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单面焊接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薄板单面焊接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摘要】:现代造船行业中,6mm及以下焊接薄板结构被大量地应用于船舶上层建筑及一些滚装船的汽车甲板上。薄板结构的焊接变形是焊接领域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焊接变形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而且涉及电弧物理、传热学、冶金学、力学等多门学科,情况复杂而且难于预测。随着近年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靠累积经验来控制焊接中的残余变形的传统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焊接变形的原理,从理论上指导焊接生产实践。对焊接变形的预测与计算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直到计算机技术被推广普及,大型有限元软件得以开发使用,使用计算方法模拟复杂焊接过程才成为可能。在制造业,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使材料利用率增加25%,生产成本节省30%,从产品设计到实际投产的时间缩短40%[1],因此,计算机模拟为焊接技术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焊接是一个局部瞬时加热并随后自然冷却的热过程。在焊接过程中,温度迅速而剧烈的变化不但影响着金属焊缝的组织,而且对接头的力学性能和焊后的残余变形也有很大作用。因而研究焊接温度场的变化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热力学模块,基于陶质衬垫CO_2气体保护焊工艺试验实例,以两块等尺寸6(mm)厚钢板的陶瓷衬垫单面对接平焊工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进行了薄板单面焊接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中利用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实现热源沿焊缝的移动(第二次焊接从第一次焊接起始位置开始);采用单元“死生”技术模拟了多道焊中熔池金属填充焊缝过程。本文研究了单面焊焊缝多道焊温度场的三维动态模拟,建立了可靠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应力应变场及改进焊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促进了焊接有限元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薄板焊接变形 单面焊 温度场 生死单元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671.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6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1-12
- 1.2 CO_2气保单面焊工艺12-13
- 1.3 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13-15
- 1.3.1 焊接温度场的研究现状13-14
- 1.3.2 焊接温度场计算存在的问题14-15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6
- 2 焊接温度场的基本理论16-25
- 2.1 关于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概念16-17
- 2.1.1 焊接温度场16-17
- 2.1.2 温度梯度17
- 2.1.3 热流密度17
- 2.2 热传播的基本定律17-19
- 2.2.1 热传导17-18
- 2.2.2 热对流18
- 2.2.3 热辐射18
- 2.2.4 全部表面传热18-19
- 2.3 导热微分方程式19-20
- 2.3.1 控制方程式19
- 2.3.2 初始条件19
- 2.3.3 边界条件19-20
- 2.4 焊接热源20-24
- 2.4.1 焊接热效率20-21
- 2.4.2 焊接热源模型21-24
- 2.5 相变潜热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3 基于ANSYS软件的焊接温度场模拟过程25-33
- 3.1 有限元法和有限元软件25-26
- 3.1.1 有限元法25
- 3.1.2 几种常用有限元程序25-26
- 3.2 ANSYS热分析26-28
- 3.2.1 稳态热分析27
- 3.2.2 瞬态热分析27
- 3.2.3 非线性分析27-28
- 3.3 ANSYS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28-31
- 3.3.1 前处理28-29
- 3.3.2 加载和求解29-30
- 3.3.3 后处理30-31
- 3.4 参数化编程语言31-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4 陶质衬垫CO_2单面焊温度场模拟33-58
- 4.1 建模38-54
- 4.1.1 建立焊缝及工件的几何模型38-39
- 4.1.2 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参数39-45
- 4.1.3 划分网格45-54
- 4.2 边界条件54-55
- 4.2.1 边界条件54-55
- 4.2.2 初始条件55
- 4.3 热源55-57
- 4.3.1 热源模型55-56
- 4.3.2 热源的移动56-57
- 4.4 确定载荷步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5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研究58-66
- 5.1 温度场计算58-65
- 5.1.1 垂直焊缝(宽度)方向各点的温度历程59-63
- 5.1.2 焊缝中心线各点的温度时间变化历程63-65
- 5.2 本章小结65-66
- 6 结论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忠明,杨广臣,张彦华;焊接温度场与力学场模拟的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1期
2 胡敏英;吴志生;;基于单元生死焊接温度场应力场模拟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年06期
3 刘波;姚河清;;移动热载荷在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仉传兴;肖汉斌;;基于有限元分析钢板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J];起重运输机械;2008年09期
5 仉传兴;肖汉斌;;基于有限元分析钢板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1期
6 陈定华,吴林,徐庆鸿;微计算机测定焊接温度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7 李淑华,李宝彦;焊接温度场的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马杭;周期性热源下焊接温度场的边界元计算[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9 汪建华,戚新海,钟小敏;三维瞬态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王者昌,崔岩,高季明;逆向焊接温度场原理及应用[J];宇航材料工艺;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总涛;唐德渝;;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蒋力培;张甲英;马宏泽;;双波长滤光片式红外测量焊接温度场系统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3 张晓燕;麻永林;付月英;;焊接温度场的二维数值模拟[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赵博;武传松;;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吴圣川;刘建华;;轻合金复合焊接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鄢秀庆;龙莉萍;;平板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满;;超级钢等离子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顺洪;万鹏腾;胡良果;;薄板激光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9 姚君山;张彦华;;有源强化焊接传热效应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庆贤;穿孔等离子弧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高效三丝埋弧焊焊接温度场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乐天;厚壁管环焊缝焊接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工艺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毕凯强;CMT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汪媛媛;薄板单面焊接温度场的数值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郝飞;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预测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6 陆权森;双丝推挽式脉冲MIG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杨乔;方矩形管焊接温度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蔡合超;拖拉机悬挂杆件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数值模拟[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9 王长利;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顾立志;铝合金筒体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三维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5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huanbolw/95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