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吸声体的优化设计及其在腔体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模态吸声体的优化设计及其在腔体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在船舶噪声控制中,由于船舱空间狭窄,导致实施减振降噪措施困难,减小低频噪声更难。在现有的噪声控制方法中,主动噪声控制(ANC)主要用来控制低频噪声,且占用空间小,但成本较高,技术也还不够成熟。被动噪声控制中,大部分吸声材料和阻尼材料能有效地控制中高频噪声,但当用于减小低频噪声时,因为要求的材料厚度较大而难以应用。为了经济简便地控制低频噪声,开发了长T型吸声体(TAR)。TAR由两根互相垂直的管子组成,其中一根很短的管子两端开口,另一根较长的管子两端封闭。TAR主要通过声共振进行吸声,具有较大的长细比,容易安装在结构表面或嵌入结构中,占用空间小。并且TAR的管道越长,控制的频率就越低,狭长的管道还能吸收更多的声能。另外TAR具有多模态特性,经过适当设计,能使用单个TAR控制多个频率的噪声,减少所需TAR个数,提高噪声控制工作效率。TAR的安装位置对其控制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需要使用优化算法进行计算。在之前对TAR的研究中,都是用单目标优化分别计算控制各阶模态的TAR安装位置,但这并没有考虑控制不同模态的TAR之间的耦合,导致整体的控制效果与理想控制效果有一定差别。解决的方法是使用多目标优化,对所有TAR的安装位置进行全局优化。本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TAR在腔体低频噪声控制中的优化设计问题,且就下列几项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建立腔体与吸声体的声学耦合理论模型;2)通过基于遗传算法和爬山算法的单目标与多目标优化方案,探讨在单模态和多模态腔体噪声控制中吸声体的位置优化问题;3)创新性地开发“用一个TAR来控制两个不同频率噪声”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模型、优化算法和设计方法是有效的,基于本文理论所设计的TAR能在低频噪声控制中展示出优异的性能。
【关键词】:噪声控制 多目标优化 多模态吸声体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6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主要符号表9-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船舶噪声现状11-12
- 1.2 噪声控制方法12-14
- 1.3 亥姆霍兹共振器14-17
- 1.4 长T形吸声体17-19
- 1.5 本文研究目的19-21
- 第二章 吸声体理论模型21-27
- 2.1 HR理论模型21-22
- 2.2 TAR理论模型22-25
- 2.2.1 声线阻抗转移22-24
- 2.2.2 T型管24-25
- 2.3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 腔体噪声控制27-48
- 3.1 腔体声场模型27-30
- 3.2 腔体与吸声体耦合模型30-39
- 3.2.1 多吸声体30-33
- 3.2.2 单吸声体33-36
- 3.2.3 耦合求解36-39
- 3.3 腔体噪声控制实验39-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单模态优化48-71
- 4.1 优化策略48-49
- 4.2 遗传算法49-59
- 4.2.1 算法简介49-50
- 4.2.2 算法原理50-57
- 4.2.3 模糊选择法57-58
- 4.2.4 计算流程58-59
- 4.3 爬山算法59-63
- 4.3.1 算法简介59-60
- 4.3.2 算法原理60-62
- 4.3.3 计算流程62-63
- 4.4 单模态优化实验63-70
- 4.4.1 遗传算法63-67
- 4.4.2 爬山算法67-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多模态优化71-86
- 5.1 单目标优化71-74
- 5.2 多目标优化74-76
- 5.2.1 目标函数75-76
- 5.2.2 设置算法76
- 5.3 TAR多模态控制76-78
- 5.4 多模态优化实验78-85
- 5.4.1 多目标优化78-81
- 5.4.2 TAR多模态控制81-85
- 5.5 本章小结85-86
- 结论与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6-97
- 致谢97-98
- 附件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玉恒;国内噪声控制近况评述[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6期
2 郭建华,郭小渝;噪声控制新方法的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第37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在沪举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6期
4 王季卿;;第37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大会在沪举行[J];声学技术;2008年06期
5 江珍泉;;噪声与噪声控制[J];化肥设计;1981年02期
6 李炳光;噪声控制工程师应具有的条件[J];声学学报;1979年01期
7 车世光;工厂噪声控制的若干问题[J];劳动保护;1982年06期
8 张则陆,夏德荣;上海市噪声控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2年01期
9 方丹群;国内外噪声控制工程学科发展概况[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2年02期
10 ;噪声控制文献题录索引[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瑞祥;王世强;姚琨;;职业噪声控制计划的运行和管理[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韩明爽;李钢;张佐男;;铁道列车通行数量与铁路边界噪声控制关系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汪明清;李芳年;;怀柔电信局自备电站噪声控制[A];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C];1989年
4 田丽萍;孙金艳;赵昌盛;;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评价的实践与建议[A];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连峰;滕远东;周万联;;水泥厂噪声控制[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钟铭;;汽车噪声控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苗锋;王庭佛;;船厂涂装工场噪声控制浅析[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汪明清;李芳年;;北京香山饭店冷却塔噪声控制[A];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C];1989年
9 任文堂;;噪声评价和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汪爱元;;九江市“十一五”城市噪声控制规划[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榴;汽车噪声控制不应再被忽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王保卫;噪声控制妙招多[N];健康报;2004年
3 记者 杜丹丹 通讯员 国中调;环保教育最获认可噪声控制有待改进[N];中山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文硕;履行社会责任要走在时代前面[N];国家电网报;2009年
5 吴庆伟 宣敬张 作者单位: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论通风空调系统噪声控制[N];建筑时报;2004年
6 记者陈光榕;高速路有了完整的噪声控制系统[N];中国交通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文硕 武星;政平经验构建电网噪声控制体系[N];国家电网报;2009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丁士能;把握趋势 淘金降噪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自己动手消除电脑风扇的噪音[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黄青山 管亚东 李健盛 曾礼文;金山银山更有大环境做靠山[N];深圳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剑;基于FXLMS算法的窄带主动噪声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黄博妍;管道宽窄带混合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若干关键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吉;旋转机械结构噪声及其控制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陈源;基于声子晶体的周期结构带隙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孙少军;重型车用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飞;一种窄带主动噪声控制系统频率失调补偿方法的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田颖;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及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蔡松林;抗冲击噪声干扰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柯鹏飞;多模态吸声体的优化设计及其在腔体噪声控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董建峰;基于DM642的窄带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泽峰;冷却塔的噪声控制及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杨晓;医院重症监护室噪声控制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小高;基于一维多谐频声源的主动噪声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傅国清;基于优化算法的主动噪声控制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罗梦莹;主动噪声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91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