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多巴胺修饰制备表面化学镀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1:40

  本文关键词:多巴胺修饰制备表面化学镀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巴胺 化学镀铜 氧化铝 中空玻璃微珠 聚醚醚酮


【摘要】:海洋贻贝类分泌的黏性蛋白能够使其牢固黏附在各种湿润的表面上,受这种黏性蛋白的启发,多巴胺被发现能够通过自身氧化聚合在各种有机或无机材料表面形成黏附性很强的聚多巴胺层,聚多巴胺上的邻苯二酚基团和氨基能够与金属离子络合,并能原位还原一些贵金属离子。本研究借助多巴胺的这种特性在微米级氧化铝陶瓷粉体、超轻质中空玻璃微珠粉体和高性能PEEK塑料块体表面镀覆铜层。首先将样品分散或置于多巴胺溶液中,在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层,然后将包覆有聚多巴胺层的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中活化,在表面沉积纳米银粒子,纳米银粒子作为催化晶核催化化学镀铜液中铜离子的还原,从而在表面沉积金属铜层。使用SEM观察样品表面形貌,使用FTIR和EDS表征化学组成的变化,使用XRD测试样品的结晶结构。结果发现:(1)多巴胺在氧化铝微球表面聚合的情况受反应时间、多巴胺浓度、氧气浓度和氧化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多巴胺浓度为2g/L,溶液pH值为8.5,在空气氛围中反应24h后,可以得到连续平整的聚多巴胺层。使用硝酸银活化的方式可以提高聚多巴胺层表面的活性,相对于没有活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沉铜速度更快,镀液稳定。经化学镀铜后,在氧化铝表面获得一层结合牢固的完整致密的金属铜层。十八烷基硫醇成功吸附在铜层表面,并对水具有很强的阻隔作用。(2)使用改进后的方法在轻质中空玻璃微珠粉体表面获得完整致密的金属铜层。(3)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对PEEK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形成大量网络状的孔洞。当试样在浓硫酸中浸泡8min时,表面孔洞大小均匀,溶胀层厚度为28.5μm。PEEK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后,变得更粗糙,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聚多巴胺表面原位还原出来的纳米银颗粒作为催化晶核催化后续的化学镀铜反应,从而成功在表面沉积上一层附着牢固的完整致密的金属铜层。铜层厚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施镀时间为60min时,镀层厚度为2.9μm。胶带剥离实验中铜层不脱落,镀层结合力达到5B级。与传统化学镀相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成本低,适用于在其他材料表面沉积铜层。
【关键词】:多巴胺 化学镀铜 氧化铝 中空玻璃微珠 聚醚醚酮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TB3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5
  • 1.1 化学镀铜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进展11-19
  • 1.1.1 材料表面金属化的方法11-15
  • 1.1.2 化学镀铜的基本理论15-16
  • 1.1.3 化学镀中的金属沉积原理16-17
  • 1.1.4 粉末化学镀铜17-18
  • 1.1.5 塑料化学镀铜18-19
  • 1.2 多巴胺的结构、特性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19-32
  • 1.2.1 多巴胺的结构19-20
  • 1.2.2 多巴胺的聚合机理20-25
  • 1.2.3 聚多巴胺的黏附性25-26
  • 1.2.4 聚多巴胺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和还原性26-27
  • 1.2.5 多巴胺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27-29
  • 1.2.6 多巴胺应用于材料表面化学镀领域的研究进展29-31
  • 1.2.7 聚去甲肾上腺素31-32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32-33
  • 1.4 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33-35
  • 第二章 多巴胺修饰制备氧化铝/铜核壳结构复合粉体35-56
  • 2.1 引言35-36
  • 2.2 实验部分36-39
  • 2.2.1 实验原材料和试剂36
  • 2.2.2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36-38
  • 2.2.3 表征方法及设备38-39
  • 2.3 结果与讨论39-54
  • 2.3.1 聚多巴胺包覆氧化铝微球39-47
  • 2.3.2 Al_2O_3/PDA微球表面化学镀铜47-53
  • 2.3.3 镀铜氧化铝微球表面吸附十八烷基硫醇53-54
  • 2.4 小结54-56
  • 第三章 多巴胺修饰制备轻质镀铜中空玻璃微珠56-64
  • 3.1 引言56-57
  • 3.2 实验部分57-59
  • 3.2.1 实验原材料和试剂57
  • 3.2.2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57-58
  • 3.2.3 表征方法及设备58-59
  • 3.3 结果与讨论59-63
  • 3.3.1 中空玻璃微珠预处理59
  • 3.3.2 聚多巴胺包覆中空玻璃微珠59-61
  • 3.3.3 中空玻璃微珠表面活化61-62
  • 3.3.4 中空玻璃珠表面化学镀铜62-63
  • 3.4 小结63-64
  • 第四章 多巴胺修饰PEEK及其表面化学镀铜64-74
  • 4.1 引言64-66
  • 4.2 实验部分66-68
  • 4.2.1 实验原材料和试剂66
  • 4.2.2 PEEK表面化学镀铜的工艺流程66-67
  • 4.2.3 表征方法及设备67-68
  • 4.3 结果与讨论68-73
  • 4.3.1 PEEK表面粗化68-69
  • 4.3.2 PEEK表面包覆聚多巴胺69-70
  • 4.3.3 PEEK/PDA表面活化70-71
  • 4.3.4 表面化学镀铜71-73
  • 4.4 小结73-74
  • 结论与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8-89
  • 致谢89-90
  • 附件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光军;一种快速化学镀铜的新方法[J];材料保护;2000年08期

