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导电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导电片状镍粉 导电链状镍粉 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
【摘要】:聚酰亚胺(PI)因性能优异而在各个高新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PI的绝缘性限制了其在导电方面的应用。因此对聚酰亚胺进行导电改性研究,使其具备一定的导电性,同时保持其它的优异性能,可拓宽其应用领域。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聚酰亚胺的导电性,以及探讨填料加入到聚酰亚胺中对其它方面性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合成高粘度聚酰胺酸(PAA),以保证亚胺化后的PI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2)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不同导电片状镍粉(CFNP)含量的CFNP/PI复合薄膜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3)选用KH550和NDZ-401对导电链状镍粉(CCNP)进行改性研究,挑选较优填料及其含量;(4)制备不同改性链状镍粉(MCCNP)含量的MCCNP/PI复合薄膜,对其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并与CFNP/PI复合薄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当酐胺物质的量之比控制在1.000:1~1.010:1时可获得机械性能较好的PI膜;(2)当CFNP质量分数为21.5%时,PI/CFNP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突降至3.55×108Ω·cm,达到渗流阈值,导电性能明显提高,达到了抗静电的效果,同时热性能优异,综合性能达到最佳;(3)使用0.8%NDZ-401作为改性剂时,CCNP的分散效果最佳;(4)当MCCNP的质量分数为17.5%时,MCCNP/PI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突降至6.17×107Ω·cm,达到渗流阈值,MCCNP在该复合薄膜中具有较低的渗流阈值。综上,当选用质量分数为17.5%的MCCNP制备导电PI复合薄膜时性能最佳,获得的MCCNP/PI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效果以及热性能,同时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整体也保持在一个较优的水平,此复合薄膜可作为耐高温电磁屏蔽膜应用在微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中。
【关键词】: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导电片状镍粉 导电链状镍粉 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
【学位授予单位】:江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23.7;TB38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聚酰亚胺简介10-12
- 1.1.1 聚酰亚胺的性能10-11
- 1.1.2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11-12
- 1.2 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12-15
- 1.2.1 透明型聚酰亚胺13
- 1.2.2 可溶性聚酰亚胺13-14
- 1.2.3 功能型聚酰亚胺14
- 1.2.4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14-15
- 1.3 导电复合材料简介15-16
- 1.3.1 导电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加工方法15
- 1.3.3 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15-16
- 1.4 导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6-18
- 1.4.1 原位聚合法16
- 1.4.2 溶液混合法16-17
- 1.4.3 积层复合法17
- 1.4.4 表面改性自金属化法17
- 1.4.5 离子注入法17-18
- 1.5 聚酰亚胺用导电填料18-20
- 1.5.1 纳米金属物质18
- 1.5.2 含碳纳米物质18-20
- 1.5.3 结构性导电聚合物20
- 1.6 导电聚酰亚胺的应用20-21
- 1.6.1 集成电路、电磁屏蔽方面20
- 1.6.2 导电膜剂、涂料方面20-21
- 1.6.3 其他方面21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1-23
- 1.7.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1-22
- 1.7.2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第2章 导电片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3-39
- 2.1 前言23
- 2.2 实验部分23-28
- 2.2.1 实验原料23-24
- 2.2.2 实验仪器24-25
- 2.2.3 PI薄膜的制备25-26
- 2.2.4 不同含量CFNP/PI复合薄膜的制备26
- 2.2.5 测试及表征26-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8
- 2.3.1 高粘度PAA的合成及其PI膜的性能28-29
- 2.3.2 聚酰胺酸储存稳定性分析29-30
- 2.3.3 PAA/CFNP溶液的粘度分析30
- 2.3.4 纯PI膜及PI/CFNP复合薄膜的FTIR分析30-31
- 2.3.5 纯PI膜及PI/CFNP复合薄膜的光透过性分析31-32
- 2.3.6 PI/CFNP复合薄膜的SEM分析32-33
- 2.3.7 PI/CFNP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33-34
- 2.3.8 PI/CFNP复合薄膜的热性能分析34-35
- 2.3.9 PI/CFNP复合薄膜的电性能分析35-37
- 2.3.10 CFNP最佳含量分析37-38
- 2.4 小结38-39
- 第3章 改性链状镍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39-58
- 3.1 前言39-40
- 3.2 实验部分40-43
- 3.2.1 实验原料40
- 3.2.2 实验仪器40-41
- 3.2.3 实验方法41-42
-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42-43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3-56
- 3.3.1 偶联剂的改性机理43-46
- 3.3.2 改性后CCNP的SEM图谱分析46-48
- 3.3.3 改性后CCNP的吸油量测试48
- 3.3.4 MCCNP/PI的FTIR分析48-49
- 3.3.5 MCCNP/PI复合薄膜的XRD分析49-50
- 3.3.6 MCCNP/PI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50-52
- 3.3.7 MCCNP/PI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分析52-53
