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自润滑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23:11

  本文关键词:自润滑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所周知,机械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磨损,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损耗了机械部件,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发生机械事故,润滑是解决摩擦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包裹有润滑剂的微胶囊应用于摩擦学领域使材料具备自润滑功能,从而有效降低摩擦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聚砜为壁材,润滑油和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EMIM]NTf_2)为芯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了两种自润滑微胶囊。通过讨论溶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等参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微胶囊的粒径、表面形貌、壁厚、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润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选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实验温度为30℃、采用质量分数为1%明胶+1%聚乙烯醇的复配分散剂,芯材与壁材投料质量比为1.25:1,此时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芯材含量最高,达到55.26%。微胶囊粒径随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最大转速不易超过500 r/min;选取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制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39μm;微胶囊的热稳定温度范围为240-435℃。制备[EMIM]NTf_2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选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实验温度为30℃,采用质量分数3%的明胶分散剂,搅拌速度为300 r/min,芯材与壁材投料质量比为1.5:1,此时合成的微胶囊具有球形结构,表面致密,平均粒径为200μm,芯材含量为58.47%;微胶囊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40℃,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同时,本文将所制备的自润滑微胶囊产品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自润滑复合材料,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自润滑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润滑油微胶囊添加量为10%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最小,相较于纯环氧树脂的分别降低了55.4%和95.9%;其自润滑机理为润滑油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将材料与对偶面分开。当[EMIM]NTf_2微胶囊的添加量为20%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最低,相较于纯环氧树脂的分别降低了64.4%和60.1%;其自润滑机理为[EMIM]NTf_2在对偶面吸附形成边界润滑膜。
【关键词】:自润滑 微胶囊 离子液体 润滑油 摩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TH1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润滑材料11-16
  • 1.1.1 气体润滑剂11
  • 1.1.2 液体润滑剂11-14
  • 1.1.3 半固体润滑剂14
  • 1.1.4 固体润滑剂14-16
  • 1.2 微胶囊技术简介16-21
  • 1.2.1 微胶囊的概念及技术发展16
  • 1.2.2 微胶囊化的作用和意义16-18
  • 1.2.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8-21
  • 1.3 自润滑微胶囊的研究进展21-23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23-25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5-34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25-26
  • 2.1.1 实验材料25
  • 2.1.2 实验仪器设备25-26
  • 2.2 自润滑微胶囊的合成26-29
  • 2.2.1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26-27
  • 2.2.2 微胶囊芯材的选择27-28
  • 2.2.3 微胶囊的合成方法及原理28-29
  • 2.2.4 微胶囊的合成过程29
  • 2.3 自润滑微胶囊的结构表征及性能表征29-30
  • 2.3.1 微胶囊的形貌及壁厚表征29
  • 2.3.2 微胶囊的粒径表征29-30
  • 2.3.3 微胶囊的产率和芯材含量测定30
  • 2.3.4 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分析30
  • 2.3.5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30
  • 2.4 自润滑微胶囊的摩擦性能测试30-34
  • 2.4.1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30-31
  • 2.4.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31-32
  • 2.4.3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测试32-34
  • 第三章 自润滑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4-48
  • 3.1 润滑油微胶囊的合成工艺研究34-42
  • 3.1.1 溶剂的选择34-35
  • 3.1.2 反应温度的选择35-36
  • 3.1.3 分散剂种类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36
  • 3.1.4 分散剂浓度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36-37
  • 3.1.5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37-38
  • 3.1.6 芯材与壁材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芯材含量的影响38-40
  • 3.1.7 微胶囊的表面形貌40-41
  • 3.1.8 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41
  • 3.1.9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41-42
  • 3.2 离子液体[EMIM]NTf2微胶囊的合成工艺研究42-46
  • 3.2.1 分散剂种类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42-44
  • 3.2.2 芯材与壁材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芯材含量的影响44
  • 3.2.3 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分析44-45
  • 3.2.4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45-46
  • 3.3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自润滑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48-55
  • 4.1 润滑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48-52
  • 4.1.1 润滑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48-50
  • 4.1.2 润滑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测试50-52
  • 4.2 [EMIM]NTf2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52-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1
  • 发表文章目录61-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凤,邵斌,王义永,许新德;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工业中微胶囊产品的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年03期

2 蔡涛;王丹;宋志祥;佘万能;;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中间体;2009年12期

3 蔡涛;王丹;宋志祥;佘万能;;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粘接;2010年04期

4 尹五生;刘红武;;微胶囊化专论[J];贵州化工;1992年02期

5 李春燕,陈水林;染料微胶囊的制造与应用[J];印染助剂;2000年06期

6 邓泽元,余迎利,黄建龙;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11期

7 张可达,徐冬梅,王平;微胶囊化方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年04期

8 ;微胶囊化偃松仁全粉(乳珍)[J];食品与机械;2001年02期

9 陆强;长效缓释型微胶囊碘剂的开发与应用[J];食品科技;2002年03期

10 ;微胶囊造粒技术[J];江西食品工业;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正华;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杜孟芳;;丝素蛋白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特征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龙;王全杰;马丽娜;宋宇;李静;;艾蒿精油微胶囊的制备[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江晓利;常聪慧;徐义;;低沸点溶剂对热敏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数字成像技术及影像材料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江晓利;常聪慧;徐义;;低沸点溶剂对热敏微胶囊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徐延良;韩相恩;吴玉彬;;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明伟;黄威;曾岗;赫晓东;;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贮热材料[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江晓利;李晓苇;常聪慧;;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材料的壁材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毛华军;晏华;蔡万秀;田文全;;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隔热腻子中的应用与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9 毛华军;晏华;谢家庆;赵光哲;陈淑莲;陈勇;;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微胶囊的工艺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10 周冠华;杨幼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微胶囊悬浮剂推动农药更新换代[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 唐春红;5大创新技术在防腐抗氧剂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刘国信;微胶囊化技术有益食品业[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王红;高分子微胶囊制备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3年

5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新、奇、炫,,从色彩开始[N];中国纺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50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0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