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船舶上层建筑薄板激光-MIG复合高速焊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6:20
   薄板结构因其自身重量小被广泛应用于船舶上层建筑制造当中。采用传统电弧焊(MIG、MAG)进行薄板焊接时,常常因焊接过程热输入较大造成焊接变形问题。激光-MIG复合焊是一种新型的高能束焊接方法,在提高焊接效率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焊接变形。本文针对6mm的Q345E钢开展了对接接头及T型接头激光-MIG复合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探寻了对接接头及T型接头在不同装配间隙下焊接速度范围;阐明了不同焊接速度下熔滴过渡形式及过渡频率。采用优化后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了对接接头和T型接头,研究了不同热输入下对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T型接头角变形的变化规律。借助高速摄影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具体的熔滴过渡形式及过渡频率。在激光功率4~5.8kW、焊接电流200~320A、光丝间距2mm、离焦量-5mm的焊接工艺参数窗口下,当焊接速度在1.5~4.2m/min范围内变化时,熔滴过渡形式为稳定的短路过渡、射滴-短路-射流过渡、单一射流过渡,过渡过程较为稳定,焊缝表面成形良好;当焊接速度为4.5m/min时,熔滴指向性发生改变,熔滴过渡形式为紊乱的射流-短路交替变化过渡形式,焊缝表面出现大量飞溅及驼峰焊道缺陷。采用优化后的焊接工艺参数开展对接接头及T型接头激光-MIG复合高速焊工艺试验,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对接接头最高焊速可达4.2m/min,T型接头最高焊接速度可达3.9m/min。随着装配间隙的增大,最高焊接速度逐渐减小,对于对接接头来说,当工件装配间隙在0.6~1.0mm范围变化时,最高焊接速度从2.1m/min降低至1.8m/min;对T型接头来说,当装配间隙在0.4~0.8mm范围变化时,最高焊接速度从2.4m/min降低至2.1m/min。不同焊接热输入下接头角变形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在3.5~2.2kJ/cm范围变化时,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减小,T型接头角变形越小。当焊接热输入为2.2kJ/cm时,焊接角变形0.9°,与3.5kJ/cm焊接热输入相比,焊接变形减小了54%;随着焊接热输入的逐渐减小,焊缝微观组织由块状铁素体+下贝氏体向板条马氏体转变;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微观组织由大量板条马氏体组成。当焊接热输入为2.1kJ/cm时,焊接接头最高硬度出现在热影响区过热区;对接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均出现在母材。
【学位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671.83;TG456;TG40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1.2.1 激光焊接技术
        1.2.2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1.3 激光-电弧复合焊在工业中的应用
    1.4 高速焊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2.1 焊接试验设备
        2.2.2 高速摄影设备
    2.3 试验方法设计及试验过程
    2.4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性能分析
        2.4.1 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2.4.2 接头硬度测试
        2.4.3 拉伸性能测试
        2.4.4 FARO变形测试
第3章 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熔滴过渡特征研究
    3.1 前言
    3.2 焊接工艺参数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
        3.2.1 激光功率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
        3.2.2 焊接电流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
        3.2.3 光丝间距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
    3.3 不同焊接速度下的熔滴过渡特征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焊缝成形规律研究
    4.1 前言
    4.2 对接接头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焊缝成形研究
        4.2.1 对接接头激光-MIG复合高速焊工艺优化
        4.2.2 不同装配间隙对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焊接速度的影响
    4.3 T型接头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焊缝成形研究
        4.3.1 T型接头激光-MIG复合高速焊工艺优化
        4.3.2 不同装配间隙对激光-MIG复合高速焊焊接速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MIG复合高速焊接头性能及微观组织研究
    5.1 前言
    5.2 不同焊接热输入对T型接头焊接变形的影响
    5.3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研究
    5.4 接头硬度分布
    5.5 对接接头拉伸性能表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富强;杨林;王宝;;焊接电参数对药芯焊丝熔滴过渡形态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年21期

2 云绍辉,柳刚,韩国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检测方法现状与展望[J];电焊机;1998年04期

3 陆爱红;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1997年12期

4 梁修福;王言玮;;熔滴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9期

5 孙咸;王红鸿;张汉谦;;基于熔滴过渡理论的药芯焊丝工艺质量控制[J];电焊机;2006年11期

6 吴志生;冯玉兰;李科;刘翠荣;杨柳青;;药芯焊丝埋弧焊熔滴过渡特性研究[J];焊接技术;2015年11期

7 王宝,刘海云,王勇;高纤维素型焊条熔滴过渡特性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王定洲;陈刚;张宇;朱杰;王加友;;空间焊接位置对熔滴过渡的影响[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9 孙咸;不锈钢焊条熔滴过渡形态的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8期

10 孙咸;钛型渣系气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及其控制[J];机械工人;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杨林;王勇;;基于汉诺威分析系统的焊条熔滴过渡形态的判别[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2 郭大勇;区智明;孟庆华;;二氧化碳焊接熔滴过渡的检测与控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3 韩赞东;都东;张人豪;;波控CO_2焊接熔滴过渡频率的智能控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4 陈树君;张所来;黄宁;刘岩;;电弧熔丝脉冲GTAW熔滴过渡行为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5 叶定剑;华学明;吕艳丽;石忠贤;吴毅雄;;多丝CO_2焊接熔滴过渡及熔池流动形态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旺;华学明;廖伟;李芳;王敏;;焊接速度对CO2激光-GMAW-P复合焊接等离子行为及熔滴过渡影响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3熔焊工艺及设备[C];2013年

7 唐德渝;冯标;李春润;张永晟;张建护;侯泽峰;张田利;;长输管道全位置自动封底焊机的研制[A];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春亮;;CMT冷金属过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孙咸;;E308不锈钢焊条熔滴过渡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10 李俊岳;;新兴的焊接电弧光谱信息——一种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勤;不同重力水平下电子束焊接熔池行为与熔滴过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涛;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立伟;激光辅助交流双丝间接电弧熔滴过渡行为与机理[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4 杜乃成;弧焊机器人金属快速成形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饶政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传热与传质过程的数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赵华夏;高压环境焊接电弧特性及熔滴过渡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李凯;高压干法GMAW电弧行为及熔滴过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军;钨极—熔化极间接电弧焊电弧行为及其特点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肖s

本文编号:2832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32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