- 3.3.8 MCCNP/PI复合薄膜的DSC曲线分析53-54
- 3.3.9 MCCNP/PI复合薄膜的体积电阻率分析54-55
- 3.3.10 MCCNP最佳含量分析55
- 3.3.11 最佳填料含量时两种复合薄膜性能对比55-56
- 3.4 小结56-58
- 结论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石敏;周国庆;左如忠;许育东;苏海林;伍光;于桂洋;于涛;;2-2型磁电复合薄膜材料研究现状[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6期
2 ;复合薄膜试制小结[J];塑料;1975年01期
3 胡嘉鹏;耐高压杀菌的复合薄膜袋装食品的生产和标准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8年05期
4 李淑兰;;对843复合薄膜的剖析[J];防腐与包装;1986年01期
5 曹庸;;多层交叉复合薄膜[J];金山油化纤;1987年03期
6 陶宏;;一种新型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J];金山油化纤;1989年03期
7 石敏;顾仓;许育东;王雷;苏海林;王云龙;齐三;袁琳;;无铅多铁性复合薄膜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23期
8 龚朝阳;罗学涛;张颖;程璇;张莹;;复合薄膜研究的进展[J];真空;2006年05期
9 陈莹莹;张溪文;郭玉;韩高荣;;SiC_xO_y/SnO_2:F/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10 董松涛;喻利花;董师润;许俊华;;磁控共溅射制备锆-硅-氮复合薄膜的显微组织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学文;;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晶点解析[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研讨推广会暨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密永娟;欧军飞;杨生荣;王金清;;聚多巴胺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晓光;刘愉快;姚一平;;BiFeO3/La5/8Ca3/8MnO3复合薄膜的巨磁介电效应及高低电阻态转换行为[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巍;贾震;鄂磊;雅菁;刘志锋;;浸渍提拉法合成钛酸铋/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5 王昊;陈双俊;张军;许仲梓;;LDPE/POE/SmBO_3复合薄膜材料表面蚀刻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朱军;杨明成;陈海军;刘克波;赵惠东;张传国;;γ—射线辐射对尼龙6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高雅;南策文;;铁磁性薄膜的制备和磁电复合薄膜电控磁性能探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云峰;高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复合薄膜的超声波焊接[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李广;殷景华;刘晓旭;冯宇;田付强;雷清泉;;组分对PI/AlN纳米复合薄膜微结构与介电性能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军;杨明成;陈海军;刘克波;赵惠东;;尼龙6复合薄膜的研制及其辐射改性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杰;聚乙烯醇在复合薄膜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张文英;我国多层共挤设备亟待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林其水;常用软包材的特性和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7年
4 赵世亮;复合薄膜的曲率与材料的热收缩率差异[N];中国包装报;2011年
5 高学文;多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应用及发展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2年
6 记者 郭新秋、刘文波;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在大连诞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7 成远发;复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单仁;复合薄膜基材的品种及性能[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杨林;新型陶瓷复合薄膜研制出[N];广东建设报;2009年
10 杨;复合软包装基材的特性、应用及其开发[N];中国包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春林;电沉积法制备硫族半导体复合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豆义波;层层组装构筑水滑石基复合薄膜:组装驱动力调控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孟祥钦;PZT基双层压电复合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唐振华;多重铁性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磁—力—电耦合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朱朋;基于含能复合薄膜的非线性电爆换能元[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时志权;导电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张明玉;离子交换法制备聚酰亚胺/氧化铝复合薄膜及电晕老化机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8 任粒;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介电和磁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9 付立顺;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的压力敏感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闽;导电聚吡咯及其复合薄膜材料新法电聚合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栋;NaYF_4:Yb~(3+),Tm~(3+)/Ag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时春华;软模板法制备中空二氧化硅及其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湖钧;L1_0-FePt/B2-FeRh双层复合薄膜的结构和磁性[D];西南大学;2015年
4 司e,
本文编号:93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3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