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9:38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摘要】:橄榄石型LiFePO4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自发现以来,便由于其优良的安全性能、循环性能和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被誉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纯相的LiFePO4材料,并系统的研究了配料比、加料顺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因素对材料组成、相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达到一定的配料比时才能得到纯相材料,在锂量较少时并不能得到纯相的磷酸铁锂,而一次沉淀加料顺序下,所得到的材料同样有杂相的存在。不同的反应物浓度不会影响材料的相结构,但是随着浓度的不同,材料的粒度和团聚性也会不同。反应温度与时间的不同配合、pH值的不同也将会对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对磷酸铁锂材料进行了碳包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包碳方式、碳源、包碳量等因素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碳的加入并不会影响磷酸铁锂的相结构,但是包碳方式、碳源和包碳量的不同,对磷酸铁锂碳包覆材料的粒径、形貌、分散性、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结果表明:以LiOH、FeSO4、H3PO4为原料,配料比为Li:Fe:P=3:1:1,通过二次沉淀加料顺序,以0.3mol/L作为反应物浓度,调节配液pH=6-7,在220℃下水热反应10h,得到性能优良的纯相的LiFePO4材料。在确定了最优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掺杂20%的蔗糖进行原位碳包覆,所得LiFePO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越,0.1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10.5mAh/g,且20次循环后容量基本无衰减。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碳包覆 电化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引言10
  • 1.2 锂离子电池10-13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10-11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分类11-12
  •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12-13
  • 1.2.4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特点13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3-16
  • 1.3.1 钴系正极材料(LiCoO_2)14-15
  • 1.3.2 镍系正极材料(LiNiO_2)15
  • 1.3.3 锰系正极材料(LiMn_2O_4)15-16
  • 1.3.4 三元材料(LiCoxNiyMn1-x-yO_2)16
  • 1.3.5 新型材料(LiFePO_4)16
  • 1.4 橄榄石型LiFePO_4正极材料16-25
  • 1.4.1 LiFePO_4的结构16-18
  • 1.4.2 LiFePO_4的充放电机理18
  • 1.4.3 LiFePO_4的制备方法18-22
  • 1.4.4 LiFePO_4的改性研究22-23
  • 1.4.5 LiFePO_4的发展与展望23-25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技术25-30
  • 2.1 材料合成25-27
  • 2.1.1 实验合成原料25-26
  • 2.1.2 实验合成设备26
  • 2.1.3 实验合成方法26-27
  • 2.2 材料表征27-28
  • 2.2.1 X射线衍射27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27
  • 2.2.3 热重和差热分析27-28
  • 2.2.4 拉曼光谱分析28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28-30
  • 2.3.1 电极的制备28
  • 2.3.2 电池的组装28-29
  •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29-30
  • 第3章 LiFePO_4材料的制备及研究30-50
  • 3.1 引言30
  • 3.2 LiFePO_4材料制备工艺研究30-49
  • 3.2.1 配料比的影响30-31
  • 3.2.2 加料顺序的影响31-35
  • 3.2.3 浓度的影响35-38
  • 3.2.4 温度的影响38-41
  • 3.2.5 时间的影响41-44
  • 3.2.6 pH值得影响44-49
  • 3.3 本章总结49-50
  • 第4章 LiFePO_4/C材料的制备及研究50-62
  • 4.1 引言50
  • 4.2 LiFePO_4/C材料的合成50-61
  • 4.2.1 包碳方式的影响50-53
  • 4.2.2 碳源的影响53-56
  • 4.2.3 包碳量的影响56-61
  • 4.3 本章总结61-62
  • 第5章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理化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获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2期

2 罗西佳;肖仁贵;曹建新;廖霞;;介质对磷酸铁结晶影响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葛权;雷晓玲;曹益荣;荣东霞;文晓刚;;磷酸铁锂微球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3期

4 庞亚芳;肖仁贵;李宜芳;廖霞;;新型磷酸铁-磷酸铁锂均相混合结晶物的制备[J];电源技术;2013年07期

5 童晖;王世刚;黄绍明;李爱成;陈国红;唐超房;;磷酸铁锂材料连续式制备中的气氛净化技术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1期

6 许寒;郭西凤;桑俊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J];无机盐工业;2009年03期

7 罗成果;刘海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行业研究[J];河南化工;2009年09期

8 周文彩;李金洪;姜晓谦;;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年01期

9 单玉香;王群才;孟庆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0年03期

10 牛锛;满丽莹;齐恩磊;;水热合成磷酸铁锂粉体的研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辉;;掺杂金属离子对磷酸铁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新丽;周辉;丁倩倩;王伟东;仇卫华;;纳米级磷酸铁制备倍率型磷酸亚铁锂的方法和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金慧芬;王鹏;高俊奎;刘震;;商业化磷酸铁锂材料循环差异性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照荣;刘瑶;汤宏伟;赵海丽;黄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液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胡博洋;陶国华;;磷酸铁锂微观结构与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4年

6 张树涛;欧秀芹;王丽;;饱和空气暴露对水热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的影响[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俊喜;许明玉;颜立成;杨希;周同;顾志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钒掺杂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8 谢辉;黄昆;周震涛;;锰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邱瑞玲;唐致远;焦延峰;于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金龙;何平;夏永姚;;磷酸铁锂在水溶液中的循环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Z,

本文编号:1085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085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