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场诱导线性三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结构及其转变规律
本文关键词:表面场诱导线性三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结构及其转变规律
【摘要】:采用实空间自洽场理论研究了ABC对称线性三嵌段共聚物薄膜的自组装结构及其转变规律.选取具有特定聚合物参数的对称线性三嵌段共聚物,对无修饰条纹和有修饰条纹的两类薄膜受限表面情况,通过调节其薄膜表面场强度和薄膜厚度,获得了一系列新颖的聚合物薄膜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修饰条纹的单一薄膜受限情况下,共聚物趋向于形成规整有序的层状或穿孔层状结构;而在有条纹修饰情况下,共聚物在相应的条纹修饰区域下发生微相分离并趋于形成水平柱状结构.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自洽场理论 线性三嵌段 薄膜受限 修饰条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3134002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LZ13F02000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31.1;TB383.2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儒领,周楠,严晓虎,刘国军;从三嵌段共聚物制备纳米空心纤维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冬霜;沙柯;李亚鹏;王书唯;王静媛;;酶催化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J];科学通报;2006年03期
3 李珊珊;邵伟;翟光喜;;三嵌段共聚物作为给药系统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年03期
4 寇立群;陈卫星;马爱洁;;线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吕绪良;贾其;荣先辉;唐厚超;吴超;;含聚联烯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J];化学学报;2011年24期
6 陈_";刘鸿;吕中元;;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分子调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4期
7 张宪旺,朱善农,杨小震;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链结构的研究[J];高分子通讯;1981年01期
8 王刚,魏莉,洪霞,汪大洋,杨文胜,刘凤岐,李铁津,白玉白;三嵌段共聚物在气-液界面的有序组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9 于彬;李宝会;孙平川;陈铁红;金庆华;丁大同;;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态的模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徐霞;张庆华;陈碧;詹晓力;陈丰秋;;PMTFPSb-PEO-b-PMTFPS含氟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波;;三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相分离行为与组装体结构调控[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俊俊;黄又举;丛远华;许璐;王道亮;李良彬;;聚酰胺类硬-软-硬三嵌段共聚物的受限结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谭红革;高文芳;杨新环;宋庆功;康建海;;表面场对球状三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影响[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4 吴婷珍;魏俊超;黎建辉;戴延凤;;含糖多肽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田振;李海宾;张爱英;冯增国;;新型聚肽/聚醚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戴拓苏;丁元华;郭荣;;两亲三嵌段共聚物/离子液体溶液的流变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高建文;廖凯荣;全大萍;卢泽俭;;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的降解性能[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8 洪崧;杉森秀一;金子武司;Volker Abetz;朿内浩司;;三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螺旋结构的形貌调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相恒学;王世超;江晓泽;朱美芳;;PMMA-b-PHBV-b-PMM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郝清海;谭红革;;球状三嵌段共聚物在圆柱形受限空间的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珊珊 邵伟 翟光喜;三嵌段共聚物应用于药学研究大有潜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于洋 记者 李泳沩;高分子紫杉醇键合药研究获新进展[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维新;三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自组装胶束结构的模拟退伙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纪华;ABA型三嵌段共聚物刷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模拟退火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石长灿;载基因微球的制备及其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方面的初步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4 徐雄良;可血管注射用胰岛素PELGE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曹付虎;离子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丽;新型功能化聚烯烃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霍菲;种子RAFT聚合及三嵌段共聚物纳米胶体粒子的原位合成[D];南开大学;2015年
3 苏亚娟;模拟研究刚柔三嵌段共聚物的一维受限自组装[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曹勇民;PLA-PCL-PLA对熔喷用PLA/PCL共混材料相容性与可纺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杨新环;球状三嵌段共聚物在受限条件下的结构演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黄平;新型PNBMI-b-PS-b-PI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于伟;pH敏感PMAA-b-PEG-b-PMA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自组装及药物释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邱文娟;线形三嵌段共聚物在纳米孔受限下的相结构及其转变规律[D];温州大学;2012年
9 孙岳龙;PAA-b-PEG-b-PAA双亲水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水中的聚集行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冬;两亲性星形三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3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4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