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概述
本文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概述
更多相关文章: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界面相 AFM 模式 应用
【摘要】: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C)的界面相是一个尺度只有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的微小区域,是复合材料中应力传递的枢纽,对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急需寻求一种高分辨率的纳米探测技术来表征该区域并研究其性能,这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指导作用。文章概述了几种原子力显微镜(AFM)常见应用模式,并且阐述了采用AFM表征FRPC界面相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 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界面相 AFM 模式 应用
【基金】:巴布亚新几内亚木材构造研究(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内部课题)
【分类号】:TB332
【正文快照】: 3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1)刘顺义:男,1987年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和木材的研究以及家具检测E-mail:l.shunyi@gmail.com0引言界面相是介于纤维增强相与塑料基体相之间的一个三维微小区域,尺度大概为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1]。界面相的示意图如图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彭龄,许嘉龙,邓永瑞;关于钛合金中界面相[J];上海钢研;1989年05期
2 段慧玲,王建祥,黄筑平,黄红波;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3 陈富利;蒋持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传导性能预测的递推公式[J];复合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磊;刘协权;倪新华;钟国辉;孙涛;;含界面相复合材料的柔度预报[J];机械工程师;2010年06期
5 ;钛合金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1979年02期
6 林永新;胡跃君;;钛合金界面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11期
7 邓永瑞,邱东耀;Ti-5Al-2Mo-3Zr合金中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9年01期
8 周洋;周万城;罗发;朱冬梅;;SiC_f/SiC复合材料BN界面相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9 唐绍锋;梁军;杜善义;;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10 贺鹏飞,王浩伟,吴人洁;界面相多重开裂对纤维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培君;;含黏弹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有效性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成禹;卢子兴;;含界面相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彭孟军;廖永贵;解孝林;;相容性高分子体系界面相互扩散行为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冲;;界面相性态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应力传递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6 宋丹;孙秀芬;魏海荣;;Ti—4.5Al—5Mo—1.5Cr合金界面相的电镜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7 韩军;袁鸿;;扭转作用下管接头界面力学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金士九;史卫华;王霞;张春昕;余云照;;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A];北京粘接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2年
9 张欣欣;冯妍卉;田乃媛;徐安军;;冶金流程工序界面的关键技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涛;王建华;傅强;张孝仪;官德斌;;表面处理对PUR-R/GF界面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仲;考虑界面相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宏;碳纤维/树脂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龙莹;陶瓷涂层及含纤维陶瓷界面相C/C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4 夏克林;匹配分界面与边界面法(MIB)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5 杨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王晓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细观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唐绍锋;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双尺度渐近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旭恒;多孔膜支撑的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离子转移反应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毕家海;柱[5]芳烃的设计合成、界面组装及外场响应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霄;橡胶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空间量化分析及界面相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伟伟;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街区街道的复合界面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吕玲;品牌文化视角下校园APP界面设计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静静;C_F表面涂层及PIP法3D-C_F/SiC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张温馨;激光成形Ti_3Al/TC11连接界面的强韧化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薛红;大环芳烃功能化界面的构建及其手性响应性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马增晖;基于用户潜意识行为的移动终端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6年
10 孙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BCN界面相的工艺与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2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