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定向合成参数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定向合成参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骨架磷酸铝 合成参数 数据挖掘 特征选择
【摘要】:开放骨架磷酸铝化合物是多孔晶体材料的一个重要家族。然而,这类材料的合成受到反应原料、凝胶组成、溶剂、模板剂、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吉林大学"无机制备与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反应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权重最小冗余特征选择算法(Maximum weight and minimum redundancy,MWMR),在充分考虑合成参数自身的重要程度和合成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前提下,分析了溶剂、模板剂等合成参数对于合成含有(8,6)元环结构开放骨架磷酸铝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参数分析中的有效性,分析了合成参数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剂的几何参数、模板剂中C原子和N原子的个数比,溶剂的偶极距等参数可能对于该类结构的合成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
【关键词】: 开放骨架磷酸铝 合成参数 数据挖掘 特征选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403078)资助项目
【分类号】:TQ133.1;TB383.4
【正文快照】: 开放骨架磷酸铝材料以其丰富的孔道结构、多样的元素组成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这类材料的合成受到多个合成参数的影响,其结晶机理难以理解和难以建模,给定向合成带来巨大的挑战[1]。为了深入理解开放骨架磷酸铝材料的形成机理,吉林大学“无机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劲松;;基于加权式特征选择方法的分子筛定向合成预测[J];化工管理;2013年24期
2 高娜;郭羽婷;李激扬;王建中;;基于遗传编程方法的微孔磷酸铝的定向合成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10期
3 李劲松;;一个新的集成式特征选择方法及其在定向合成上的研究与应用[J];辽宁化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劲松;数据挖掘方法在磷酸铝合成数据分析上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娜;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定向合成微孔磷酸铝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郭羽婷;基于维数约简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参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少燕;钟恒文;韦志明;宁红;;三磷酸铝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7期
2 胡容平;俞于怀;廖欢;吴良;李开成;;缩合磷酸铝的制备与应用[J];磷肥与复肥;2010年04期
3 崔慕贤;;双氢磷酸铝研制成功投入生产[J];江苏化工;1980年03期
4 ;双氢磷酸铝新型无机材料研究成功[J];科技简报;1981年01期
5 王锐铭;;磷酸铝灰浆在隔焰隧道窑上的应用[J];陶瓷;1981年02期
6 徐祖辉;磷酸铝质混凝土在硫酸厂的应用[J];硫酸工业;1982年03期
7 柯舜兴;;双氢磷酸铝的应用开发[J];广西化工;1983年03期
8 ;双氢磷酸铝的应用开发[J];无机盐工业;1984年02期
9 李树全;粉状高温粘合剂双氢磷酸铝的制备[J];化学世界;1985年02期
10 ;双氢磷酸铝高温粘结剂[J];安徽化工;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展阳;;摩尔比对三磷酸铝纯度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郭亚楠;宋晓伟;李激扬;韩义德;于吉红;徐如人;;新型含铁磷酸铝类分子筛的合成与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梁可文;李保山;;磷酸铝分子筛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艳艳;李乙;李激扬;于吉红;;金属镁取代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王艳艳;李乙;邵浪;李激扬;于吉红;;金属取代磷酸铝分子筛的制备[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谷景华;张跃;揭忠应;;磷酸铝-磷酸铬混合体系的烧结性能[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顾建峰;袁忠勇;;铜掺杂的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孔文波;李牛;关乃佳;项寿鹤;;亚磷酸体系中一种新型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廖湘洲;宁春利;张文祥;高滋;张春雷;;介孔-微孔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愈创木酚合成反应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钢;刘羽;祖艳红;贾明君;张文祥;;柠檬酸路线合成新型介孔磷酸铝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层孔和微孔磷酸铝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2 高秋明;醇体系磷酸铝的合成化学[D];吉林大学;1997年
3 周丹;阴离子骨架磷酸铝的合成与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彭莉;基于层状磷酸铝的插层与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高娜;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定向合成微孔磷酸铝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于静;介孔磷酸铝与磷酸镍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田大勇;特殊聚集态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及生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劲松;数据挖掘方法在磷酸铝合成数据分析上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仝晓强;开放骨架磷酸铝的合成及哌嗪分子的结构导向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段芳正;过渡金属磷酸铝微孔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周;热稳定介孔磷酸铝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卓;过渡金属取代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翠霞;离子热合成磷酸铝分子筛及其表征[D];江南大学;2008年
4 陈国华;微孔磷酸铝分子筛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谷胜利;磷酸铝单晶生长工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洋;浓缩氟离子体系下磷酸铝微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敏;氟体系下磷酸铝微孔化合物的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D];吉林大学;2006年
8 满珊珊;质子型离子液体中磷酸铝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铮;水热/溶剂热组合合成技术在无机微孔磷酸铝合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高平强;铈硅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9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6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