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稳定度对海面人工稀氧区形成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大气稳定度对海面人工稀氧区形成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水路运输 大气稳定度 高斯烟羽模型 稀氧区 海上交通安全
【摘要】:针对水中释放气体形成的特定稀氧区,利用MATLAB和高斯烟羽模型模拟分析了6种大气稳定度等级(A~F)下不同位置的气体浓度变化情况,绘制了相应的等浓度曲线和曲面,给出了大气稳定度对稀氧区形成的具体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点源的几何高度为0,抬升高度近似为0,有效源高度近似为0;在同一下风向距离处与海面同一位置处,气体浓度从低到高对应的大气稳定度等级依次为A~F;等浓度曲线覆盖面积、等浓度曲面覆盖区域从小到大对应的大气稳定度等级依次为A~F。可见,随着大气稳定度的提高,气体的停留时间增加,浓度升高,贴近海面扩散的趋势明显,有利于有效半径更大稀氧区的形成和维持。
【作者单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
【关键词】: 水路运输 大气稳定度 高斯烟羽模型 稀氧区 海上交通安全
【基金】:“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5131402031;4010403010208)
【分类号】:U698;U675.12
【正文快照】: 0引言海面人工稀氧区会对舰船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3],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往往需要稀氧区具有形成过程迅速、区域内氧气浓度足够低并贴近海面、有效范围足够大且能自我维持等诸多特性[4]。在特定海域水下适当深度释放相应气体的方法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绍佳,鲍若峪,罗小芬,罗经贯;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杨贤为,叶殿秀,马天健,汪万林;北京地区冬、春季节大气稳定度演变特征[J];气象;2002年01期
3 毕雪岩,刘烽,陈辉,吴兑,邓雪娇,黄健;北京地区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S1期
4 朱业玉;潘攀;张方;;河南大气稳定度的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5 陈建文;胡琳;王娟敏;吴素良;王琦;张文静;;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3期
6 马福建;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J];气象学报;1989年03期
7 吴惠疆;;新疆大气稳定度的分布特征[J];新疆气象;1991年12期
8 汪炳祥,钱成春;海面阻力系数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J];海洋通报;1992年05期
9 孟庆珍,王传根;大气稳定度分类中定时观测整数风资料的正确应用法[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孟庆珍,,邓新民,罗国成;大气稳定度两种日、夜分界精度的对比[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业玉;张方;潘攀;;河南大气稳定度的分布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蓉;范绍佳;鲍若峪;;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李聪;;南京地区大气稳定度特征[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杨振;张一平;于贵瑞;赵双菊;宋清海;;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大气稳定度时间变化特征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毕雪岩;刘烽;吴兑;邓雪娇;黄健;;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中;杜钦;;重庆主城区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特点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梅;大气稳定度对风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孙娜;镇江市大气稳定度及抬升高度计算方法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6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52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