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7 19:21

  本文关键词: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氧化钨纳米线 三维网状 气致变色 气敏传感 稀土掺杂


【摘要】:氧化钨拥有多变的化合价和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在气敏传感、光电器件、智能的电致变色窗等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首先综述了氧化钨的晶体结构、电致变色和气致变色的机理和器件的应用;然后针对氧化钨纳米薄膜材料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1.采用热蒸发法系统研究氧气的浓度对氧化钨形貌的影响,获得了单晶的一维纳米棒、纳米线和三维网状三种不同形态结构的薄膜;并结合三维网状结构不同生长时间和HRTEM表征结果,详细讨论了复杂的3D-WO_3纳米线网络的形成生长过程,这有利于实现三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线网络的可控合成。2.对比了三种不同形貌结构的WO_3薄膜在气致变色过程中的变色程度、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性能;将一维氧化钨纳米线制备成氢气传感器件,并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测试装置对薄膜的传感性能进行分析,其在空气环境中对氢气浓度的灵敏度可达到50 ppm。3.采用热蒸发法成功地在氧化钨内掺入稀土发光离子,并观察到薄膜中稀土Eu~(3+)的5D0到7F能级的跃迁发光特征峰,这种特征峰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进一步地采用原位变温拉曼光谱技术对Eu@WO_3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拉曼结构的特征峰和Eu~(3+)特征峰5D0到7F2的荧光光谱峰的变化可逆、而新出现的半导体材料缺陷发光的宽峰的变化不可逆。
【关键词】:氧化钨纳米线 三维网状 气致变色 气敏传感 稀土掺杂
【学位授予单位】:五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6.13;TB38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纳米材料8-9
  • 1.2 一维氧化钨纳米线9-10
  • 1.3 氧化钨纳米线器件的应用10-13
  • 1.3.1 电致变色器件10-13
  • 1.3.2 气致变色及传感器的应用13
  • 1.4 氧化钨变色机理研究13-15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5-16
  • 第二章 实验16-20
  • 2.1 实验方法16-17
  • 2.2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17-20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17
  • 2.2.2 X射线衍射(XRD)17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17-18
  • 2.2.4 拉曼散射光谱(Raman)18-20
  • 第三章 可控生长一维氧化钨纳米线薄膜20-28
  • 3.1 引言20
  • 3.2 实验20-21
  • 3.3 数据结果与分析21-27
  • 3.4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WO_3薄膜的气致变色及其气敏传感研究28-38
  • 4.1 引言28
  • 4.2 WO_3薄膜材料的制备28-30
  • 4.3 气致变色对比和机理研究30-32
  • 4.4 氢气传感器件的制作和性能测试32-37
  • 4.5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稀土掺杂氧化钨纳米线薄膜研究38-46
  • 5.1 引言38
  • 5.2 稀土离子的掺杂工艺38-39
  • 5.3 Eu@WO_3薄膜的表征39-41
  • 5.4 稀土离子发光光谱与WO_3纳米线结构相变的关系41-45
  • 5.5 本章小结45-46
  • 总结和工作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江西泰河山钨矿石所萃取氧化钨之净化研究[J];化工学报;1950年Z1期

2 徐兆华;盛奕;;由钨锰铁矿提取高纯度氧化钨[J];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05期

3 金万逸,马树钦;利用火花源质谱增值法定量分析氧化钨[J];质谱学杂志;1983年03期

4 王志宽;;兰色氧化钨中铵离子的直接蒸馏法测定[J];化工冶金;1983年04期

5 邵丙铣,陈祥君,郑庆平,戎瑞芬;氧化钨薄膜微型电化学器件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3年07期

6 张青龙;吴国友;朱华;沈毅;;纳米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6年01期

7 A.K.Basu;程会文;;用干氢还原兰色氧化钨[J];湖南冶金;1980年01期

8 庞风荣;;铁水连续测温用抗氧化钨铼偶代铂铑偶的试验研究[J];铸造技术;1990年06期

9 廖寄乔,王华;氧化钨物理特征的分析[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10 高麟,王世良,贺跃辉,黄伯云;绒球状结构氧化钨的制备[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程裕;杨宗坤;林中魁;林文;;电浆电弧气凝合成法制备氧化钨奈米棒之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余钱红;牟婉君;谢翔;李兴亮;张锐;魏洪源;;钽掺杂球形氧化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姜文伟;陈响明;;氧化钨微观结构的研究[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吕彦力;徐甲强;闫秀銮;李超;邵晨;;掺杂对氧化钨氨敏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李竹影;章铭亮;杨少红;马云;;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掺氧化钼的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刘飞;郭同义;李立方;莫小姝;甘海波;陈军;邓少芝;许宁生;;高品质氧化钨纳米线的低温定域制备工艺及单根纳米线的物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黄凯;潘清涛;杨丰;倪世兵;贺德衍;;氧化钨纳米针尖阵列的制备与场发射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丛杉;新型氧化钨量子点电极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2 ;氧化钨光触媒轻松抗菌净化空气[N];科技日报;2014年

3 《经济学人》 徐瑶 译;为光伏发电捕获更多阳光[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克伟;气敏和光催化导向的氧化钨纳米结构设计与改性[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李嘉胤;氧化钨水合物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徐宇兴;一维纳米结构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和气敏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孙士斌;低维纳米结构氧化钨和二硫化钨的制备及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晓;纳米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司慧兰;三氧化钨基气敏材料的形貌控制和铜掺杂对丙酮响应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3 陈锋;一维氧化钨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五邑大学;2016年

4 徐英明;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覃红丽;介孔氧化钨和硫化钨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福州大学;2005年

6 李叶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_(18)O_(49))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晓毅;一维氧化钨和氧化钼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曾晶;基于阳极氧化法的多孔氧化钨气敏薄膜的制备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力梅;氧化钨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10 孙庆军;水热与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可控纳米氧化钨粉体[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1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931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