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生产流程优化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流程 切入点:流水线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造船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BPR)及优化(BPI),是理顺船舶建造流程,实现船舶建造均衡、有节拍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造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必经之路。对船坞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有利于引进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模式,全面推动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保持船坞搭载过程均衡、提高船坞利用率、提高船舶建造质量、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实施船坞生产流程优化,对切实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造船企业已在建造总量取得领先地位,但是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与世界一流的造船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船坞作为造船企业的核心资源,坞期长、效率低是困扰我国造船企业长足发展的生产瓶颈。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船坞生产流程优化,降本增效,才有可能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突破,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本文拟运用精益造船理论,结合龙穴造船公司现有生产流程,分别从作业和管理两个角度,对快速搭载工法研究、精度管理研究、大型总段建造研究、船坞搭载网络研究、场地资源管理研究、环形搭载推进生产模式研究、建造生产节拍研究、出坞完整性状态管理研究等八个方面展开探讨,找出现有生产流程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优化船坞总装化造船生产流程的思路,达到最终缩短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船坞效益的目的。论文从理论分析到现实问题剖析,再到对策和建议,以及策划建立新流程和实际应用评估,提出对船坞生产流程优化的一些想法。并通过实船建造实施状况,从船坞周期、搭载效率、完整性状态等经济性指标分析来验证新的生产流程体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后续局部流程的继续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龙穴造船公司的船坞生产在经过上述一系列流程优化后,逐步均衡有序,平稳提速上量,生产形势得到极大改善。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R)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BPI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a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straighten out the ship construction process, realize the balance of ship construction and rhythmic production, as well as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only way to establish modern shipbuilding mode is to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flow of shipyard, which is helpful to introduce modern shipbuilding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to keep the balance of dock loading process, an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shipy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hip construction,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reduce the cost,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ipyard prod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lthough China's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have gain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world-class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dock, as the core resource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has a long docking period. Low efficiency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refo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shipyard production process, reduce the cost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fr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 In order to win the marke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lean shipbuilding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process of Longxuan Shipbuilding Company, from the two angles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rapid loading method, precision management, Eight aspects, such a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main section, the research on dock carrying network, the research on site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mode of ring carrying propulsion, th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rhythm,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e management of dock integrality, etc.,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hipyar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optimizing shipbuilding production flow of shipyard assembly, which ca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benefit of shipyard. To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well as planning to establish new process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put forward some ideas for shipyard prod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throug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shipbuilding, from dock cycle, loading efficiency, The economic index analysis, such as integrity state, is us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new production process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local processes. After the shipyard production of Longxuan Shipbuilding Company goes through a series of process optimization, Gradually balanced and orderly, steady speed up, production situa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6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Eblenkamp,孙介铭;用演变法规划生产系统[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年01期
2 贾国柱;制订生产系统重组战略的参与性方法[J];工业工程;2002年06期
3 贾国柱,白明;中小企业生产系统重组设计的并行方法[J];工业工程;2004年05期
4 孙广山;;利用计算机的新的生产系统[J];辽宁机械;1981年06期
5 赵晓波,周兆英;丰田生产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1期
6 张曙;“分散网范化生产系统”筹备工作会议[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3期
7 柴建国;浅谈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1999年07期
8 张毕西,周艳,刘鑫;离散生产系统车间设施布置优化[J];工业工程;2004年02期
9 沈福金;;生产系统的新发展——可重构的生产系统[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年02期
10 李据;整体化生产系统(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J];国外自动化;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桂;程金良;;生产系统工程及生产系统中的决策问题[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秦成祥;;多产品生产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肖人彬;费奇;魏祥云;;煤矿生产系统的动态仿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甘仞初;;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敏;郭开仲;;生产错误系统的置换变换[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贾国柱;;生产系统Petri网建模与仿真的优化方法[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寿涌毅;陈劲;顾新;;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范式的影响[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高潮;张璋;;积累机制与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9 周建中;王浣尘;;若干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的系统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许剑;王冰洁;;订单链管理在长流程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积轩;浮动生产系统发展前景看好[N];中国水运报;2009年
2 黎炜 田小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质疑[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曹文祥 翟润生 罗敏;正是破冰扬帆时[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大生产 科学发展坚强保障[N];华北电力报;2009年
5 刘文;分散印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刘祥 魏忠民 沈爱民;精细管理“放大”生产力[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龙通洲;农行黔东南分行为生产系统系“安全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8 徐京民 刘桂红;三山岛春节生产刷新纪录[N];中国黄金报;2012年
9 丫丫;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变革[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立人建材的自强之路[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文彦;基于规则的可重入生产系统调度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廖世龙;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柔性细胞生产系统及其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段鹰;复杂生产系统决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宗胜亮;不确定环境下网络化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治理[D];兰州大学;2013年
5 唐中君;以即时顾客化定制为目标的生产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佳璐;串并联生产系统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毕西;加工—装配式生产系统组织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骄;基于IRIS的YC公司生产管理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国辉;基于一个流生产模式的挖掘机下架生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沈钇池;设备易故障二级生产系统计划生产时间的决策问题[D];南京大学;2014年
4 郑孟;船坞生产流程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子勇;基于规则的特钢行业生产调度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6 李Z,
本文编号:164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164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