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离子束辐照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3:04
本文关键词: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离子束辐照制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蓝宝石 低能离子束辐照 离子束参数 自组织纳米结构
【摘要】:蓝宝石晶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够耐高温、抗磨损,具有极高的硬度和机械强度,其透射波段宽,覆盖紫外、可见、红外到微波波段。可广泛应用于耐高温高压器件、光学系统、特种窗口、耐磨损器件、红外制导、导弹整流罩等军事、民用、科研等高科技领域。但是蓝宝石硬度很高,仅次于金刚石,其莫氏硬度达到9.3,现有的加工方法很难满足对蓝宝石的应用需求。而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学制造技术,具有刻蚀方向性好、分辨率高、加工性灵活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蓝宝石元件的加工要求。因此,本文开展了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离子束辐照制备研究。本文采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研究了Ar离子束在不同离子束能量、束流密度、入射角度、作用时间以及样片是否旋转的情况下,对蓝宝石表面的刻蚀效果;结合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不同离子束参数对刻蚀后蓝宝石表面形貌、纳米结构高度、粗糙度等影响规律,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1)进行制备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不旋转时的影响因素研究实验。利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实验,获得了条纹状的纳米结构。研究发现:载样片不旋转的情况下,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55°~75°、离子束能量为1400eV~1800eV、离子束束流为35mA~50mA、刻蚀时间在30-90min时,可以得到条纹状的纳米结构。其纳米结构的高度分别随离子束能量、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有序性随刻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2)进行制备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不旋转时的影响因素研究实验。利用单因素实验法进行实验,获得了点状的纳米结构。研究发现:在样片旋转的情况下,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55°~70°、离子束能量为1400eV~1800eV、离子束束流为35mA~55mA、刻蚀时间在30-90min时,可以得到点状的微纳米结构。纳米结构高度分别随离子束能量、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有序性随刻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3)在样片不旋转的情况下,进行寻优实验,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蓝宝石表面结构的影响主次为:离子束入射角度离子束束流离子束能量离子束作用时间。得到低能离子束刻蚀蓝宝石样品实验的最佳配方为:离子束入射角度为69。、离子束束流为55mA、离子束能量为1800eV和离子束作用时间为120min。并对最佳参数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了规律性很好的条纹状自组织纳米结构。
【关键词】:蓝宝石 低能离子束辐照 离子束参数 自组织纳米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9-10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9-10
- 1.2 蓝宝石材料特性10-11
- 1.2.1 蓝宝石的各向异性10
- 1.2.2 蓝宝石的光学性质10-11
- 1.3 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11
- 1.4 低能离子束刻蚀技术的研究状况11-14
- 1.4.1 国外研究情况11-13
- 1.4.2 国内研究情况13-14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14-16
-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5.2 本文的章节安排15-16
- 2 课题方案与可行性论证16-25
- 2.1 课题的方案16-17
- 2.2 课题的研究过程17-18
- 2.3 所需的实验条件18-20
- 2.4 实验参数的选取20-21
- 2.5 方案的可行性论证21-23
- 2.5.1 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低能离子束辐照重复性实验21-23
- 2.5.2 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检测方法23
- 2.6 本章小结23-25
- 3 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辐照制备实验25-42
- 3.1 制备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不旋转时的影响因素研究25-33
- 3.1.1 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研究25-27
- 3.1.2 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影响规律研究27-30
- 3.1.3 离子束能量的影响规律研究30-32
- 3.1.4 刻蚀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32-33
- 3.2 制备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旋转时的影响因素研究33-41
- 3.2.1 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研究33-36
- 3.2.2 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影响规律研究36-38
- 3.2.3 离子束能量的影响规律研究38-39
- 3.2.4 刻蚀时间的影响规律研究39-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4 寻优实验42-52
- 4.1 正交试验的安排42-43
- 4.2 正交试验的结果与讨论43-48
- 4.2.1 表面粗糙度结果与方差分析43-44
- 4.2.2 表面纳米结构高度结果与方差分析44-46
- 4.2.3 因素显著性水平分析46
- 4.2.4 最佳实验参数的确定46-47
- 4.2.5 实验结果讨论47-48
- 4.2.6 最佳实验参数的验证实验48
- 4.3 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光学性能研究48-50
- 4.3.1 等效折射理论48-49
-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5 离子束刻蚀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实验仿真52-59
- 5.1 数学模型的建立52-54
- 5.1.1 Sigmund离子溅射理论52-53
- 5.1.2 数学模型53-54
- 5.2 MATLAB下的仿真54-57
- 5.2.1 表面微结构与入射角度的关系54-55
- 5.2.2 低温条件下的仿真模拟55-57
- 5.3 本章小结57-59
- 6 结论59-61
- 6.1 结论59-60
- 6.2 后期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秋霞;黄群策;应芳卿;刘艳波;;超低能离子束注入蔬菜的生物学效应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群策;;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的发展趋势[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帅鹏;黄雅琴;贾宏汝;黄群策;秦广雍;;低能离子束注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张祥胜;;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的当代刺激效应和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亮;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生物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翔宇;蓝宝石表面纳米结构的离子束辐照制备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2 尧俊英;低能离子束对芦荟的诱变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3 宣云;低能离子束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0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308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