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插入式MRI梯度线圈设计与制作

发布时间:2017-10-18 19:44

  本文关键词:插入式MRI梯度线圈设计与制作


  更多相关文章: MRI 插入式梯度线圈 模拟退火 有限差分 流函数 分离式梯度线圈


【摘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不断向快速、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成像速度加快,有利于降低病人扫描过程中的不适感并减少成像过程中的运动伪影,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梯度线圈作为MRI系统的重要部件,为了满足上述成像需求,需要产生更高的梯度场强和更快的切换速度。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图像信息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图像引导,MRI系统逐渐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直线加速器(LINAC)等融合,这种融合的MRI系统通常是分离式的,所以具有分离式结构的梯度线圈也逐渐发展起来。基于梯度线圈的发展需要,本文进行了自屏蔽插入式梯度线圈和分离式梯度线圈的设计研究。首先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z方向梯度线圈的仿真设计,并研究了不同感兴趣区域大小以及线圈圈数对梯度线圈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梯度线圈性能,又使用了基于有限差分的流函数方法对自屏蔽插入式梯度线圈进行仿真设计,由于这种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梯度线圈,所以将该方法推广到分离式梯度线圈的设计研究中。根据得到的梯度线圈绕制模式,本文设计了一套梯度线圈的制作工艺流程,并对制作完成的梯度线圈进行了初步测试。从本文的设计结果可以看出,插入式梯度线圈通过线圈尺寸的缩小,在梯度线圈效率以及梯度磁场均匀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由于距离系统铁磁性结构较远,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涡流效应也大大减小,实际制作中甚至不需要使用屏蔽线圈。对于分离式梯度线圈,仿真得到的梯度线圈效率和梯度磁场的均匀性都明显下降,为了减小由于线圈空间缩减导致的线圈性能恶化,可以考虑使用法兰式的梯度线圈结构。制作得到的插入式梯度线圈虽然因为所用铜线较细并且线圈圈数较多等原因,线圈电感和电阻相比1.5T磁共振系统梯度线圈并没有减小,但由于线圈效率的显著提升,在梯度场强和切换速率上仍然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MRI 插入式梯度线圈 模拟退火 有限差分 流函数 分离式梯度线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梯度线圈研究现状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15-31
  • 2.1 磁共振物理基础15-20
  • 2.1.1 自旋与进动15-17
  • 2.1.2 射频脉冲与磁共振现象17-18
  • 2.1.3 弛豫18-20
  • 2.2 磁共振信号产生与采集20-22
  • 2.3 空间编码与k空间22-25
  • 2.4 磁共振系统25-30
  • 2.4.1 主磁体系统26-27
  • 2.4.2 梯度系统27-29
  • 2.4.3 射频系统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插入式梯度线圈设计31-68
  • 3.1 基于模拟退火的z方向梯度线圈设计31-40
  • 3.1.1 控制方程31-32
  • 3.1.2 模拟退火算法和代价函数32-34
  • 3.1.3 设计实例34-40
  • 3.2 基于有限差分的自屏蔽插入式梯度线圈设计40-68
  • 3.2.1 流函数41-43
  • 3.2.2 控制方程43-45
  • 3.2.3 线圈有限差分分析45-49
  • 3.2.4 线圈场域分析49-50
  • 3.2.5 矩阵方程50-51
  • 3.2.6 Tikhonov正则化求解51-53
  • 3.2.7 设计实例53-64
  • 3.2.8 分离式梯度线圈设计初探64-68
  • 第4章 梯度线圈工艺设计和制作68-74
  • 4.1 工艺流程68-72
  • 4.1.1 选材68
  • 4.1.2 线圈绕制68-70
  • 4.1.3 灌注封装70-72
  • 4.2 初步测试72-7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5.1 总结74-75
  • 5.2 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2
  • 个人简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新宇;郑黄华;熊浩;冉小军;任伯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呼吸道MRI形态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36期

2 熊海涛;;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3年03期

3 李捷玮,赵广宇,刘吉祥,信艳红,乔德彪,赵玉样;军队医院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利用与经济学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7期

4 中太;联合使用高温治癌装置与MRI装置[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年05期

5 吴新淮;赵永华;韩周竹;;MRI主要子系统可排除故障中文文献的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1期

6 郑正泉;零蒸发率MRI用闭式循环制冷机及其插入式接口[J];低温工程;1996年01期

7 ;贝内利MRI卡宾枪[J];轻兵器;2011年14期

8 张艳丽;黄文月;曾林锁;谢德馨;;新型开放式超导MRI主磁体结构优化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 冯忠奎;季素云;贾栋尚;孙学锋;孙立新;阎炳水;刘璨;;开放式线圈屏蔽高场超导MRI磁体的优化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3年11期

10 康立丽,林意群;MRI常见伪影及解决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新平;;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与病理研究[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何雨洁;汪晶莹;夏黎明;张克文;向旭;刘书田;代慧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白青科;赵振国;李跃华;隋海晶;谢秀海;龚怡;赵晓晖;曲忠森;陆练军;沈健;夏卫英;;多模式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振国;白青科;隋海晶;谢秀海;赵晓晖;王连文;陆练军;沈健;;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邓忠良;陈富;柯珍勇;程昀;冉金伟;;MRI引导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初步临床应用[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卜文良;苏伟年;蓝威;;MRI对早期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51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波;魏光师;陈树良;吴姗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李春高;张东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MRI诊断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楼毅;王翔;周海春;赖灿;;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附15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牛军;李欣;叶祖萍;王春祥;陈静;戴春娟;胡博;吴雪青;詹江华;;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诊疗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姜恒;我国医用永磁MRI磁体开发获重大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王迪;MRI“揪”出更多乳腺癌病例[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张忠霞;美癌症学会建议:乳腺癌高危女性每年做一次MRI[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马艳红;北京安贞医院建立国内最大冠心病MRI数据库[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衣晓峰 李华妍;步行负荷诊断腰椎狭窄与MRI相当[N];中国医药报;2013年

7 秦笃烈;MRI和起搏器可以兼得[N];健康报;2003年

8 记者 闫煈;卫生部加强PET—MRI配置管理[N];健康报;2011年

9 杨文利;千亿MRI市场能否重新洗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MRI高信号与颈脊髓慢性压迫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黄琴;MRI引导聚焦超声联合载基因微泡靶向开放血脑屏障促进外源基因体内转染[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沈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脑组织结构及代谢改变MRI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杰;MRI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磁敏感成像与肾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仁知;3.0T MRI评价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熊斌;滑动多层MRI在直肠癌M分期中的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武海澄;MRI磁体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吴琼华;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和病理学评价及相关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冯霞;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I显示阴性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林炳权;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制备优化、表征及对良恶性淋巴结MRI诊断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颖;MR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乳腺小肿块中的诊断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明磊;子宫内膜癌MRI动态增强和DWI表现与VEGF-C的相关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3 周佳;多模态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陈菲菲;多模态MRI在直肠癌的应用—高分辨率MR、动态增强扫描及IVIM模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庆云;MRI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梁玲艳;MRI评估喉癌及下咽癌术前分期的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肖雅楠;MRI在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胡昊;3T-MRI眼眶结构定量测量在Graves眼病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9 黄飞龙;普美显增强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韩利敏;负载疏水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脂质体制备及作为肿瘤MRI探针[D];东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56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56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