2 熊海平,萧以德,伍建华,付志勇;化学镀铜的进展[J];表面技术;2002年06期

3 郑雅杰;邹伟红;易丹青;龚竹青;李新海;;化学镀铜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4 田庆华;闫剑锋;郭学益;;化学镀铜的应用与发展概况[J];电镀与涂饰;2007年04期

5 高志强;沈晓冬;崔升;肖苏;袁正军;;化学镀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6 马立涛;郭忠诚;朱晓云;王洪益;;化学镀铜原理、应用及研究展望[J];南方金属;2009年02期

7 钟三子;冯建中;黄君涛;;化学镀铜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9年08期

8 杨志锋;高彦磊;李娜;王旭;殷列;王增林;;超级化学镀铜填充微道沟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24期

9 赵大伟;张鹏;;化学镀铜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冶金;2011年01期

10 张万利;宣天鹏;汪亮;周峗;;材料表面化学镀铜及其应用[J];电镀与环保;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仁;周俊朝;;塑料表面化学镀铜后化学镀镍方法应用[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能斌;罗韦因;刘钧泉;;化学镀铜原理、应用及研究展望[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增林;高彦磊;姜洪艳;刘宗怀;杨祖培;;电化学研究化学镀铜溶液中三乙醇胺和亚铁氰化钾的作用机理[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增林;王秀文;刘宗怀;杨祖培;;超级化学镀铜沉积机理的研究[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增林;;化学镀铜技术的最新进展[A];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卫明;王恒义;刘彬云;;非甲醛化学镀铜的发展趋势[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秦志英;王为;;2,2’-联吡啶对化学镀铜过程的影响[A];全国镀膜与表面精饰低碳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昝灵兴;丁杰;孙宇曦;高琼;路旭斌;王增林;;2-巯基苯并噻唑对化学镀铜的影响[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秦志英;王为;;2,2-'.联吡啶对化学镀铜过程的影响[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洁;陈达宏;;化学镀铜溶液中镀液成份的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理化专委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旭;超级化学镀铜方法填充微道沟的基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勇;铜—二甲胺硼烷体系化学沉积的电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甘雪萍;电磁屏蔽用导电涤纶织物制备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孙丽丽;新型化学镀法制备木质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久帅;不同粗化前处理和硅烷自组装膜处理对ABS树脂表面化学镀铜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何欣钟;聚四氟乙烯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改性及无钯化学镀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胡佳勋;多巴胺修饰制备表面化学镀铜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伟;CaCO_3/SiO_2粉体化学镀铜工艺及遮蔽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大勇;高速高稳定化学镀铜液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高彦磊;超级化学镀铜溶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凯;超级化学镀铜的计算机模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志锋;新型超级化学镀铜体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剑;以亚氨基二乙酸为络合剂的新型化学镀铜体系以及超级化学镀镍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蓉;锦纶化学镀铜前巯基/银催化处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3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23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