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方法与辐射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方法与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基于热致变色原理的可变发射率器件能够根据系统与设备温度水平,自动调节自身辐射特性,进而实现对系统温度的主动控制,在航天器热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贴片式热控器件和热控薄膜两方面。其中贴片式热控器件制作繁琐、成品率低,质量较大且无法在形状复杂的航天器表面进行安装,而热控薄膜,虽然能够满足微小航天器对器件轻量化的要求,具备实验室制样方面的优势,但因为无法规模化生产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可变发射率涂层采用简便的涂覆工艺,利用功能粉体和基料树脂制备浆料涂覆在基底表面,固化得到热致变色涂层,能够适用于复杂表面的涂覆应用,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与辐射特性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与表征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热致变色前驱体纳米尺度粉末填料La1-xSrxMnO3(x=0.125, 0.175,0.2)、 La0.7Ca0.3-xKxMnO3(x=0.05,0.1,0.15),以有机树脂为基料制备了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研究了不同掺杂份额的可变发射率涂层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特征。2.设计并搭建稳态卡计法半球发射率测量装置针对涂料型热控涂层发射率测量要求,本文设计搭建了稳态卡计法半球发射率测量装置,装置总误差小于2%。3.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研究以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为研究对象,在173K-373K温度区间内测试其发射率。分析掺杂元素、掺杂浓度、固化方式、基料、填料占比对涂层辐射特性的影响,揭示其发射率可调特性。结果表明:在173K-373K温度区间内,低温固化Al/LSMO涂层样品,发射率增幅为0.42左右。填料占比不同时,涂层发射率特性也不同。当填料占比为40wt%时,其发射率可调幅度为0.39,且在低温时发射率相对较高;填料占比为50wt%-60wt%时,其发射率增幅最大。填料占比为70wt%时,其发射率可调范围减小。低温固化Al/LCKMO涂层样品相转变温度为253K左右,发射率可调幅度达到0.48。高温烧结YSZ/LSMO涂层样品,发射率可调幅度为0.26, YSZ/LCKMO涂层样品,发射率在253K附近有较明显的增加,但变化幅度都不大。
【关键词】:热致变色 反射率光谱 涂层 发射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可变发射率热控技术发展现状11-14
- 1.2.2 钙钛矿锰氧化物可变发射率热控器件研究进展14-16
- 1.3 本文主要工作16-18
- 2.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与表征18-32
- 2.1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方法18-19
- 2.1.1 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的制备方法18-19
- 2.1.2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19
- 2.2 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制备19-21
- 2.3 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物相分析21-23
- 2.3.1 LS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物相分析21-22
- 2.3.2 LCK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物相分析22-23
- 2.4 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微观形貌23-25
- 2.4.1 LS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形貌特征与能谱分析24
- 2.4.2 LCK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形貌特征与能谱分析24-25
- 2.5 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磁性特征25-27
- 2.5.1 LS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磁性特征26-27
- 2.5.2 LCKMO热致变色前驱体粉末磁性特征27
- 2.6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27-29
- 2.7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形貌特征29-31
- 2.8 本章总结31-32
- 3.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测量方法32-42
- 3.1 稳态卡计法半球发射率测量装置搭建32-39
- 3.1.1 稳态卡计法测量原理32-33
- 3.1.2 测量系统设计33-34
- 3.1.3 样品的结构与薄膜加热器功率计算34-36
- 3.1.4 误差分析36-39
- 3.2 反射计光学法39-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4 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研究42-52
- 4.1 低温固化Al/LS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2-45
- 4.1.1 不同基料树脂Al/LS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2-44
- 4.1.2 不同填料占比Al/LS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4-45
- 4.2 低温固化Al/LCK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5-46
- 4.3 高温烧结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6-51
- 4.3.1 YSZ/LS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6-47
- 4.3.2 YSZ/LCK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辐射特性47-48
- 4.3.3 LCKMO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块体器件辐射特性48-51
- 4.4 本章总结51-52
- 5 结束语52-54
- 5.1 全文总结52-53
- 5.2 主要创新点53
- 5.3 研究展望53-54
- 致谢54-56
- 发表相关论文56-58
- 参考文献58-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军;张明祖;管丹;;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年07期
2 刘广平;宣益民;李强;韩玉阁;;热致变色材料的吸收控制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3 宫永宽,,陈拴虎;热致变色材料及其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4 李文戈,朱昌中,王文芬,吴锦屏;可逆热致变色材料[J];功能材料;1997年04期
5 刘康强,黎先财,赖志华;热致变色示温材料的研制[J];江西化工;2001年02期
6 张澍声;可逆热致变色材料[J];染料工业;2002年06期
7 崔晓亮,张宝砚,孟凡宝,孟皓,夏炎;一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2年03期
8 黄承亚;李峗;;热致变色橡胶及其应用[J];橡胶科技市场;2003年06期
9 王海滨;刘树信;霍冀川;;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陶瓷;2006年04期
10 于永;高艳阳;;三芳甲烷苯酞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鲜红;孙元;边栋材;周晓峰;张涛;;热致变色纺织品的应用和研究进展[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妩;赵青南;董玉红;;双功能型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爱斌;赵静;徐汉红;朱传方;;磺胺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顾瑜;陈道勇;江明;;具有可逆热致变色功能的聚二炔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材料[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5 李田;荣晓义;张公正;曾华秋;;固-固可逆热致变色膜的制备及性能[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6 李西园;毕研强;曹志松;裴一飞;;热致变色材料在真空热试验加热笼上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傅凯昱;江明;陈道勇;;可逆热致变色的聚二炔酸/稀土复合材料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8 郭娟;陈道勇;江明;;可逆热致变色的聚二炔酸/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王萍;淮旭光;;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透过率研究进展[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修建;储新宏;陶海征;;低辐射/热致变色复合功能玻璃的研究[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滨 刘树信;无机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德松;基于热致变色原理的表面热辐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心蕊;水滑石复合材料薄膜的构筑及其光致和热致变色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郭娟;聚二炔酸的结构性能调控和基于聚二炔酸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显;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防伪领域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夏雨淳;微结构表面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与辐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傅凯昱;热致可逆变色的聚二炔材料的构筑和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伍寿珍;聚氨酯—结晶紫内酯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印花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胡勇;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微胶囊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6 邱丽霞;含羧基紫精配体的设计、合成与分子自组装[D];福州大学;2014年
7 郭丽;热致变色可变发射率涂层制备方法与辐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于永;三芳甲烷苯酞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D];中北大学;2007年
9 吴玉鹏;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微胶囊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博;热致变色材料混合应用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5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3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