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船舶监控系统中航迹关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675.79
【图文】:
京邮电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第一章 绪论.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航运市场和船舶业也随之飞速发展。根据 2017 年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全年,水路交通完成客运量 2.83 亿人,比 2016 年增长 3.9%。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 140吨,比 2016 年增长 6.1%。从 2013 年到 2017 年,中国港口的总吞吐量从 117.67 亿吨上 140.07 亿吨。所以日益繁忙的航运贸易所造成的航运压力也越来越大,航运交通事故所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海交通事故,这也越来越广泛引发社会的[1]。因此,中国的水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水路交通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压力路交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产和生命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海交通事故,这也越来越广泛引发社因此,中国的水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水路交通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图 1.1 2013-2017 年船舶数量和船舶净载重量
航迹关联中心航迹融合中心主要是对 AIS 报文数据和雷达报文数据进行处理。报文解析是将航迹进制比特流转换成航迹关联融合算法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关联融合处理是将解析数据进行关联,关联完成后生成系统航迹并发送至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将显示在电子海图上,系统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对航迹进行管理控制操作报文解析模块将航迹数据传送至航迹关联中心处理时,按照报文解析和关联融合处程度不同[33],可以将航迹关联融合分为三个结构:(a)集中式结构由图 2.2 可以看出,该结构将报文采集、解析和预处理的过程交给各雷达传感器独然后再将预处理后的航迹数据输送到关联融合中心进行时空统一和航迹关联。集中点是可以实时最优融合,信息量损失小,精度高。但对通信带宽和硬件要求高,需量大,在大数据量的航迹密集应用场景下,航迹关联融合容易出错,而且计算负担使系统奔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王琳;尤政;;网络协同跟踪下广义分布式航迹关联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01期
2 V.Nagarajan ,王连成 ,宗波;分析与设计边跟踪-边扫描雷达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8年09期
3 V.Nagarajan;M.R.Chidambara;R.N.Sharma;朱莉莉;;改善边跟踪边扫描雷达检测和跟踪性能的新方法——第三部分:性能预测、性能优化和性能测定[J];现代雷达;1988年02期
4 R Elsley;R J Evans;吴敖大;;用于多航迹雷达跟踪的最佳多处理器相联计算机[J];现代雷达;1988年Z1期
5 高晓利;李捷;;一种异类多传感器航迹关联新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年02期
6 侯雪梅;李霞;;基于小波变换的序贯航迹关联算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7 李素;;基于航迹质量分析的加权平均融合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年05期
8 胡洪波,章新华,夏志军;一种多传感器航迹关联算法的仿真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9 朱洪艳,韩崇昭,韩红,左东广;异步航迹关联算法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爽爽;王志诚;肖金国;李芬;李梦妍;李鸿志;;基于特征辅助的灰色航迹关联方法[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学斌;游志胜;周群彪;周述虹;;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证据理论的航迹关联算法[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2 徐飞;李兵飞;;一种基于航迹信息的状态预测新方法[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 军民融合高端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黄凡;史秋亮;韩树平;;MFCC在被动声纳航迹关联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4 索继东;刘人杰;杨广治;;基于模糊聚类的雷达与GPS的数据融合[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李伟刚;韩树平;;基于双谱特征的被动声纳目标航迹关联[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方亮;杨宏文;胡卫东;;一种系统偏差条件下的航迹关联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侍述海;姜伟;王锦;;低空监视雷达组网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喻浩;方世良;;被动声纳的航迹关联[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样晶;尹浩;赵颖辉;刘浩;吕维媛;;基于数据链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曹原;高梅国;李云杰;张养瑞;;某雷达组网平台中航迹融合中心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红亮;雷达目标航迹起始与跟踪阶段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杨峰;现代多目标跟踪与多传感器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范恩;基于模糊信息处理的传感网系统中多目标跟踪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宫淑丽;机场场面移动目标监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赵志超;导弹防御雷达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晖;舰船目标多手段数据融合探测方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张欢庆;基于随机有限集的多目标跟踪及航迹维持算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娜;多传感器多目标的航迹关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策;多目标跟踪下的航迹生成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任秋刚;近海船舶监控系统中航迹关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洪帅鑫;复杂环境下基于目标存在概率的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算法[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赖欣欣;毫米波交通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2018年
6 马骏;基于遥感数据的内河船只目标检测与航迹形成[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张艺杰;基于量测划分的PHD航迹关联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李婵;多模复合导引头协同抗干扰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刘宜静;利用多源外部信息的航迹关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刘燕;基于ADS-B监视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9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74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