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配条件下集中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失配条件下集中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光学 集中式并网光伏系统 仿真与实验 倾角 方位角 阴影 系统性能
【摘要】:为分析光伏系统在失配条件下的运行性能,首先对阴影遮挡下的集中式光伏阵列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其次采用PVsyst仿真软件仿真石林地区500 kW光伏系统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倾角、方位角和阴影遮挡对全年发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石林光伏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并提出优化方案。结合理论模型分析进行的仿真结果显示,无阴影遮挡时,在倾角等于纬度角、方位角等于0°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最大,为704 MWh,性能比高达80.1%。而在相同线性阴影遮挡下,随倾角变化,系统性能比降幅范围为1.0%~24.9%。实测结果表明,无阴影遮挡下,实际系统发电量与平均气象参数下的仿真系统相比下降20%,有阴影遮挡时下降17%;而相同气象数据下,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仅为0.01~0.30。集中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GCPVS)性能在合理安装倾角、方位角下能有效降低系统失配损失,而多云、阴影遮挡等辐照度不均匀会增加集中式拓扑结构下光伏系统的失配损失,需通过优化系统配置或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来避免。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关键词】: 物理光学 集中式并网光伏系统 仿真与实验 倾角 方位角 阴影 系统性能
【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1DFA60460) 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05300205020516009)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研究创新团队(2006PY03)
【分类号】:TM615
【正文快照】: 0引言据2013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约达862.38 GW,水电280.02 GW,核电14.61 GW。由此可见,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为改变当前能源消费结构所带来的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以其无污染、易安装维护、可靠性高和成本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11) 独立光伏系统与并网光伏系统[J];大众用电;2006年11期
2 康明;李光胜;;逆变并网光伏系统应用的非理性现象[J];阳光能源;2008年03期
3 杨金焕;;光伏系统能量偿还时间的分析[J];上海节能;2010年01期
4 何思;;浅谈民用光伏系统[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5 A.Berasategi;C.Cabal;Y.El Basri;B.Estibal;M.Vermeersch;C.Alonso;;光伏系统应用的自适应多相变换器[J];电力电子;2012年02期
6 张彦;袁成清;严新平;;基于船岸一体的小型游船光伏系统的构建[J];船舶工程;2013年05期
7 朱德志;张春仙;;新型市电互补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4年02期
8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8) 光伏系统的安装调试[J];大众用电;2006年08期
9 马胜红;陆虎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9) 光伏系统的维护与检修[J];大众用电;2006年09期
10 王润波;;光伏系统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焕;陈中华;;光伏系统应用中的若干误区[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月超;梁冰;;并网光伏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安全生产管理对策[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杜盼盼;许静;李宇杰;陈金宏;;光子晶体热辐射器应用于热光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宏;王鹤;;光伏系统用中小功率逆变电源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陈维;沈辉;王宁;施晓丹;杨振宝;;广州地区倾角对光伏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6 李杰吾;;聚光跟踪常规单晶光伏系统的产业化趋势[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波涛;李鹏;张宏滨;王志强;马梦朝;;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孤岛现象的混沌检测方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陈建富;梁从主;赵兴国;;应用于光伏系统之直流/直流模组化转换器研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徐晓晨;马影辉;邵广义;;太阳能供电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初探[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晓晨;马影辉;邵广义;;太阳能供电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初探[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希 通讯员 王静;中环光伏在宁打造光伏系统集成基地[N];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永强;欧洲政策调整助推中小光伏成主流[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 孙李平;分布式光伏应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周慧 本报记者 吴长锋;我们的事业充满阳光[N];科技日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贾小兵;华东数控投资1000万设立华东电源[N];证券时报;2010年
6 通讯员 孙正龙 刘劲松;天津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记者 周桂龙;光伏发电高能耗可逆吗[N];上海科技报;2010年
8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 姚兵;深入研究探索 推动光电建筑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4年
9 记者 郑晶 通讯员 李迪刚 黄丹凤 ;我市建成全国首个微型逆变器光伏系统[N];嘉兴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三亚;太阳能光伏扬水技术破解云南山区取水难题[N];云南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志强;基于Z源网络的三端口光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芙蓉;并网型户用光伏系统的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茆磊;热光伏系统数值模拟及其光谱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并网光伏系统中混沌现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2 拜景彬;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光伏系统能耗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罗浩;光伏发电充电与逆变控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缪立恒;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孙稳稳;直流模块式建筑光伏系统DC/DC变换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易准;部分阴影情况下光伏系统MPPT控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s,
本文编号:110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102903.html