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微纳双尺度多孔CuZnAl记忆合金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结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9-01 15:44

  本文关键词:微纳双尺度多孔CuZnAl记忆合金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结构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二次电池 Sn基负极材料 多孔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双尺度


【摘要】: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金属Sn基负极材料由于其较高的理论容量以及良好的导电性等特点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它存在充放电过程体积膨胀巨大和容量快速衰减的关键问题。结合纳米化、多相复合和三维多孔集流体的各自优势,构造出多孔CuZnAl形状记忆合金/Sn复合电极,理论上能有效的克服金属Sn基负极材料的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循环稳定性的目的。本文的思路是通过去合金化法制备成微纳双尺度的多孔CuZnAl合金,并采用XRD、SEM以及TEM等分析手段表征其孔隙形貌和微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工艺参数对孔隙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最后负载Sn将其制备成复合负极电极,并初步表征其电化学性能,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以具有单一β相的Cu-29Zn-6Al为前躯体材料,选用的腐蚀液为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研究发现最优的腐蚀温度为50℃,去合金化时间为2-3小时。成功制备出具有单一纳米孔隙的β相多孔CuZnAl记忆合金,其孔隙尺寸为200-300nm,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的纳米孔隙。其次,将具有β和γ两相的Cu-34Zn-6Al预合金在5%的盐酸氯化铁溶液中进行去合金化。研究发现,去合金化90min的样品,能够成功制得均匀分布的微米(1-2μm)和纳米(5-50nm)双尺度的孔隙结构,微米孔隙相互连通,且空洞表面覆盖一层非晶和5nm大小的纯Cu层,芯部则为5nm大小的γ相;然而,热处理后样品的双尺度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γ相则转变为β相,其孔隙表层形成一层50-200nm厚的纳米晶(晶粒大小为10nm)纯Cu层。制备出具有微纳米双尺度孔隙的多孔CuZnAl记忆合金/Cu复合材料。。最后,利用磁控溅射手段将Sn负载进入具有微纳双尺度孔隙的复合材料上,制备出Sn/多孔CuZnAl合金复合电极材料,初步测其电化学性能发现,多孔CuZnAl/Sn复合电极比Cu箔/Sn电极展现出更优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高的容量保持率。
【关键词】:锂离子二次电池 Sn基负极材料 多孔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双尺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O646.5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引言11
  •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简介11-12
  •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12-14
  • 1.4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14-18
  • 1.4.1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及简介14-15
  • 1.4.2 Sn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5-18
  • 1.5 去合金化法制备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18-24
  • 1.5.1 去合金化法简介19
  • 1.5.2 去合金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机理19-20
  • 1.5.3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及铜合金的研究进展20-24
  • 1.5.3.1 纳米多孔纯铜的制备21-22
  • 1.5.3.2 纳米多孔铜合金的制备22-23
  • 1.5.3.3 纳米多孔铜及铜合金的应用23-24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4-27
  • 1.6.1 本文的研究意义24-26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6-27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设备27-36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28-30
  • 2.1.1 预合金的熔炼和热处理28-30
  • 2.1.2 高频快淬甩带30
  • 2.2 去合金化30-31
  • 2.3 磁控溅射31-32
  • 2.4 组织结构表征方法32-34
  • 2.4.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32-33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33
  • 2.4.3 SEM扫描电镜分析33-34
  • 2.4.4 TEM透射电镜分析34
  • 2.4.5 BET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34
  • 2.5 电池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设备34-36
  • 2.5.1 半电池的制备34
  • 2.5.2 电化学测试仪器34-36
  • 第三章 单尺度纳米多孔CuZnAl记忆合金的制备及结构演化36-48
  • 3.1 引言36-37
  • 3.2 前驱体合金的制备及表征37-40
  • 3.2.1 前驱体材料成分的选择37
  • 3.2.2 预合金的熔炼和均匀化退火处理37-38
  • 3.2.3 甩带38-40
  • 3.3 去合金化制备单一纳米多孔CuZnAl合金及结构表征40-47
  • 3.3.1 去合金化溶液和时间的影响41-44
  • 3.3.2 去合金化温度的影响44-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微纳双尺度多孔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结构演化48-70
  • 4.1 引言48
  • 4.2 前躯体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48-52
  • 4.2.1 前躯体材料成分的选择48-49
  • 4.2.2 前躯体合金的熔炼和退火处理49-50
  • 4.2.3 甩带处理50-52
  • 4.3 去合金化制备微纳双尺度多孔CuZnAl合金及结构表征52-62
  • 4.3.1 去合金化腐蚀液的选择52
  • 4.3.2 去合金化时间对微观结构的影响52-62
  • 4.4 热处理对微观结构的影响62-67
  • 4.5 力学及超弹性性能表征67-68
  • 4.6 本章小结68-70
  • 第五章 多孔CuZnAl记忆合金/Sn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表征70-76
  • 5.1 引言70
  • 5.2 多孔CuZnAl合金/Sn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70-73
  • 5.3 电化学性能表征73-75
  • 5.4 本章小结75-76
  •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
  • 致谢87-8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贻丰;;变形记忆合金的新用途[J];稀有金属;1980年05期

