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流固耦合的发动机活塞热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0 23:00
【摘要】:活塞是水下航行器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活塞顶面经受着高温高压燃气的反复冲刷,高温的热载荷促使活塞产生热膨胀变形,压力载荷使活塞产生机械变形,必然会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而对活塞整体的强度计算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活塞出现裂纹及断裂情况,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目前对发动机活塞强度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循环平均载荷计算得到变形及应力,而忽略了活塞顶面压力场和温度场的不均匀性,必然对计算结果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某型水下航行体热动力活塞式凸轮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对缸内的流场进行计算,通过Workbench基于流固耦合原理计算分析活塞的整体温度场以及活塞的变形及应力。本文以某型水下航行器活塞式凸轮发动机结构参数建立进排气以及缸内做功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壁面传热模型,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得到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缸内压力和温度随转角的变化关系;根据阀体、阀座以及气缸的运动特征建立计算所需的流体域模型,利用SIMPLEC速度压力耦合算法,选择k-ε湍流模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通过有限体积法计算缸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及变化规律,分析得到活塞顶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压力场;对活塞温度场和强度进行计算时,分别采用循环平均法和流固耦合法,分析活塞的温度场和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研究了在温度载荷、机械载荷以及两者耦合作用下的总变形量分布、轴向、径向变形量分布以及等效应力分布。通过计算分析发现:适用于水下航行体热动力的活塞式发动机的缸内壁面传热模型为Woschini公式,并且零维仿真及流场的数值模拟均能够准确计算出发动机的性能参数;缸内的流场复杂,在进气阶段,缸内压力和温度、活塞顶面的压力及换热系数,均较大,并且存在较大的梯度,随着曲轴转角的变化逐渐减小并趋于均匀;基于循环平均法时,活塞顶面温度最大,沿轴向逐渐减小,由热载荷引起的变形在顶面最大,机械载荷下的最大变形出现在顶面靠近导向槽一侧的边缘处,最大值等效应力在滚轮轴孔上端面;考虑流固耦合的作用时,不均匀的对流换热系数产生了不均匀的温度场,活塞的热变形沿径向指向气缸分布圆中心处增大,同时流固耦合作用对活塞的耦合变形及应力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664.1;TJ6
【图文】:

阀体,三维模型


];M. Baumann 研究了流场的三维结构,并对涡结构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发可以很好的与实验值吻合[63];F. Payri 利用 PISO 压力耦合方法,计算不同燃缸内的流动特征,气缸壁面温度由 Woschni 给定[64]。1 计算模型图 3.3 给出了阀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其中忽略了在计算中无需考虑的海水孔和进气孔相通,排气槽为阀体切掉的部分。图 3.4 为本文根据发动机进排气况提取的计算模型,此模型选择的是在活塞上止点即曲轴转角位零时各部件,由四部分组成:进气流道、排气流道、连接流道和气缸。当进气流道的进流道的气道孔相重叠时,来自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经燃气入口,经过进气接流道,再进入缸内膨胀做功,之后气道孔和排气槽重叠时,工质由连接流流道,完成一次完整的进排气过程[65]。本文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相对连接流转一周完成两次循环。进气孔进气气道孔燃气

计算模型,进气流


];M. Baumann 研究了流场的三维结构,并对涡结构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发可以很好的与实验值吻合[63];F. Payri 利用 PISO 压力耦合方法,计算不同燃缸内的流动特征,气缸壁面温度由 Woschni 给定[64]。1 计算模型图 3.3 给出了阀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其中忽略了在计算中无需考虑的海水孔和进气孔相通,排气槽为阀体切掉的部分。图 3.4 为本文根据发动机进排气况提取的计算模型,此模型选择的是在活塞上止点即曲轴转角位零时各部件,由四部分组成:进气流道、排气流道、连接流道和气缸。当进气流道的进流道的气道孔相重叠时,来自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经燃气入口,经过进气接流道,再进入缸内膨胀做功,之后气道孔和排气槽重叠时,工质由连接流流道,完成一次完整的进排气过程[65]。本文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相对连接流转一周完成两次循环。进气孔进气气道孔燃气

网格图,网格,计算模型,局部网


计算模型的整体网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海强;崔宇峰;黄兴华;谢元文;;高速柴油机活塞热负荷仿真与结构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年05期

2 张方方;张振山;秦健;朱锐;;改进散热模型在斜盘发动机缸内热力过程仿真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张宇;张进军;李斌茂;;UUV特种发动机活塞的热-固耦合分析[J];鱼雷技术;2013年04期

4 许宝余;;柴油机活塞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与分析[J];江苏船舶;2013年01期

5 胡波;凌国民;;国外海空联合水下战装备技术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1年03期

6 陈兵;张鹏峰;郭昆;;鱼雷热动力技术的发展综述[J];推进技术;2011年03期

7 周剑;;壁面模型对缸内传热多维瞬态数值模拟计算的影响[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9年04期

8 袁鹏;高晟耀;;对置式凸轮发动机活塞热分析[J];鱼雷技术;2009年02期

9 高晟耀;王德石;;对置式凸轮发动机热力学仿真[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12期

10 胡军强;俞小莉;刘林;聂相虹;;气动发动机缸内流场的动态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龙;气动发动机缸内流场动态分析与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2 纪春玲;柴油机缸盖气侧传热模型及适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赵振月;8L265柴油机活塞温度场和应力场热—机耦合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鹏;柴油机缸套—活塞瞬态传热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尹成明;柴油机活塞顶部结构对其温度场及强度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霄;船用柴油机活塞瞬态温度场与应力场三维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李世伟;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传热模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洪超;基于有限元法的内燃机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海磊;柴油机三维流体流动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彭立印;柴油机缸内流体流动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9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749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