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性能
本文关键词:工业级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碱式碳酸锌 纳米氧化锌 焙烧 材料合成 脱硫活性
【摘要】:以七水硫酸锌、碳酸氢铵为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锌前体,并焙烧获得纳米氧化锌。本文采用XRD、TG-DSC、TEM、BET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锌及其前体进行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所制备氧化锌形貌、晶型及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碱式碳酸锌为不规则纳米晶,晶粒尺寸约为2~10nm;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所获得的纳米氧化锌的综合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在焙烧温度300℃处理所得纳米氧化锌综合性能较高,其晶粒尺寸为5~10nm之间,结晶度较完整,比表面积为41.41m2/g,在220℃脱硫活性较高,穿透硫容25%;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纳米氧化锌的晶化程度加大,表面性质被破坏,比表面积急剧下降,颗粒团聚严重;焙烧温度太低,则纳米氧化锌前体分解不完全,影响其纯度。
【作者单位】: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关键词】: 碱式碳酸锌 纳米氧化锌 焙烧 材料合成 脱硫活性
【分类号】:TQ132.41;TB383.1
【正文快照】: 氧化锌脱硫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天然气、油田气等工业原料气的净化过程[1-4]。优质的脱硫剂在保证ZnO含量的情况下,需要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以最大限度提高ZnO和H2S反应的内表面利用率。普通氧化锌脱硫剂在低温时脱硫精度较高,但是脱硫效率较低,在中温时脱硫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耀星;常州建成年产百吨级纳米氧化锌生产线[J];粉末冶金工业;2001年01期
2 刘建伟,刘有智,张艳辉;超重机的操作参数对纳米氧化锌粒径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詹国平,黄可龙,刘素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1年05期
4 ;纳米氧化锌生产技术[J];有色冶金节能;2001年03期
5 陈志宏;纳米氧化锌的进展——记山西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专家年会[J];橡胶工业;2002年04期
6 马正先,韩跃新,郑龙熙,刘建彬;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年01期
7 ;重庆开发成功一维针状纳米氧化锌[J];辽宁化工;2002年12期
8 王玉棉,侯新刚,王大辉,王胜;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及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2年03期
9 陈月辉 ,施倩 ,吕珏 ,曹晨 ,文彦;纳米氧化锌在鞋类中的应用展望[J];中国皮革;2002年06期
10 马正先,韩跃新,郑龙熙,刘建彬;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J];化工进展;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跃;;西部地区氧化锌纳米原料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产业发展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春光;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覃爱苗;陈海念;唐平;吴建平;;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覃爱苗;;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胡泽善;王立光;何滔;叶毅;张波;娄芳;唐德东;董浚修;陈国需;;纳米氧化锌抗磨减磨添加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骆天荣;;纳米氧化锌的生产与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袁方利;尹春雷;黄淑兰;李晋林;;纳米氧化锌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利勇;丁士文;张绍岩;;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民邋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建设;稷山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工程开工[N];运城日报;2010年
3 海峡;纳米氧化锌赋予纺织品新内涵[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伍思成;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瓷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靖;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记者 陶璐璐;河北宁纺集团研制成功纳米氧化锌功能整理面料[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走进微观世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昕;模板法低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长乐;纳米氧化锌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之盛;纳米氧化锌的营养生理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辉虎;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严群;稀土氧化物及纳米氧化锌掺杂压敏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赵士超;H_2O_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7 涂敏;亚硝酸盐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损伤蛋白质的促进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金洋;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郭创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阻尼及水声吸声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璋;纳米氧化锌及其复合体的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毛志强;超临界(亚临界水)法连续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玉莹;纳米氧化锌对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利姣;锌渣氧粉低温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倩倩;有色冶炼行业低价值物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凤连;湿法回收电炉烟尘中锌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淑慧;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晏新程;纳米氧化锌和乐果对小鼠协同亚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吕佩佩;棉织物表面纳米氧化锌的可控生长与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10 王贺艳;纳米氧化锌的合成、改性及气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0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5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