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电力网络薄弱环节辨识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舰船电力网络薄弱环节辨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舰船电力系统 薄弱环节 不可靠贡献 追踪原理
【摘要】:系统薄弱环节的辨识是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出可靠性与系统元件的相关性,从而发现系统可靠性的薄弱部分,为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最小割集理论,利用可靠性追踪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环形舰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计算该环形舰船电网各元件对系统不可靠度的分摊,辨识出对系统可靠性影响较大的薄弱环节。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舰船电力系统 薄弱环节 不可靠贡献 追踪原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7167) 海军工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GDQNSQJJ15002)
【分类号】:U674.703.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舰船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加,其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舰船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元件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也不相同。目前,针对陆地互联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传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只能反映系统和节点的可靠性水平[1-8],灵敏度分析方法[9,10]也只能反映在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树国,唐嘉亨,郭镇明,王文武,李春霞;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设计的探讨[J];船电技术;2000年02期
2 黄滨,张晓锋,蒋心怡,杜建明;舰船电力系统转换供电重投入的过渡过程研究[J];船电技术;2000年05期
3 戴陶珍,范则阳,李敬东,唐跃进,程时杰;超导磁储能系统在舰船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关键课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6期
4 甄洪斌,庄劲武,张晓锋,杨秀霞;复杂结构的舰船电力系统仿真算法研究[J];船舶工程;2004年04期
5 喻浩;焦绍光;;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初探[J];船电技术;2006年04期
6 任春钢;沈兵;;大型舰船电力系统新型综合保护的研究[J];船海工程;2007年01期
7 石磊;单潮龙;;基于器件特征模型的舰船电力系统改进潮流算法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8 孙诗南;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一)[J];舰船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9 ;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二)[J];舰船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10 ;舰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三)[J];舰船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维亭;王德明;;舰船电力系统分散鲁棒励磁控制器的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焦寨军;沈兵;李红江;;几种遗传算法在舰船电力系统网络重构中应用及比较[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3 潘镜芙;;舰船电力系统及其装备的回顾和展望[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4 甄洪斌;张晓锋;沈兵;何必;杨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舰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5 陈坚;康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舰艇和船舶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琦;付立军;纪锋;;舰船电力系统保护研究及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高艺;舰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及其仿真[D];南昌大学;2013年
2 房慧丽;梯形舰船电力系统网络重构模型及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金波;舰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赵巧利;舰船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鑫;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林华;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李冬丽;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董飞;舰船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及暂态稳定性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9 董龙龙;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舰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D];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
10 赵成宏;舰用智能保护装置的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08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