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18 20:34

  本文关键词: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全固态薄膜电池(TFB) 固态电解质薄膜 正极薄膜 负极薄膜 TFB固相界面


【摘要】:同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电池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在提高比能量、比功率密度以及循环性能方面也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全固态锂电池中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的制备工艺成熟,电池性能优异,已率先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同,TFB的主要制备方法是物理成膜形成致密正极、电解质和负极薄膜,各层薄膜采用原位叠加方式形成。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TFB的研究工作,力图囊括全固态薄膜电池的完整制备过程以及各制备环节的技术进展和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本文首先分述了固态电解质薄膜、正极薄膜、负极薄膜等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的研究进展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设计、制备以及TFB制备过程及其关键问题和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还介绍了基底、集流体、封装三个辅助部分的制备过程以及最近报道的新型特殊结构TFB。
【作者单位】: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全固态薄膜电池(TFB) 固态电解质薄膜 正极薄膜 负极薄膜 TFB固相界面
【分类号】:TM912
【正文快照】: 电池通过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满足了可携带电源的需求。电池中的基本化学物理过程是伴随着 电子转移反应时在正负极之间的荷电离子传输。目前绝大多数电池采用液态电解质实现离子传输过程[1],这是因为液态电解液中的离子同周围环境中的离子、分子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力弱,束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伶;孙克宁;张乃庆;范立双;贾德昌;;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3期

2 洛;;固态薄膜传感器[J];分析仪器;1973年01期

3 梁科;;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其阴极薄膜材料制备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2期

4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全固态薄膜电池雏形[J];电力与能源;2012年01期

5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全固态薄膜电池雏形[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1期

6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全固态薄膜电池雏形[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1期

7 赵胜利;文九巴;祝要民;秦启宗;;全固态薄膜锂电池0.3Ag-V_2O_5|LiPON|Li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功能材料;2008年01期

8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全固态薄膜电池雏形[J];硅谷;2011年24期

9 曹乾涛;吴孟强;张树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3期

10 杨同欢;丁飞;刘兴江;;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正文;;全固态薄膜电池[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2 宋杰;郑明森;董全峰;詹亚丁;林祖赓;;全固态薄膜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刘文元;傅正文;秦启宗;;一个新颖的全固态薄膜“无锂”电池[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4 刘文元;王保民;刘先年;梁成宝;傅正文;秦启宗;;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与微太阳电池组合的电源[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文元;傅正文;秦启宗;;以LiCoO_2为阴极的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文元;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余乐;新型固态薄膜电池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崔艳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4 赵胜利;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无机电解质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驰麟;基于全固态锂电池的电解质和正极薄膜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涛;大功率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顾正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国光;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登梅;Ti掺杂LiMn_2O_4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丽凤;新型聚苯撑乙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7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57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