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2:09

  本文关键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协调控制 电压下垂控制 斜率自适应


【摘要】: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孤岛供电以及有利于分布式能源和风电并网,比双端系统更为灵活可靠性更高。多端直流电网包含若干直流端,对直流系统来说,电压必须保持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电源和负载的正常运行,否则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此外当某一个换流站因故障退出运行时,其余换流站能抵御一定的扰动,之后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点,所以如何协同控制各直流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且完成供电功能是直流电网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论文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原理、多端协调控制策略以及系统的优化运行进行了研究,能够为多端柔性直流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电压源换流器级控制作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区别于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的关键所在。论文首先分析了电压源换流器的两种主要控制方式:直接控制(间接电流控制)和矢量控制(直接电流控制),确定内外环控制方式,然后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系统控制策略如松弛节点集中控制、电压裕度控制、电压下垂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送多受”运行方式下的下垂控制方式以及下垂斜率整定的方法,实现了换流站承担的功率正比于换流站容量的目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系统的直流电压能够维持在系统所能允许的运行区间之内,即系统直流电压不能太高,否则会降低系统中主设备的绝缘裕度;同样直流电压也不能太低,否则流过系统的直流电流大大增大,将会增加总的系统损耗。本文最后基于传统的下垂控制提出一种斜率自适应调节的电压下垂控制方式,在多端系统中引入一个公共直流参考电压,根据系统直流电压值与预设的稳定电压参考值之间的偏差量来自动调节直流电压下垂斜率,从而使得下垂控制器能够实时调节送端换流器的直流功率,实现对送端换流器的直流电压的调节,减小送端换流器的直流电压值与预设的稳定电压参考值之间的偏差,使系统直流电压更好地运行在安全范围之内。最后对本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本论文待完成的工作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协调控制 电压下垂控制 斜率自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VSC-MTDC研究现状11-14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14-15
  • 第二章 VSC-MTDC基本结构及其控制原理15-32
  • 2.1 基本运行原理和典型结构15-17
  • 2.1.1 功率传输原理15-16
  • 2.1.2 多端直流系统的典型网络结构16-17
  • 2.2 电压源换流器的矢量控制方式17-25
  • 2.2.1 VSC换流器的数学模型18-21
  • 2.2.2 双闭环矢量控制21-25
  • 2.3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级协调控制策略25-31
  • 2.3.1 集中式直流松弛节点26-27
  • 2.3.2 电压裕度控制27-29
  • 2.3.3 电压下垂控制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基于“多送多受”运行方式的下垂控制研究32-48
  • 3.1“多送多受”运行方式的下垂控制32-33
  • 3.2 基于四端柔性直流系统的下垂斜率整定分析33-37
  • 3.3 基于MMC的RTDS仿真系统设计37-44
  • 3.3.1 MMC电压源换流器仿真建模37-41
  • 3.3.2 内外环控制单元仿真建模41-43
  • 3.3.3 交流侧电路仿真建模43-44
  • 3.4 仿真验证44-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下垂斜率控制的优化运行48-58
  • 4.1 电压功率下垂斜率控制器的设计48-50
  • 4.2 基于电压偏差量的自适应式下垂控制50-52
  • 4.3 多端系统功率动态响应分析52-54
  • 4.4 仿真验证54-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59
  • 5.1 总结58
  • 5.2 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64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荔;刘会金;陈格桓;;直流调制措施在三峡—华东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作用[J];电力安全技术;2006年02期

2 吴顺今;张龙根;;直流输电系统[J];今日科技;1982年09期

3 黄万永;孙佩京;;葛上直流输电系统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1991年03期

4 ;世界上最大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J];山西电力技术;1995年02期

5 刘红超,李兴源,王路,陈凌云,邱晓燕;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调制的协调优化[J];电网技术;2004年01期

6 贾立雄,胡小正;2004年度全国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J];电力设备;2005年09期

7 郎鹏越;杨秀;;交直流输电系统非线性模型分析[J];华东电力;2006年07期

8 颜伟;黄淼;魏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9 陈辉祥;黄河;;多回直流输电系统间协调控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2007年04期

10 刘崇茹;;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功率优化[J];电网技术;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超;李兴源;王路;邱晓燕;;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调制的协调优化[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欧开健;洪潮;;南方电网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动态性能研究[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于立友;齐磊;郝];;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风险评估研究[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论文集[C];2014年

4 欧开健;荆勇;任震;;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性评估的模型和算法[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郝强;罗隆福;时键峰;张俊华;李勇;刘福生;;基于逆系统方法的新型直流输电系统一般非线性控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崇茹;张伯明;孙宏斌;;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对交直流连接母线电压幅值的影响[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芫萍;;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危害及抑制措施[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帆;;直流输电系统参与互联电网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控制的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鹏;胡铭;蔡汉生;田杰;陈松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实时闭环仿真建模研究[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洪潮;饶宏;KLAUS BERGMANN;;An AC/DC Real Time Simul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tudying China Southern Power System[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蓝旺;南方电网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平稳[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MEB记者 崔宏薇;我国直流输电系统6年停运199次多为变流站原因[N];机电商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杨鹤云;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N];中国电力报;2007年

4 记者 王旭辉 见习记者 刘炎林;青海用上西藏电[N];中国能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晓洪;复杂运行条件下交直流系统运行特性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许烽;输电线路交改直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杨卫东;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郭春义;新型混合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基础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杨汾艳;直流输电系统主回路和控制器参数优化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袁旭峰;新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理论及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梁海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实验系统的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张艳;直流输电系统的光纤电流测量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管敏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范心明;面向风电场并网的双端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鹏;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VSC-HVDC的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陈晓忱;感应滤波技术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代高富;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闫文宁;多端柔性交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贺勇;孤岛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频率附加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张祥;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兴桥;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RTDS仿真模型及保护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徐鹏;一种典型的混联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杜晓舟;模块化多电平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胡泽芳;新型±800kV直流输电系统谐波特性及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3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63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f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