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进制造技艺与落后传承途径的反思——以历史上川江木船文献为例
发布时间:2019-11-30 11:31
【摘要】:技术传承可分成标准性传承与经验性传承。西方在16世纪就开始了木船的标准性传承,而中国历史上的川江木船制造技术则一直是一种经验性传承。我们把川江木船制造技艺先进与传承途径落后的巨大反差,概括为"川江案例"的概念,以便于反思中国传统技术的传承问题。川江木船技术先进与川江特殊的河流环境和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而川江木船技术传承落后的原因则较为复杂。为此本文揭示"川江案例"在技术传承上存在"文本化式弱"和"文本精度弱"两个问题。中国传统制造技术文献更多是一种主观的事功文化总结而非制造蓝本,中国传统图像感性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造成中国传统木船"文本精度弱"的重要原因。川江木船制造技术"文本化式弱",一方面在于巴蜀社会传统重义理之学而轻应用技艺之学、手工业集约化弱而规模小、国家介入程度低,另一方面在于川江木船技术独特性和功能区域性不仅使木船在区域内丧失了文本化的主观诉求和客观需要,而且使川江木船对区域外影响力很弱,以致在全国性木船文本化过程中川江木船处于"失语"状态。
本文编号:2567902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宾 通讯员 徐剑;制度文本化促进管理规范化[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竞宇;带稿同传的去文本化:一项基于案例的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567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56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