2 李明芳;;记忆合金新用途[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4年02期

3 曹林;;神奇的记忆合金[J];青苹果;2008年12期

4 ;日本开发镍钛系记忆合金[J];稀有金属;2002年06期

5 李惠萍;日本大力开发改良型镍钛系记忆合金[J];上海钢研;2003年02期

6 廉爱东;魏国玲;张国玲;肖峰;孔令泉;;开发记忆合金实验 探索创新性工程训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6期

7 倪瑞澄 ,张玉美;记忆合金的制造、应用及研究方向[J];机械工程材料;1987年04期

8 竺祁华;;记忆合金的发明[J];科学之友;2000年02期

9 王志明;;神奇的记忆合金[J];化工之友;2001年09期

10 李湘洲;奇特的记忆合金[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斌功;王涛;;记忆合金在星载相控阵天线中的应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竺致文;王洪礼;;记忆合金支承-高速转子系统中的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若干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张盛良;张艳红;张瑞庆;;新型铜基记忆合金(CuAlMnX)机械性能测试[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耿冰;王纯武;林仁荣;刘春明;;Cu-26.4Zn-4Al(RE)记忆合金工程元件热稳定性及应用[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鲁彩霞;赵继军;葛绳德;;用记忆合金治疗吸入性烧伤患者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彭程;王星耀;霍永忠;;记忆合金单晶相变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肖红喜;胡敏;;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滢;刘福顺;;不同预变形量对Ni48Ti48.5Fe2Nb1.5记忆合金相变滞后影响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陈继勤;程饴萱;吕卫平;;Cu-Zn-Al记忆合金马氏体态内耗[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三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何向明;赵龙志;张淑芳;李明升;多树旺;;热处理制度对Ni_(47)Ti_(44)Nb_9记忆合金显微组织及相变点M_s的影响[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彬;记忆合金有望成为突破口[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记者 李琛奇 张弘;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3 韩萱 李文峰;扬州记忆合金新品替代进口[N];扬州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波;“4D”席卷A股 记忆合金或为核心[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徐云凌邋本报记者 肖雄;科技发展引领人类走向现代化生活[N];四川科技报;2008年

6 王泽议;记忆合金革新骨科手术[N];健康报;2001年

7 陈小彬;记忆合金在我国[N];光明日报;2001年

8 何天;防飓风的记忆合金[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记者 陈华;西脉抢占科技高地[N];甘肃日报;2001年

10 记者 王文扬;我国医用钛镍记忆合金产业化应用敢与国际同行比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银合;记忆合金网二期成形人工气管置换术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徐辉;镍钛记忆合金棒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的有限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刘林林;Fe-Mn-Si记忆合金约束态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贤斌;微纳双尺度多孔CuZnAl记忆合金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结构演变[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冯春;TiNi基记忆合金的组织、形变特性及扭转记忆行为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3 杨富;记忆合金驱动无阀微泵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胡锐;镍钛铌记忆合金相变与微观力学行为的原位衍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5 陈小虎;成分和时效对烧结制备的医用Ti-Nb-O基记忆合金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赖铭;生物医用多孔Ti-Nb基记忆合金的结构调控及孔隙的耦合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曹雪璐;医用无镍Ti22Nb6Zr记忆合金表面生物活化改性工艺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廖丽君;开放式记忆合金人工椎体的研制和生物力学分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健;新型机翼状记忆合金装置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洪起虎;基于DSC法研究冷、热处理对NiTiNb记忆合金相变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7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