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碳量子点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生物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21:09

  本文关键词:碳量子点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生物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量子点 头孢氨苄 纳米复合物 抑菌性能 细胞毒性


【摘要】:本文从碳量子点的研究现状出发,选择合适的碳源,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并将其用于头孢氨苄的含量检测;借助碳量子点的可见光催化性合成银包碳纳米复合物,研究了该复合物与头孢氨苄协同抑菌作用;利用偶联接枝法合成碳包银纳米复合物,研究复合物抑菌性能和细胞毒性;具体如下:1.以马铃薯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粒径为1.5 nm左右的水溶性碳量子点。探讨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碳量子点形貌性能的影响,对碳量子点进行结构组成表征,发现碳量子点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荧光性能良好。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具有PH值依赖性和离子浓度稳定性。2.将碳量子点设计成头孢氨苄的荧光检测探针:考察头孢氨苄对碳量子点的作用随时间的关系和随浓度的变化关系,发现该检测头孢氨苄的方法简单快捷,线性范围较宽,检出限低,对头孢氨苄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较好的选择性。3.在PVP稳定下,可见光照射碳量子点水溶液还原硝酸银,5min制备出C@Ag纳米复合物。该复合物与头孢氨苄具有协同抑菌作用。4.通过KH550将碳量子点与银纳米颗粒接枝,成功制备出Ag@C纳米复合物。用纸片扩散法测试了该抑菌性能,发现其抑菌性能良好。另外与上一章中制备的C@Ag纳米复合物相比,细胞毒性明显降低。
【关键词】:碳量子点 头孢氨苄 纳米复合物 抑菌性能 细胞毒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3.71;TB33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碳量子点简介11-20
  • 1.1.1 碳量子点的性质12
  • 1.1.2 碳量子点的合成12-16
  • 1.1.3 碳量子点的表面钝化和功能化16-18
  • 1.1.4 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的制备18
  • 1.1.5 碳量子点的应用18-20
  • 1.2 抑菌剂的研究概况20-22
  • 1.2.1 银系抑菌材料简介20-21
  • 1.2.2 头孢氨苄简介21-22
  • 1.3 碳量子点及其复合物在合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2
  • 1.4 课题研究内容22-24
  • 第2章 碳量子点的制备24-31
  • 2.1 实验部分24-25
  • 2.1.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24
  • 2.1.2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24-25
  • 2.1.3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研究25
  • 2.2 结果与讨论25-30
  • 2.2.1 碳量子点的微观形貌25-26
  • 2.2.2 碳量子点的红外表征及分析26-27
  • 2.2.3 碳量子点的X射线衍射表征及分析27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27-28
  • 2.2.5 碳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性能分析28-29
  • 2.2.6 碳量子点的荧光稳定性研究29-30
  • 2.2.7 碳量子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碳量子点用于检测头孢氨苄的含量31-37
  • 3.1 实验部分31-32
  • 3.1.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31-32
  • 3.1.2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头孢氨苄的含量检测32
  • 3.2 结果与讨论32-35
  • 3.2.1 头孢氨苄对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32-35
  • 3.2.2 头孢氨苄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机理研究35
  • 3.3 本章小结35-37
  • 第4章 C@Ag纳米复合物的光化学合成及其与头孢氨苄的协同抑菌作用37-46
  • 4.1 实验部分37-39
  • 4.1.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37-38
  • 4.1.2 C@Ag纳米复合物的合成方法38
  • 4.1.3 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研究38
  • 4.1.4 细胞毒性研究38-39
  • 4.2 结果与讨论39-45
  • 4.2.1 C@Ag纳米复合物的微观形貌39-40
  • 4.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40-41
  • 4.2.3 红外光谱研究41
  • 4.2.4 XPS和XRD研究41-43
  • 4.2.5 荧光研究43
  • 4.2.6 反应机理研究43-44
  • 4.2.7 抑菌性能研究44
  • 4.2.8 协同抑菌作用机理研究44-45
  • 4.2.9 C@Ag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Ag@C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46-54
  • 5.1 实验部分46-48
  • 5.1.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46-47
  • 5.1.2 合成方法47
  • 5.1.3 滤纸片扩散法研究抑菌性能47
  • 5.1.4 Ag@C纳米复合物体外细胞毒性测试47-48
  • 5.2 结果与讨论48-53
  • 5.2.1 Ag@C纳米复合物的结构性能分析48-52
  • 5.2.2 反应机理探究52
  • 5.2.3 Ag@C纳米复合物的抑菌性能52-53
  • 5.2.4 Ag@C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4
  • 致谢64-65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姝;田磊;;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与毒性[J];应用化工;2013年08期

2 刘建忠,马季骅;纳米生物标记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8期

3 双少敏;卞伟;;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光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李鸿程;周群芳;刘伟;闫兵;赵一兵;江桂斌;;量子点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05期

5 陈汉琼;黄伟其;;硅量子点表面钝化的发光研究[J];贵州科学;2012年04期

6 谢月娥,颜晓红,陈元平;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电子输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邢仕歌;熊齐荣;钟强;张悦;卞素敏;金涌;储晓刚;;量子点抗体偶联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3年06期

8 张然;吕超;肖鑫泽;骆杨;徐颖;;量子点组装还原制备多种金属微纳结构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张海明;钟宏杰;;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及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9期

10 徐天宁;李佳;李翔;隋成华;吴惠桢;;Ag/ZnO纳米结构的荧光增强效应[J];发光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海建;王建祥;;非均质量子点结构弹性场分析的微扰理论[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鹏;李新坤;安琪;吕雪芹;梁德春;王佐才;吴剑;魏恒;刘宁;吴巨;王占国;;宽增益谱量子点材料与器件[A];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02半导体材料器件及应用[C];2012年

3 琚鑫;郭健宏;;量子化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与耦合量子点系统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数理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宝瑞;徐仲英;孙宝权;姬扬;孙征;Z.M.Wang;G.J.Salamo;;InGaAs/GaAs量子点链状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黄伟其;刘世荣;;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层中的锗低维纳米结构(英文)[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马丽丽;邵军;吕翔;李天信;陆卫;;不同密度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比较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宝瑞;孙征;孙宝权;徐仲英;;InGaAs/GaAs链状量子点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鹏飞;熊永华;吴兵朋;倪海桥;黄社松;牛智川;;异变生长GaAs基长波长InAs垂直耦合量子点[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烨;涂洁;;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鹏强;王茺;杨宇;;Si表面生长Ge量子点的研究进展[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董映璧;俄力推纳米研究成果走向应用[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锗硅量子点和量子环的形貌和电学特性[D];复旦大学;2007年

2 林健晖;锗硅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和微结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蔡其佳;锗硅量子点的制备及退火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邓宇翔;耦合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周海峰;半导体量子点的研究:幻数尺寸、多模发射以及不同结构的量子点[D];山东大学;2015年

6 郭祥;InGaAs量子点可控生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7 刘丹青;氧化锌纳米棒载量子点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骧骧;二维类石墨烯层状材料上量子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侯菊英;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快速测定果汁中的汞离子和有机磷农药残留[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文泰;溶剂热法合成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

本文编号:64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4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