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纳米碳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高倍率锂电负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1:22

  本文关键词:纳米碳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高倍率锂电负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石墨片 过渡金属氧化物 自支撑电极 锂离子电池


【摘要】:石墨烯纳米材料被视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因此,采用低成本和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来合成这些材料是有必要的。与纯碳材料相比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电负极材料存在很多弊端,如:导电性差,稳定性差。近年来,柔性电极(如碳布,碳纸,泡沫镍)的使用逐渐在取代传统电极(涂在铜箔上的电极),具有三维结构的柔性集流体可以在水热或溶剂热过程中通过共沉淀和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殊形貌的三维结构。多孔石墨烯纳米片(PGS)是由膨胀石墨(EG)制得,首先通过磷酸插层法合成,随后通过焙烧过程来扩大石墨片层的层间距,这也是对随后的氯化锌造孔起到铺垫的作用。然后,氯化锌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产生气体,从而形成多孔石墨片结构,该材料可以普遍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电子产品,传感器以及能量的储存和转换。将导电性较好的石墨烯与钴的氧化物、硫化物进行复合。石墨烯具有片层结构,有利于电子和离子进入其表面,从而促进反应快速进行。更重要的是,石墨片层与过渡金属氧化物之间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和活性位点,增加整体材料的导电性,减少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膨胀,进而改善了电池的充放电比容量,倍率特性以及循环稳定性。采用该方法在柔性基底上生长出黑铅铜矿Ni6MnO8和尖晶石结构MnCo_2O_4。作为一种自支撑电极制备不需在反应过程中加入任何粘结剂,可以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及循环稳定性。此外,双金属氧化物的理论比容量要高于单金属氧化物,碳布基底与过渡双金属氧化物之间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和活性位点,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提高其比容量及倍率性能,还可以减少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的问题。
【关键词】:多孔石墨片 过渡金属氧化物 自支撑电极 锂离子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TB38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引言10-11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11-12
  • 1.3 碳材料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2-16
  • 1.3.1 石墨13-14
  • 1.3.2 石墨烯14-16
  • 1.3.3 其它碳材料16
  •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6-20
  • 1.4.1 单金属氧化物16-18
  • 1.4.2 双金属氧化物18-20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21-22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22-27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22-24
  • 2.2 表征方法24-25
  • 2.2.1 X射线衍射光谱(XRD)24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24
  • 2.2.3 拉曼光谱(Raman)24
  • 2.2.4 氮气吸附脱附(BET)24
  • 2.2.5 扫描电镜(SEM)24-25
  • 2.2.6 透射电镜(TEM)25
  • 2.2.7 能谱分析(EDS)25
  • 2.2.8 原子力显微镜(AFM)25
  • 2.3 性能测试25-27
  • 2.3.1 充放电测试25
  • 2.3.2 循环伏安测试(CV)25-26
  • 2.3.3 交流阻抗测试(EIS)26-27
  • 第3章 磷酸插层法制备多孔石墨片及其在锂电负极性能研究27-41
  • 3.1 引言27-28
  • 3.2 实验部分28-30
  • 3.2.1 多孔石墨片(PGS)的制备28-29
  • 3.2.2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29-30
  • 3.3 结果与讨论30-40
  • 3.3.1 多孔石墨片样品的结构表征30-38
  • 3.3.2 多孔石墨片的储锂性能研究38-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41-50
  • 4.1 引言41
  • 4.2 实验部分41-43
  • 4.2.1 Co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41-42
  • 4.2.2 Co_9S_8/RGO复合材料的制备42
  • 4.2.3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42-43
  • 4.3 结果与表征43-49
  • 4.3.1 CoO/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锂电负极性能研究43-46
  • 4.3.2 Co_9S_8/RGO复合材料的表征及锂电负极性能研究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碳布上生长介孔片层Ni_6MnO_8用于自支撑高倍率锂电负极的研究50-66
  • 5.1 引言50-51
  • 5.2 实验部分51-52
  • 5.2.1 介孔片层Ni_6MnO_8/碳布复合材料的制备51
  • 5.2.2 锂离子纽扣电池的组装51-52
  • 5.3 结果与表征52-65
  • 5.3.1 Ni_6MnO_8/碳布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52-61
  • 5.3.2 Ni_6MnO_8/碳布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61-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溶剂热法制备球形MnCo_2O_4/碳布复合体及其储锂性能研究66-78
  • 6.1 引言66
  • 6.2 实验部分66-67
  • 6.2.1 溶剂热法制备球形MnCo_2O_4/碳布复合材料66-67
  • 6.2.2 锂离子纽扣电池的组装67
  • 6.3 结果与表征67-77
  • 6.3.1 球形MnCo_2O_4/碳布的结构表征67-73
  • 6.3.2 球形MnCo_2O_4/碳布的电化学性能研究73-77
  • 6.4 本章小结77-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90
  • 致谢90-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情况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永飞;顾宜;;过渡金属氧化物对苯并恶嗪热稳定性影响研究[J];热固性树脂;2011年04期

2 罗元香,陆路德,汪信,杨绪杰,刘孝恒;纳米级过渡金属氧化物对高氯酸铵催化性能的研究[J];含能材料;2002年04期

3 郭宪吉,侯文华,颜其洁,陈懿;层柱过渡金属氧化物[J];科学通报;2002年22期

4 姚建年;过渡金属氧化物光电变色现象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基金;1996年04期

5 武增华,寇鹏,许玲,黄维通;催化剂对煤着火特性影响规律的计算机辅助研究(Ⅲ)──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煤的催化着火规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7年04期

6 董群;于婷;仇登可;丰铭;孟欣;;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02期

7 任现平;刘桂成;徐国峰;李建玲;;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作锂空气电池催化剂[J];电池;2014年01期

8 付名利,叶代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消除柴油车排气颗粒物中的应用[J];工业催化;2003年07期

9 欧阳德刚,罗安智,胡铁山,赵修建;过渡金属氧化物系辐射材料老化过程的实验研究[J];钢铁研究;2001年04期

10 王智民,李丽,韩基新,韩维屏;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Ⅰ) 界面非晶相分散作用及体相晶相剩余率的提出[J];无机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明坤;蔡廷栋;姜素蓉;张树东;孔祥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激发态光谱实验研究[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磊;卢春山;李小年;;Ce_(0.8)Zr_(0.2)O_2复合氧化物负载PdO催化剂的NO-TPD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3 夏永姚;刘金龙;侯孟炎;郭少帅;;富锂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结构和性能的优化[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光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计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赵君;多级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形态调控及催化、气敏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叶林;介孔金属氧化物及三维有序超晶格阵列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张恒强;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多孔负载型氧化物催化活化甲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彦英;过渡金属氧化物—稀有气体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及理论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小庆;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阳极碱性析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赵冬冬;纳米碳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用于高倍率锂电负极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吕春晓;M_xO_y(M=Ni,Fe,Cu)纤维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王驰中;过渡金属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张铮;过渡金属氧化物在有机光电子学中的界面研究和器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俞晓晶;PMMA微球表面过渡金属氧化物壳层聚集体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蔡金超;磁性锰铁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前驱体热过程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吴昊;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1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31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