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的虚拟电厂调度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场景的虚拟电厂调度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场景技术 虚拟发电厂 优化调度 分布式电源
【摘要】:在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分布式发电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快速发展,使得其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但由于分布式电源本身容量小、分布范围广泛等特点,当其并入电网参与电力生产调度时会给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分布式电源中的间歇性清洁能源。虚拟电厂的提出为打破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之间的矛盾以及高效、合理利用清洁能源开辟了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以虚拟电厂调度策略为研究内容,分析、探讨了虚拟电厂内部各类发电单元的调度方式,为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虚拟电厂的框架结构及特征进行了基本介绍,并具体分析了常见分布式单元的发电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定预测水上的预测误差模型,并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对模型中的噪声进行分层抽样,保证样本在原始分布空间的均匀性。然后通过基于场景距离的向后场景削减技术,剔除原始场景中大量的重复或相似的场景,从而生成预先设定数目的经典场景。其次,建立了虚拟电厂内部以收益最大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并提出了对于电网及电厂两者体现公平原则的出力“成分”约束,在激励虚拟电厂并网发电的同时保证电网的利益。随后,为解决智能优化算法在求解高维度多元优化问题时计算时间较长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对基于选择的粒子群算法中初始种群的生成及粒子进化过程中的权重系数进行了改进。最后,以一个包含风电的虚拟发电厂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多场景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及求解算法的高效性。
【关键词】:多场景技术 虚拟发电厂 优化调度 分布式电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虚拟电厂的研究动态10-12
- 1.2.2 新能源发电优化调度的研究现状12-13
- 1.3 论文主要工作13-14
- 第2章 虚拟电厂及其特性分析14-20
- 2.1 概述14
- 2.2 虚拟发电厂及其特征14-17
- 2.2.1 虚拟电厂结构14-16
- 2.2.2 虚拟电厂特征16-17
- 2.3 虚拟发电厂内部发电单元特性17-18
- 2.3.1 风力发电特性17-18
- 2.3.2 太阳能发电特性18
- 2.3.3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18
- 2.4 虚拟发电厂调度模式18-19
- 2.5 本章小结19-20
- 第3章 多场景技术及经典场景的生成20-28
- 3.1 概述20
- 3.2 初始场景集生成方法20-24
- 3.2.1 基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建模21-22
- 3.2.2 基于一定预测技术的误差建模22-23
- 3.2.3 蒙特卡罗模拟法23
- 3.2.4 拉丁超立方抽样法23-24
- 3.3 场景削减技术24-25
- 3.4 经典场景集的生成25-26
- 3.5 本章小结26-28
- 第4章 虚拟电厂内部优化调度方法28-46
- 4.1 概述28
- 4.2 虚拟电厂调度模型28-31
- 4.2.1 虚拟电厂调度目标函数28-29
- 4.2.2 约束条件29-31
- 4.3 调度模型求解算法31-33
- 4.3.1 粒子群算法简介31
- 4.3.2 算法的改进31-33
- 4.4 求解流程流程33-34
- 4.5 算例分析34-44
- 4.5.1 算例介绍34-36
- 4.5.2 计算过程36-39
- 4.5.3 结果分析39-44
- 4.6 本章小结44-46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6-48
- 5.1 结论46
- 5.2 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奕挺;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影响及准入容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闫斌杰;不确定条件下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投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朱明明;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臻波;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长如;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保护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杨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2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8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