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半潜式风力发电塔基础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海上半潜式风力发电塔 应力分析 振动特性 水动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出处:《船海工程》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一种强度与流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半潜式基础进行建模及应力分析,并进行模态分析,比较不同频率之间振型,得出振动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单向耦合分析法进行速度场和压力场数值模拟及水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横梁三角形各个角度的流场和阻力特性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影响流速大小,进而对于侧向流及漩涡的形成产生影响,并且侧向流越大,越容易形成漩涡。
[Abstract]:A method of combining strength with flow field analysis is proposed. The semi-submersible foundation is modeled and analyzed by Solidworks software, and mod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modes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ies.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elocity field and pressure field and hydrodynamic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one-way coupling analysis method of FLUENT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flow field and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ngle of the crossbeam triangle is nonlinear, which affects the velocity of flow, and then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the lateral flow and the vortex, and the larger the lateral flow, the easier it is to form the vortex.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铁道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11232012)
【分类号】:TM614;U661.1;U674.37
【正文快照】: 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海上风力发电塔架高度逐渐增加,高度超过50 m,甚至达到120 m或更高[1]。国外对于浮式基础的研究较早,半潜式基础概念和设计许多由荷兰多家公司及伦敦大学等机构提出并且实施。国内相关的研究工作[2-12]仅从结构动力学或者仅从流体动力学方面分析海上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第12卷(1997年)总目次[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7年04期
2 戴世强;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4期
3 戴世强;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年04期
4 ;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年02期
5 汪德胜;第二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暑期研讨会在广州举办[J];泥沙研究;1987年04期
6 黄士力;;1990年水动力学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上海水利;1990年04期
7 汝树勋;;’92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8 黄力;’94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4期
9 戴世强,邵维文;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浙江岱山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8年04期
10 ;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附录2水动力学进展与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张景新;周洋;Alexander Sukhodolov;刘桦;;弯道河流水动力学数值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3 沈泓萃;谢华;;鱼游水动力学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系统的顶层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A大会报告[C];2014年
4 ;水动力学分会场[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骆辉煌;廖文根;彭静;;RMA2模型在五里湖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有生;颜开;;船舶水动力学若干前沿力学问题[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缪国平;朱仁传;程建生;王景全;;海上风电场建设与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若干水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A];《风电技术》2013年06月第3期(总第39期)[C];2013年
8 任金莲;欧阳洁;蒋涛;;修正SPH方法在水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9 刘文举;赵培侠;孙旭镯;孙晨;万东锦;;卡马西平二水合物脱水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缪国平;范菊;朱仁传;范佘明;;船型演化与船舶水动力学基础共性技术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德奎;半圆型防波堤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非线性水动力学特性数值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姜伟;水动力学中不完全黎曼解的SPH方法及其在GPU上的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坡;基于SPAC系统的水动力学建模及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成龙;多浮摆式采能装置的水动力学研究及结构优化[D];集美大学;2014年
5 周敏;沉管隧道浮运水动力学的模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刘锋;植物“柔性坝”过流水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7 叶东辉;基于OpenFOAM的船舶水动力学应用关键技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杜巍;枣裂果机理及吸水动力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9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47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