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船舶论文 >

炭基材料对封闭空间内微量乙烯等中性气体的脱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4:04

  本文关键词:炭基材料对封闭空间内微量乙烯等中性气体的脱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炭材料 乙烯 中性气体 吸附 催化


【摘要】:封闭空间内微量乙烯等中性气体的脱除,对于舰船内人员的生命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舰船的果蔬贮存间内,有害的微量中性气体主要包括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醛等。其中,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果蔬腐败、降低果蔬储藏时间,从而影响船员远航能力;一氧化碳和甲醛是果蔬贮存间内共存的毒害气体,直接危害舰船内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对封闭空间内低浓度乙烯的脱除研究较少,对封闭空间中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醛等中性气体的广谱脱除研究也存在较大空白。本工作以炭基材料为基础,从吸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球形中孔炭对乙烯的吸附行为;在中性气体的催化脱除方面,制备了球形中孔炭担载钴催化剂、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等,研究了其对乙烯催化行为;并进一步采用制备的乙烯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和甲醛的脱除效果,探索了催化剂对于中性气体广谱脱除的可能性,以期望对于长时远航舰船的生命保障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改性球形中孔炭对乙烯吸附行为的研究。结合反相悬浮聚合法和硬模板法制备了一批球形中孔炭,并考察了孔结构、氮含量、钯负载、乙烯浓度、空速、湿度等工艺条件对乙烯吸附量的影响;球形中孔炭的乙烯吸附量为10.5 mL/g,活化后可增加至18.5 mL/g,负载钯后吸附剂能与乙烯形成π键络合,使吸附量上升至19.4 mL/g;担载5%Pd的球形中孔炭(MCS/Pd-5)对高浓度乙烯(5000 ppm)的吸附量高达24.5 mL/g;同时,该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抗湿性和循环稳定性。(2)球形中孔炭基催化剂催化脱除乙烯。采用球形中孔炭作为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钴(CoO)催化剂。担载30%CoO的球形中孔炭(MCS/Co-30)在185℃下即可完全催化脱除乙烯,操作温度远低于以椰壳基活性炭、硅胶和活性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球形中孔炭中丰富的中孔可以容纳大量的CoO并减少了团簇现象,氧气在其表面形成活性氧并进行快速反应。MCS/Co-30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79.2 kJ/mol,乙烯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级数为0.44。(3)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催化剂脱除乙烯。以氧化石墨烯和Pt、Pd、Au等贵金属化合物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高比表面积的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系列催化剂。初始溶液的最佳pH为7,所得气凝胶密度仅为约4 mg/mL。该催化剂可以在100℃以下完全催化脱除乙烯,其中担载5%铂的石墨烯气凝胶(Pt-GA)对乙烯的催化温度可以低至室温(25℃)。Pt-GA具有抗湿性、长寿命等特点,当Pt的担载量进一步下降至1%时,对乙烯的催化效率依然保持在96%以上。(4)聚合物辅助成型催化剂催化脱除乙烯。采用聚合物辅助成型法制备了具有3D空间网络结构的钻铈复合催化剂和锰铜复合催化剂,并考察了金属组成、空速、乙烯浓度等工艺条件对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在钴铈复合催化剂中,随着Ce02的加入,C0304和Ce02的晶粒尺寸趋于变小、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暴露出更多活性位。Co、Ce比例为1的催化剂(Co/Ce-1)在200℃下可以完全催化氧化1000 ppm的乙烯,并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锰铜催化剂由Mn203和CuO组成,Cu、Mn比例为0.5的催化剂(Cu/Mn-0.5)可以在235℃下达到乙烯的100%转化。(5)一氧化碳和甲醛等中性气体催化剂的探索研究。制备了低密度、高强度、高柔性的钌-石墨烯气凝胶催化剂,用于一氧化碳的脱除,经过空气处理后,RuOx和Ru02的含量升高,更有利于催化反应,能在室温下完全脱除500 ppm的CO,并可保持72 h以上。同时,测试了Co/Ce-1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催化性能,其能在30℃下完全催化氧化100 ppm的CO气体,并具有很高的循环稳定性,表现出了对乙烯和一氧化碳的广谱催化性能。Pt-GA催化剂能在室温下完全催化脱除一氧化碳和甲醛,表现出了对了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醛等中性气体的室温广谱催化脱除性能。
【关键词】:炭材料 乙烯 中性气体 吸附 催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74.703;TQ028.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8
  • 1.1 乙烯的来源与危害13-14
  • 1.2 乙烯的脱除方法14-19
  • 1.2.1 吸附法14-17
  • 1.2.2 直接氧化法17-18
  • 1.2.3 催化氧化法18
  • 1.2.4 生物过滤法18-19
  • 1.3 常用的乙烯脱除剂19-22
  • 1.3.1 乙烯吸附剂19-21
  • 1.3.2 乙烯催化剂21-22
  • 1.4 用于乙烯脱除的新材料22-23
  • 1.4.1 球形中孔炭22
  • 1.4.2 石墨烯气凝胶22-23
  • 1.5 其他中性气体的脱除23-25
  • 1.5.1 一氧化碳催化剂24-25
  • 1.5.2 甲醛催化剂25
  • 1.6 课题的提出25-28
  • 第2章 改性球形中孔炭对乙烯吸附行为的研究28-47
  • 2.1 引言28
  • 2.2 实验部分28-33
  • 2.2.1 原料及试剂28-29
  • 2.2.2 主要设备仪器29
  • 2.2.3 吸附剂的制备29-31
  • 2.2.4 分析表征31-32
  • 2.2.5 吸附剂性能考察32-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6
  • 2.3.1 球形中孔炭的形貌及结构表征33-36
  • 2.3.2 孔结构的影响36-38
  • 2.3.3 氮含量的影响38-41
  • 2.3.4 钯担载的影响41-43
  • 2.3.5 乙烯浓度的影响43-44
  • 2.3.6 湿度的影响44-45
  • 2.3.7 吸附剂循环性能45-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第3章 球形中孔炭基催化剂催化脱除乙烯47-71
  • 3.1 引言47
  • 3.2 实验部分47-51
  • 3.2.1 原料及试剂47-48
  • 3.2.2 主要设备仪器48
  • 3.2.3 催化剂的制备48-49
  • 3.2.4 分析表征49-50
  • 3.2.5 催化剂性能考察50-51
  • 3.3 结果与讨论51-69
  • 3.3.1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51-57
  • 3.3.2 催化剂的活性表征57-63
  • 3.3.3 催化剂的乙烯催化性能考察63-65
  • 3.3.4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65-67
  • 3.3.5 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计算67-69
  • 3.4 本章小结69-71
  • 第4章 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催化剂脱除乙烯71-93
  • 4.1 引言71
  • 4.2 实验部分71-74
  • 4.2.1 原料及试剂71-72
  • 4.2.2 主要设备仪器72
  • 4.2.3 催化剂的制备72-73
  • 4.2.4 分析表征73
  • 4.2.5 催化剂性能考察73-74
  • 4.3 结果与讨论74-92
  • 4.3.1 初始溶液pH对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形貌的影响74-78
  • 4.3.2 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的表征78-85
  • 4.3.3 贵金属-石墨烯气凝胶对乙烯的脱除85-86
  • 4.3.4 铂-石墨烯气凝胶催化脱除乙烯的条件实验86-89
  • 4.3.5 铂-石墨烯气凝胶的金属含量调节及性能考察89-92
  • 4.4 本章小结92-93
  • 第5章 聚合物辅助成型催化剂催化脱除乙烯93-112
  • 5.1 引言93-94
  • 5.2 实验部分94-97
  • 5.2.1 原料及试剂94
  • 5.2.2 主要设备仪器94
  • 5.2.3 催化剂的制备94-95
  • 5.2.4 分析表征95
  • 5.2.5 催化剂性能考察95-97
  • 5.3 结果与讨论97-110
  • 5.3.1 钴铈催化剂的表征97-103
  • 5.3.2 钴铈催化剂的乙烯催化性能考察103-105
  • 5.3.3 反应条件对钴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5-107
  • 5.3.4 锰铜系列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考察107-110
  • 5.4 本章小结110-112
  • 第6章 一氧化碳和甲醛等中性气体催化剂的探索研究112-129
  • 6.1 引言112
  • 6.2 实验部分112-116
  • 6.2.1 原料及试剂112-113
  • 6.2.2 主要设备仪器113
  • 6.2.3 催化剂的制备113-114
  • 6.2.4 分析表征114
  • 6.2.5 一氧化碳催化性能的考察114-115
  • 6.2.6 甲醛催化性能的考察115-116
  • 6.3 结果与讨论116-128
  • 6.3.1 钌-石墨烯气凝胶的形貌及结构表征116-117
  • 6.3.2 改性钌-石墨烯气凝胶的表征117-120
  • 6.3.3 钌-石墨烯气凝胶的一氧化碳催化性能120-121
  • 6.3.4 钴铈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催化性能121-123
  • 6.3.5 铂-石墨烯气凝胶的一氧化碳、甲醛催化性能123-128
  • 6.4 本章小结128-129
  • 第7章 论文结论及今后工作展望129-132
  •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129-130
  •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30-131
  • 7.3 今后工作展望131-132
  • 参考文献132-147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147-149
  • 致谢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鸿飞;冀克俭;刘元俊;邓卫华;赵晓刚;高岩立;周彤;李艳玲;;铂、钯负载型活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一氧化碳的催化氧化活性[J];化学分析计量;2014年05期

