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凹槽结构对水润滑微凹槽尾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06 08:48
  为研究仿生表面织构占比和宽度对尾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基于柔度矩阵法和润滑理论,计入内衬弹性变形,建立表面微凹槽织构水润滑尾轴承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设计矩形、圆形、等腰三角形3种不同截面形状的微凹槽表面织构水润滑尾轴承,对比分析凹槽占比和宽度对尾轴承承载力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局部凹槽尾轴承承载力和摩擦性能显著优于全局凹槽尾轴承;凹槽占比约为0.31时,矩形微凹槽尾轴承承载力达到最大值,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因此在设计、使用水润滑尾轴承,尤其是赛龙内衬水润滑尾轴承时,建议凹槽占比取值为0.30~0.32,此时可获得最佳润滑性能;随凹槽宽度的增大,局部矩形凹槽尾轴承润滑效果显著优于等腰三角形和圆形凹槽尾轴承。 

【文章来源】:润滑与密封. 2020,45(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凹槽结构对水润滑微凹槽尾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微凹槽尾轴承润滑模型

截面图,尾轴,凹槽,截面


微凹槽截面形状

原理图,原理,凹槽,板条


试验台采用长沙佳讯教学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 JXH-C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试验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试验来验证建立的水润滑微凹槽织构尾轴承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试验板条的内衬采用赛龙,其弹性模量为490 MPa,密度为3 220 kg/m3,泊松比为0.45;板条外壳采用6061铝合金,内衬与外壳采用环氧树脂粘贴。试验共设2组板条,分别为无微凹槽和局部微凹槽。轴径为60 mm,轴承内径为60.25 mm,轴承长度为100 mm,矩形凹槽为贯穿型跨度为0.4 mm,凹槽间距为2 mm,凹槽深度为50 μm。局部微凹槽板条是由入口边至周向30°范围内均匀加工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微凹槽。无微凹槽和局部微凹槽试块实物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面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混合润滑性能的影响[J]. 路继松,宋新涛,王晓力.  润滑与密封. 2019(11)
[2]表面织构对径向滑动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J]. 殷思明,赵三星.  轴承. 2019(03)
[3]微凹槽参数对轴承润滑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分析[J]. 巩加玉,金勇,刘正林,王焕杰,周建辉.  轴承. 2019(01)
[4]水润滑飞龙滑动轴承的表面织构热弹流润滑性能分析[J]. 董宁,王优强,刘前,黄兴保.  机械传动. 2016(01)



本文编号:3572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3572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