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钙和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钼酸钙和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通常比块体材料的大得多,具有块体材料所不具备的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可以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在催化、医药、光吸收、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近年来,设计简单、低廉、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和开发结构新颖的微纳米材料成为材料界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围绕着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及盐类(MnO2和CaMoO4)微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组分调控,制备出了新颖的CaMoO4和MnO2纳米材料,探讨了可能的形成机理,并测试了光致发光或催化降解性能。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温和的乙醇和乙二胺四乙酸调控下的超声辅助法合成出了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发现乙醇的溶剂效应和EDTA的结构导向作用对这种独特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基于对实验反应时间的控制和观察,对这种新颖结构的形成提出了晶体生长的定向吸附机理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机理。(2)在纯水作溶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超声辅助法在室温下合成出了三维分层的花球状CaMoO4结构。基于时间的一系列实验观察和表征分析,对于这种三维分层的花球状CaMoO4结构,提出了成核-溶解-重结晶的自组装生长机理。这种三维分层的结构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介孔结构,结晶度较其它结构的高,并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3)以高锰酸钾为原料,通过添加Ag+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产品形貌的表征,提出了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形成机理—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分别对产品MnO2和商品MnO2进行了BET测试,中空海胆状MnO2和商品MnO2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47.8m2·g1和25.4m2·g-1,所制备的产品比商品MnO2表面积增大的原因是由中空结构导致的。测试了在氧化剂H2O2存在时,中空海胆状MnO2显示出较好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这可能源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
【关键词】:钼酸钙 二氧化锰 定向吸附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光致发光 亚甲基蓝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
【目录】:
-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纳米材料概述9
- 1.2 纳米材料的分类9-10
- 1.3 纳米材料的制备10-18
- 1.3.1 水热-溶剂热法10-15
- 1.3.2 微乳液法15-16
- 1.3.3 超声辅助法16
- 1.3.4 溶胶-凝胶法16-17
- 1.3.5 沉淀法17-18
- 1.4 纳米材料在荧光方面的应用18
- 1.5 纳米材料在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18-19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19-21
- 1.6.1 选题意义19
- 1.6.2 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超声辅助法合成钼酸钙微纳米材料21-39
- 2.1 钼酸钙概述21
- 2.2 试剂与仪器21-22
- 2.2.1 实验试剂21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21-22
- 2.3 超声辅助法合成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及机理研究22-31
- 2.3.1 引言22-23
- 2.3.2 实验部分23
- 2.3.3 结果与讨论23-31
- 2.3.3.1 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的形貌表征、物相分析23-24
- 2.3.3.2 乙醇对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的影响24-25
- 2.3.3.3 EDTA对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的影响25-26
- 2.3.3.4 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的形成机理讨论26-30
- 2.3.3.5 耦合的双胞胎状中空半球钼酸钙的BET测试30-31
- 2.4 分层的花球状钼酸钙的控制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31-37
- 2.4.1 引言31
- 2.4.2 实验部分31
- 2.4.3 结果与讨论31-37
- 2.4.3.1 分层的花球状钼酸钙的形貌表征、物相分析31-33
- 2.4.3.2 EDTA对分层的花球状钼酸钙的作用33
- 2.4.3.3 不同能量供给方式对钼酸钙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33-35
- 2.4.3.4 花球状钼酸钙的形成机理研究35-36
- 2.4.3.5 花球状钼酸钙的BET测试36
- 2.4.3.6 花球状钼酸钙的荧光性能研究36-37
- 2.5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39-51
- 3.1 二氧化锰概况39
- 3.2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控制合成39-47
- 3.2.1 引言39-40
- 3.2.2 实验试剂与仪器40-41
- 3.2.2.1 实验试剂40
- 3.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40-41
- 3.2.3 实验部分41
- 3.2.4 结果与讨论41-47
- 3.2.4.1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形貌表征、物相分析41-43
- 3.2.4.2 SDS对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影响43
- 3.2.4.3 Ag~+对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影响43-44
- 3.2.4.4 水热反应温度对二氧化锰形貌的影响44-45
- 3.2.4.5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形成机理研究45-46
- 3.2.4.6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BET测试46-47
- 3.3 中空海胆状二氧化锰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47-49
- 3.4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总结51-53
- 参考文献53-6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雷霆;裴坚;刘晨江;;有机微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加工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2年12期
2 ;微纳米材料科技及应用国际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吕英海;周仕学;邹玉红;吕东琴;刘文平;;微纳米颗粒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孙健;于锟;黄家锐;何月珍;;两种形貌氧化铜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徐晓建;邓子辰;;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年01期
6 尚福林;北村隆行;平方宽之;;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的界面强度的实验研究[J];力学进展;2008年04期
7 梁红莲;徐慧娟;吴华涛;;基于水凝胶模板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微纳米材料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雷;李兆乾;陈学太;;金属锗酸盐微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6期
9 樊莉红;陈福义;刘婧;张金生;;单晶硅基体上紫外光诱导生长铜微纳米粒子薄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1期
10 吴熔琳;邵铮铮;石剑豪;常胜利;张学骜;李新华;;3ω方法测量微纳米材料热物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欢;杜记民;陈静;张江山;;由配合物构筑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材料与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贾漫珂;苏贵金;郑明辉;;氧化铁3D微纳米材料在氯代芳烃降解中的应用[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少华;;广义JKR理论及其应用[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任启鸿;单思聪;杨皓;赵红平;;微纳米材料表面效应的有限元模拟[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勇;王女;陈洪燕;江雷;;仿生制备多级结构微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李东密;郑炎松;;分子的手性对聚集体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丽霞;刘烨煊;苏贵金;郑明辉;;铁基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对六氯苯的降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梁衍亮;陶占良;陈军;;镁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极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张郭亮;董春迎;;三维微纳米裂纹与夹杂相互作用的边界元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薛亚辉;;微纳米材料力学理论及相关应用[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全兰;用于光谱调制碱金属铌酸盐微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珑;细胞—微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统计热力学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吴志光;自驱动合成微纳米马达的仿生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卢艳;铋基半导体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辛志峰;孔性配位聚合物微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魏玮;环交联型聚膦腈微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曹霄峰;几种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雷;三元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马德崇;半金属铋微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永新;高压静电技术制备的微纳米网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阳;Ni_2P/Ni_(12)P_5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佳佳;离子液体—丙氨酸共辅助制备多级结构氧化锌及其性质[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丁峰;微纳米级天然黄铁矿还原固定水中铼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万千;微纳米Cu及Cu_2O液相还原制备与表征[D];东北大学;2014年
5 崔艳丽;Bi_2WO_6/TiO_2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6 苑森文;Fe_3O_4磁性复合微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蔓玲;Bi_2WO_6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光降解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永方;钼酸钙和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饶倩蓝;自驱动管状微纳米马达制备及其驱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尹晓光;功能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钼酸钙和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50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