2 孙敬方;张雷;葛成艳;汤常金;董林;;固相浸渍法和湿浸渍法制备CuO/CeO_2催化剂及其CO氧化性能的对比研究[J];催化学报;2014年08期

3 陈国星;李巧灵;魏育才;方维平;杨意泉;;镍促进CuO-Ce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低温CO氧化活性(英文)[J];催化学报;2013年02期

4 余运波;赵娇娇;韩雪;张燕;秦秀波;王宝义;;焙烧与预处理条件对Co_3O_4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3年02期

5 薛雯娟;张新艳;李鹏;刘昭铁;郝郑平;麻春艳;;Au-Cu/Co_3O_4双金属催化剂上乙烯完全催化氧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6 曲振平;张晓东;陈丹;李新勇;闻梦;王奕;马丁;吴晶晶;;CeO_2对催化剂银物种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7 何运兵;纪红兵;;温和条件下甲醛在Pt/TiO_2上催化氧化反应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J];催化学报;2010年02期

8 闻梦;曲振平;张晓东;李新勇;;Ag/SiO_2催化剂对C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5期

9 徐生盼;陈庆军;梁晓怿;凌立成;;球形活性炭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J];炭素;2008年03期

10 胡涛;杨建;赵军;王丹君;宋焕玲;丑凌军;;尿素燃烧法制备Cu-Ce-O催化剂用于消除CO[J];催化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邱子文;大粒径球形中孔炭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李俊;乙烯吸附剂及其相应吸附设备的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严欣;球形有序中孔炭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4 邓丛静;活性炭改性及对乙烯吸附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8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818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