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基于无油螺杆膨胀机的船舶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21:59
   对于船用柴油机,其被烟气带走的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的总热量的比重约三分之一,本文针对船舶柴油机200℃以下的低温烟气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进行余热回收,并首次采用无油螺杆膨胀机做动力主机,从热力循环系统,主机热力特性、主机动力特性、密封技术和机组性能等方面,对基于无油螺杆膨胀机的船舶余热ORC系统特性进行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首先对采用不同配置的ORC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所有部件之中,蒸发器的?损失最大,通过增加预热器或回热器,热效率会提升,但同时系统的?损失和成本也增加。对影响ORC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形成ORC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蒸发器过热度和冷凝器的过冷度取1~2℃;无油螺杆的膨胀比和膨胀机内效率应尽可能地提高。其次,本文重点对ORC系统中的无油螺杆膨胀机的热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无油螺杆膨胀机工作过程中,等熵效率主要受泄漏和流动损失的影响,其中泄漏损失的占主要因素,本文细化了各泄漏通道的计算模型,分别比较了容积效率随啮合间隙、齿顶间隙和端面间隙的变化趋势,其中齿顶间隙对容积效率的影响最大;文章通过分析转子和壳体热力变形对间隙的影响,总结出螺杆膨胀机间隙设计方法,啮合间隙受转子热变形影响最大,壳体热变形会增加转子中心距,增大啮合间隙;齿顶间隙受转子力变形和壳体不规则变形的影响,需要通过修正壳体内缸径来消除不利影响。在对无油螺杆膨胀机的热力性能分析的同时,针对动力性能进行理论与试验研究,提出无油螺杆膨胀机轴系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通过变转速测振试验,捕获到扭转频率下振动高值,该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最后,搭建ORC系统测试平台,采用新型的蒸发式冷凝器,发电功率和系统效率随冷源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对系统的效率影响明显。试验数据表明实际热效率只有5.3%,低于理论设计效率5.7%。分析比较对系统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三方面:(1)由于实际运行中,膨胀机间隙大于理论设定值;(2)机组混入部分不凝气;(3)辅机系统没有采用变频设计,自耗电较高。通过泄漏检测发现,有机工质R245fa与丁腈橡胶不兼容,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效果。同时,也验证了R245fa与常用金属如碳钢、不锈钢不具有腐蚀性。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得到船舶柴油机200℃以下的低温烟气余热的最佳回收利用途径,实现了对烟气余热ORC系统的优化配置,确定无油螺杆膨胀机的热力选型和动力模拟方法,为船舶柴油机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位单位】:中国舰船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664.121
【部分图文】:

装机容量,应用领域,变化趋势


中国舰船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 Turboden 公司,后者在 2015 年迎来新的增长前,每年均安装 1 25 台套机组,且还有 43 套新机组在建。由图 1- 2 可以看出,特殊领域的装机容量比重没有随着时间而产生显著改变,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废热回收从 2013 年到 2015 年之间直稳定在 68%。在同样的发展阶段,水泥行业的应用变得趋势平稳,而钢铁行业(11.3%)废弃能量回收领域(9.3%)均有市场份额的提升。2016 年,总计装机容量为 255MW 的新 ORC 机组投入运行,这一数据相较于 2015 年降了 28%。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 2016 年总共只有 16MW 装机容量的新余热回收机投入运营。而在 2015 年和 2014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122MW 和 53MW。电价和燃气价的急剧下跌可能是这次下滑的罪魁祸首。除此以外,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了竞争对手。总共有超过 460MW 新装机容量的余热回收发电机组已经宣布投入运行或在建。这其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的Sarulla大型地热发电项目(3×110MW闪蒸汽和地热水联合循环),项目将在 2019 年完工并随之带来一个预计为 150MW 的新地热水回收发电项目[48]。

趋势图,装机容量,制造商,趋势


成为了竞争对手。总共有超过 460MW 新装机容量的余热回收发电机组已经宣布投入运行或在建。这包括在印度尼西亚的Sarulla大型地热发电项目(3×110MW闪蒸汽和地热水联合循环)项目将在 2019 年完工并随之带来一个预计为 150MW 的新地热水回收发电项目[48]。图 1- 1 各应用领域 ORC 装机容量变化趋势

示意图,示意图,焓图,工质


图 2- 1 ORC 系统示意图1243PhPPec图2 有机朗肯循环工质压-焓图图 2- 2 ORC 工质压-焓图以看到,具有较高压力 Pe 的低沸点有机制冷工质在压力 Pe 下,温度达到 Pe 对应的饱和温度 Te 的蒸气进入膨胀机做功,同时工质在膨胀过程中,温膨胀机排出(状态点 2),压力降至 Pc,进入冷凝和液体(状态点 3),最后由工质泵加压至 Pe 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华根;罗江锋;关丽莹;邢子文;;螺杆空压机转子受力有限元计算研究[J];流体机械;2014年02期

2 吴慧媛;何雪明;戴进;;基于CFD的双螺杆压缩机的三维动态仿真分析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24期

3 刁安娜;周斌;卢笋;;无油螺杆压缩机装配间隙的优化设计[J];压缩机技术;2013年06期

4 吴华根;唐昊;陈文卿;邢子文;;双螺杆水蒸气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吴安民;周伟中;;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研究[J];柴油机;2012年05期

6 张红光;刘彬;梁虹;陈研;杨凯;吴玉庭;王伟;;柴油机排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7 谈西锋;李惟毅;史维秀;;非共沸混合工质用于螺杆膨胀机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8 沈苏雯;;日本船企加速开发绿色新船型[J];中国船检;2011年12期

9 景国辉;范建新;;船舶柴油机总能利用系统技术发展概况[J];柴油机;2010年06期

10 方金莉;魏名山;王瑞君;马朝臣;;采用中温有机朗肯循环回收重型柴油机排气余热的模拟[J];内燃机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玮玮;螺杆膨胀机间隙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7年

2 汪峰;C航运公司船舶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梅磊;船舶柴油机新型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登科;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气能量回收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谢光明;船舶降速航行的经济性和排放变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杨智博;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柴油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7 黄翔超;有机工质双循环螺杆膨胀机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3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2843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