烯聚合形成纳米胶囊39
- 3.3.3 纳米胶囊纯化39
- 3.4 聚苯乙烯纳米胶囊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39-40
-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39
- 3.4.2 荧光发射光谱39-40
- 3.5 结果与讨论40-44
- 3.5.1 内层溶剂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0
- 3.5.2 聚异丁烯用量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0-42
- 3.5.3 激发光功率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2-43
- 3.5.4 放置时间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3
- 3.5.5 聚苯乙烯胶囊TEM表征43-44
- 3.6 结论44-45
- 第4章 二氧化钛胶囊包覆TTA-UC体系的制备与性能测试45-54
- 4.1 引言45
-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45-46
- 4.2.1 实验材料45-46
- 4.2.2 实验仪器设备46
- 4.3 二氧化钛纳米胶囊制备工艺46-48
- 4.3.1 预乳化过程47
- 4.3.2 钛酸丁酯水解制备二氧化钛胶囊47-48
- 4.3.3 纳米胶囊纯化48
- 4.4 结果与讨论48-53
- 4.4.1 催化剂种类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8-49
- 4.4.2 催化剂用量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49-50
- 4.4.3 钛酸丁酯用量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50-51
- 4.4.4 激发光功率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51-52
- 4.4.5 放置时间对TTA-UC上转换效率的影响52-53
- 4.4.6 二氧化钛纳米胶囊TEM表征53
- 4.5 结论53-5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4-55
- 5.1 总结54
- 5.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团红;胡小玲;乔吉超;管萍;郝明燕;;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与结构性能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6年05期
2 ;美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纳米穹隆体模型可用于靶向纳米胶囊的运输载体[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4期
3 胡文涛;冯玉红;李嘉诚;颜慧琼;王春修;林强;;海藻酸疏水衍生物水悬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J];精细化工;2013年06期
4 朱银燕,张高勇,洪昕林,董金凤,张晓光,曾晖;微乳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J];化学学报;2005年16期
5 张团红;胡小玲;乔吉超;管萍;杨峰;;纳米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胡冰;周蓓;孙怡;叶红;曾晓雄;;芯-壳复合纳米颗粒及其纳米营养物制备技术的研究 Ⅰ.儿茶素纳米胶囊的研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硕;张东;;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8年12期
8 郑克孝;崔巍;沈秉谦;杨胜利;;具有佐剂效果的海藻酸钙纳米胶囊制备[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01期
9 张恒;纪秀丽;;可生物降解纳米胶囊的囊材、化学制备和表征[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8年03期
10 朱银燕;安学勤;;微乳中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载胰岛素纳米胶囊[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银燕;安学勤;;复相乳液体系中制备聚乳酸纳米胶囊[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郑和堂;;缓释型氟氯氰菊酯纳米胶囊的研制[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朱银燕;安学勤;李淑萍;;微乳中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明胶纳米胶囊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雪峰;王登科;李璞;黄昊;董星龙;;壳/核型金属纳米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5 曾晖;董金凤;张高勇;洪昕林;周晓海;李学丰;;动态光散射研究纳米胶囊的制备过程[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延文;胡征;;碳纳米胶囊的氧化官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曾晖;朱怡;董金凤;张高勇;;SDS对复凝聚制备微纳胶囊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朱银燕;安学勤;;微乳中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信静;刘双庆;张人杰;;氧化石墨烯基纳米胶囊的组装及药物控释[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10 夏春苗;周艺峰;聂王焰;宋林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氯氰菊酯纳米胶囊[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铮;日本制成世界最小的“纳米胶囊”[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紫箕 花林;糖式“特洛伊木马”力克癌症[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林研;微/纳米胶囊单向渗透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记者 蓝建中;“纳米胶囊”:伸缩自如且柔软[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记者陈超;日试验给纳米胶囊安个“开关”[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温静;新型蛋白纳米胶囊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吕怡;复合凝聚反应制备茉莉香精微/纳米胶囊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曹志海;界面细乳液共聚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胶囊[D];浙江大学;2008年
4 余飞;正十二醇相变储热微/纳米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雪峰;纳米复合粒子的合成及电磁响应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魏炜;基于单蛋白纳米胶囊的新型固定化酶体系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鸿洲;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壳层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的热物性及传热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改霞;粒径可控相变材料微/纳米胶囊的制备与表征[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王二琴;海藻酸钙纳米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流变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王旭歌;壳聚糖包覆精油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在冷鲜肉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5 雷东华;芳樟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胶囊的制备及流变特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6 李冉冉;碳包覆磁性纳米胶囊的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何倩;功能化多聚氨基酸在纳米胶囊的构筑及无机纳米材料修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徐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圆柱状大分子作为药物控制释放材料[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高阳;基于相反转乳化法的相变材料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范倩倩;缓香型壳聚糖基SiO_2纳米胶囊涂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胶囊包覆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48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