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纳米粒子抗菌性能及对小鼠毒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氧化锌纳米粒子抗菌性能及对小鼠毒性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氧化锌 抗菌机制 内质网应激 肝损伤 植物乳杆菌发酵液 协同抑菌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抗菌作用的纳米颗粒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活性氧化物抗菌材料,具有长效、广谱、不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已成为目前抗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纳米氧化锌在复杂基质中的抗菌机制,对加入四种有机酸(醋酸、乳酸、丙酸和异丁酸)前后的纳米氧化锌的抗菌强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酸性基质中,溶解度大大增强,导致释放出的锌离子浓度升高,同时抑菌效果大大增强。且纳米氧化锌在醋酸和乳酸基质中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致死率显著上升,进一步通过PMA-PCR和SEM检测到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导致细菌菌体形态的改变。抗氧化剂NAC并不能抵消纳米氧化锌在酸性基质中对细菌的活性氧毒性。表明纳米氧化锌在酸性基质中抗菌机理主要是锌离子的释放。为了对不同尺寸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小鼠连续灌胃3 d高浓度(100 mg/kg·bw)的不同粒径(100 nm、90 nm和30 nm)的氧化锌,结果表明,30 nm组的小鼠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受到最为显著性影响,肝功能受损。肝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在30 nm组可见肝组织中央血管受损和肝窦紊乱,肝结构受损。同时30 nm组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PERK-eIF2α-ATF4-Chop和JNK被激活,且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别。越小粒径纳米氧化锌越能诱导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促进肝细胞凋亡,引起肝损伤。由于纳米氧化锌抑菌性是其释放的锌离子产生的,但纳米氧化锌难溶于水从而难以发挥其抑菌性。同时由于高浓度纳米氧化锌易引起生物体毒性,故本研究将纳米氧化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组合,发现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体外协同抑菌性,此外,qPCR和PCR-DGGE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能抑制感染沙门氏菌小鼠肠道内沙门氏菌和肠杆菌的生长,能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综上,纳米氧化性的抗菌机制主要源于其能释放锌离子,但高浓度时会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小鼠肝毒性作用,将纳米氧化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组合,解决了低浓度下纳米氧化锌抗菌性能不高但高浓度易引发生物毒性的问题。本研究为纳米氧化锌在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抗菌机制 内质网应激 肝损伤 植物乳杆菌发酵液 协同抑菌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01.3;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缩略语索引7-13
- 第一章 前言13-20
- 1.1 纳米氧化锌抑菌机理研究进展13-18
- 1.1.1 影响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性能的因素13-15
- 1.1.2 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制15-18
- 1.2 纳米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18-19
- 1.2.1 纳米氧化锌对细胞的影响18
- 1.2.2 纳米氧化锌对生物体的影响18-19
- 1.3 本文研究意义与方法19-20
- 第二章 酸性基质中纳米氧化锌抗菌机制的研究20-32
- 2.1 前言20-21
- 2.2 材料与仪器21
- 2.2.1 试剂与材料21
-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21
- 2.3 实验方法21-25
- 2.3.1 平板法测纳米氧化锌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性21-22
- 2.3.2 牛津杯测纳米氧化锌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圈直径22-23
- 2.3.3 抗氧化剂对酸性条件下纳米氧化锌抑菌性能的影响23
- 2.3.4 PMA-PCR观察细胞膜形态23-24
- 2.3.5 SEM观察细胞形态24-25
- 2.4 结果25-30
- 2.4.1 纳米氧化锌在有机酸条件下的抑菌性能25-27
- 2.4.2 抗氧化剂对酸性条件下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性结果27-28
- 2.4.3 PMA-PCR对菌膜完整性检测结果28-29
- 2.4.4 纳米氧化锌对细菌形态检测结果29-30
- 2.5 讨论30-32
- 第三章 内质网应激在纳米氧化锌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32-45
- 3.1 前言32-33
- 3.2 材料与仪器33-34
- 3.2.1 实验耗材、设备及试剂33
- 3.2.2 实验动物33
- 3.2.3 主要试剂的配制33-34
- 3.3 实验方法34-37
- 3.3.1 纳米氧化锌粒子表征34
- 3.3.2 动物实验34
- 3.3.3 全血及血清收集及检测34
- 3.3.4 小鼠的收集及病理切片的制作34-35
- 3.3.5 肝组织中锌含量的测定35
- 3.3.6 RT-qPCR分析35-37
- 3.3.7 统计分析37
- 3.4 结果37-42
- 3.4.1 氧化锌粒子的表征37-38
- 3.4.2 全血及血清生化检测分析38-40
- 3.4.3 肝中锌含量测定分析40
- 3.4.4 肝组织结构病理分析40-41
- 3.4.5 纳米氧化锌诱导的内质网应激41-42
- 3.5 讨论42-45
- 第四章 纳米氧化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体内和体外的协同抑菌性45-58
- 4.1 前言45-46
- 4.2 材料与方法46-50
- 4.2.1 材料46
- 4.2.2 植物乳杆菌发酵液46
- 4.2.3 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和纳米氧化锌混合物的抑菌性46
- 4.2.4 TEM观测S. typhimurium形态46
- 4.2.5 动物实验46-47
- 4.2.6 粪便样本中DNA的提取47
- 4.2.7 qPCR检测47-49
- 4.2.8 PCR-DGGE49-50
- 4.2.9 数据处理与分析50
- 4.3 结果50-56
- 4.3.1 体外抗菌性50-51
- 4.3.2 沙门氏菌的形态观测51-52
- 4.3.3 qPCR52-53
- 4.3.4 肠球菌的DGGE分析53-56
- 4.4 讨论56-5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1.1 锌离子是纳米氧化锌在酸性基质中主要的抗菌机制58
- 5.1.2 纳米氧化锌可通过内质网应激引起肝损伤58
- 5.1.3 纳米氧化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具有协同抑菌性58-59
- 5.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7
- 个人介绍67-6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8-69
- 附录A 试剂69-70
- 附录B 仪器70
- 附录C 耗材70-71
- 附录D 彩图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漫珂,王俊,郑思静,张克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4期
2 石晓波,李春根,汪德先;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秀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工业废料生产纳米氧化锌技术[J];苏南科技开发;2005年07期
5 朱磊;江红;朱红;王滨;;纳米氧化锌的表面修饰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月甫;李玉国;薛成山;张敬尧;崔传文;;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张瑜;邢锦娟;刘琳;;有机物表面修饰纳米氧化锌技术研究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起;马勇;邓泉;王寅;付宏伟;;纳米氧化锌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33期
9 吕中;荣凯峰;杨浩;陈嵘;;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江;刘海生;;纳米氧化锌悬浮液显现潮湿表面潜在手印[J];科技资讯;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跃;;西部地区氧化锌纳米原料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产业发展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春光;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覃爱苗;陈海念;唐平;吴建平;;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覃爱苗;;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胡泽善;王立光;何滔;叶毅;张波;娄芳;唐德东;董浚修;陈国需;;纳米氧化锌抗磨减磨添加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骆天荣;;纳米氧化锌的生产与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袁方利;尹春雷;黄淑兰;李晋林;;纳米氧化锌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利勇;丁士文;张绍岩;;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民邋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建设;稷山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工程开工[N];运城日报;2010年
3 海峡;纳米氧化锌赋予纺织品新内涵[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伍思成;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瓷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靖;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记者 陶璐璐;河北宁纺集团研制成功纳米氧化锌功能整理面料[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走进微观世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钛复合纳米氧化锌多孔抗菌涂层的制备及在经皮种植中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王昕;模板法低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3 吴长乐;纳米氧化锌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之盛;纳米氧化锌的营养生理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辉虎;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严群;稀土氧化物及纳米氧化锌掺杂压敏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赵士超;H_2O_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8 涂敏;亚硝酸盐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损伤蛋白质的促进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金洋;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郭创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阻尼及水声吸声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璋;纳米氧化锌及其复合体的防霉和霉菌毒素吸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毛志强;超临界(亚临界水)法连续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陈玉莹;纳米氧化锌对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利姣;锌渣氧粉低温湿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倩倩;有色冶炼行业低价值物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凤连;湿法回收电炉烟尘中锌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淑慧;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晏新程;纳米氧化锌和乐果对小鼠协同亚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吕佩佩;棉织物表面纳米氧化锌的可控生长与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10 王贺艳;纳米氧化锌的合成、改性及气敏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5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77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